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三十三章 大学一日游(一) ...

  •   早上八点半,穿着休闲的云青青站到了熟悉的校园里。

      她的右耳挂上了一个无线耳机,这样和观众们说话就不会显得太突兀。

      “嗨喽朋友们,解锁新地图,猜猜我在哪里?”

      她一边和观众们打招呼,一边闭了闭眼心里默念“宿主看板”,果然在眼前出现了虚拟看板,而且之前未开启的页面也显示出她现在的样子,就好像有一台看不见的摄像机正对着她的脸部拍摄。

      而当她默念“切换镜头”之时,镜头也默契地转向了她想要展示的角度。

      ——太智能了,简直就像在读心一样。
      云青青想。

      她摇了摇头,暂时不去深思这个问题,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直播。

      【“前一阵子我收到了校友中心的邀请函,邀请校友们回母校参加活动。”云青青一边行走在校园里,一边对前因后果做了个简单的阐述,“正好这个周末有时间,所以我就回学校看看,顺便看看老师们。”

      云青青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色,辨认着匆匆行人中那些年轻鲜活而陌生的面孔,不免有些唏嘘:“虽然才大学毕业一两年,但是看上去就已经物是人非了啊。果然是虽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十八岁的人。”

      “这边是综合教学楼,很多大课都在这里上,这一栋是计算机中心,机房在这里,我们的信息课程都在安排这里,前面那栋是物理实验楼,我在这里很多次为对不上的实验结果和手写的实验报告秃头。

      那边——那边那个最高的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据说有馆藏文献五百多万册,电子图书近百万册,其中绝大部分都对本校学生开放,不过我去得少,读了四年大学连一个书架也没读完。”

      镜头适时地给到远处露出几层楼的建筑,清晨的阳光为这一栋高楼镶上了金光。】

      .

      汉武帝时空。

      江都王封地,广陵。
      国相董仲舒在府中处理政务,感应到手腕上印记发热后,即刻调出了天幕。

      自天幕出现之后,虽他对云青青的部分行为举止颇有微词,但从天幕中窥见的后世一角于他确实颇有益处。

      “学校。”他咀嚼着这个词,“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1],此大学乃彼大学乎?”

      待听到云青青轻描淡写地说图书馆藏书百万册时,饶是曾侍奉两代天子,于当今面前奏对时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治国主张的董相国也不免大惊失色。

      “百万余册书文竟如此暴殄天物!有此宝山而不入,实乃竖子耳!”董相国气得恨不能揪着云青青的领子面对面地骂她。

      再看那镜头下的高楼,这又哪里是形制怪异的房屋,简直是金光闪闪的圣地啊!

      .

      云青青对图书馆中藏书习以为常的态度,不仅创伤了位高权重的相国,也重创了各个时空求书无门的学子,只恨自己不能以身代之,若是有幸去那书山卷海中一游,必然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只为拜读圣人之言。

      .

      明太祖时空。

      自天幕那次一闪而逝地展示了二十四史之后,朱元璋就下诏撰修《元史》,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官,这一诏令比原历史早了半年多,宋濂也于今年便开始修史。

      这日早朝无甚事,得以心平气和地顺利结束,宋濂便早早到了翰林院中,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看着看着,宋濂便忍不住和身旁的王袆感叹道:“吾少时家贫,为求读书不得不借于藏书之家,数着日子将书本抄下后原本归还。即使是三冬大寒,砚中墨水结为坚冰,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敢懈怠,唯恐动作稍慢以致逾约,也因此吾得以遍观群书[2],谁曾想后世之人竟有人面对百万藏书而不读之?”

      王祎捋了捋所蓄的胡须,微笑道:“潜溪先生嗜书如命、博古通今,但世上如先生一般又能有几人呢?不过小小一女子耳,何必如此苛责?”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出神地看着那高高的图书馆,其在一干教学楼之中是如此地抓人眼球。

      “图书馆?百万藏书?”始皇帝眼前一亮,只觉得心中被搔到了痒处,他的奇观之魂开始熊熊燃烧。

      “不若在建阿房宫的同时,于阿房宫畔建一幢高楼,聚天下之书于咸阳以藏之?”

      ——行动力很强的始皇帝在上一次对新朝宫有了想法之后,已经安排将作少府携墨家绘制图纸了。

      如今要加一栋图书馆也不是不行,毕竟甲方临时增加需求要改设计什么的,自古以来都很常见嘛。

      .

