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8、第一七八章 世界(十七) ...

  •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继位,也就是后周世宗,不过我们一般称呼他为柴荣。

      北汉趁后周先君新丧、人心不稳之际联合辽朝发兵南下,妄图一举灭亡后周。

      世宗力排众议亲率禁军亲征,于高平一战大胜北汉,此后北汉再不敢轻言伐周。此战后,世宗整顿禁军、革除弊政,西击后蜀、三伐南唐,文治武功两手抓,后周国力连连增长,尤其是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为后来的一统打下了基础。

      在显德六年正月,世宗对占据燕云之地的辽朝用兵,他亲率大军自汴梁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收复边界城邑三州十七县,在准备向幽州进军之时虽遭到诸将反对,他执意进军,却由于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回朝。

      六月,世宗病逝于汴梁。”

      说到这里,云青青扼腕叹息。

      “唉,可惜明君早逝,否则历史说不定就会因此改写,燕云十六州会提前四百年回到汉人治下呢?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狠狠攥拳。

      “四百年、四百年!”他痛苦地闭上眼,想起了那些久远的往事,那意气风发、英武不凡的帝王扬鞭催马,挥斥方遒。

      “柴荣啊柴荣,到头来我们俩谁都没能完成当年的誓言!”

      .

      宋神宗时空。

      赵顼亦是扼腕不已:“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可惜啊可惜!”

      .

      清高宗时空。

      乾隆对这位史书上赫赫有名的英主颇为认可:“朕观周世宗事皆亲决,而美政史不胜书,可以知治要矣。”

      想来,后世的史书上,他爱新觉罗·弘历定会有美政流传。

      .

      后周世宗时空。

      柴荣一阵失神:“原来,朕的寿数就在明年了吗?”

      前一阵子,他才决意发兵北伐,收复燕云,又最终定下了取道沧州,率步骑北上直入辽境的方略。

      没想到前期准备还没做完,今日就已被云青青剧透了后