      【云青青沿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

      “当年高考我的分数刚好够上我们大学的招生线,真是一分都没有浪费,我们高中班上好几个同学考得比我高了三四十分结果也和我来了一个学校,所以说考试很重要,报志愿也很重要。

      啊,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高考?”

      云青青抛出问题,闭上眼睛发现看板上确实没有实时评论出来,遂还是睁开眼睛自己顺着话头往下说:

      “高考就是一种全国性的考试,和古代的科举制有点像?不过还是不太一样,科举是一级一级考上去就可以免税免徭役然后当官什么的,我们高考完还要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三四年。

      啧啧啧,不得不感叹高考前那段时间真的是我人生中知识储备的巅峰时刻。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有机无机,前通函数双曲线,后晓杂交生物圈,谈古今通变,论诗词歌赋。

      总之就是语数外物化生无所不通,史地政略有涉猎,现在呢,除了玩手机,废人一个。”

      云青青苦笑一声,叹气道:“现在本科生不值钱啊。寒窗苦读十二载,再读四年打螺丝。”】

      .

      汉文帝时空。

      刘恒忍不住坐直了身体。

      上次天幕出现后,他召贾谊入宫觐见,君臣二人秉烛夜谈。

      贾谊上疏《治安策》,刘恒阅之大喜。

      无奈此时诸侯王势大,暗流涌动之下刘恒只得全心于稳定政局,并大力恢复和发展凋敝的民生。

      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所示的构想——这些措施都太激烈了,容易引起更大的动荡,而此时不论是长安还是黔首都经不起动荡了,只能细细筹谋。

      “太子,你明白了吗?”刘恒将此中缘由一一道来。

      十五岁的少年端坐在下首,闻言挺直身朝父亲行礼。

      “儿明白了。”

      “科举制。”刘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三个字,能让千年后的后人仍挂在嘴边的制度,想来是不凡的。

      “一级一级考上去即可免除税赋和徭役甚至当官?”刘恒如遭雷击,常年温和如深潭无波的面容上忍不住绽开大笑。

      “妙极妙极!如今朝中门第盘踞,各有朋党,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若能通过这科举制自民间选出能人贤才……”刘恒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看向刘启。

      刘启若有所思地低下头,片刻后他眼睛一亮,忍不住起身大笑道:“届时,第三股势力将出现在朝堂之上,外戚世家皆可分崩离析也!”

      如今选官采用任子制,即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意思是两千石以上官员,只要任满三年,即可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3]久而久之,朝中不都是那些高官一派之人?

      但是有了科举制就不一样了,毕竟,外戚也好,世家也好,谁能保证世世代代都出能人呢?但是通过科举层层选拔上来的,每一届都是能人!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禀报。”刘启顿了顿,“吴王叔的太子刘贤入长安后,几次三番入宫寻儿下六博棋。”

      “那启儿你便好好陪一下你堂兄吧,毕竟他孤身在长安,难免思乡心切,你身为太子又是弟弟,理应作陪。”

      “儿臣遵旨。”

      父子俩相视一笑,继续看天幕。

      .

      不说各朝的掌权人如何察觉到科举制背后的意义,便是各代的平民百姓也无不为“免税免役做官”而动容。

      “要是大汉也有这个劳什子科举就好了,我不求孩儿当官,只求他能为家里免一分田税。”

      “妾不愿良人上战场挣军功,若是能读书挣爵该多好。”

      “读书啊,那是咱这地里刨食的黔首配奢望的吗?”

      “我自认学识不输那张氏子,只因他家中有余力为其宣扬名声便被郡守辟为门客,若有此科举,我必也能食君之禄!”

      “不妙,这科举二字一出,不知天下将有多少卑贱的黔首心思浮动,御座上的那位也说不得会为之心动,届时朝中你我公卿贵族之地位便要动摇了!”

      当然,也有人的关注点完全不在这些藏书、科举什么的之上——

      “天文地理我大概猜得到是何物,那有机无机、函数双曲线、杂交生物圈又是什么东西?后世竟有如此多繁杂的学派吗?”

      “十二载要学这么杂的学识,那怎能专注于圣人之言呢?尽贪其多,而无法精识,实在是误人子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大学一日游(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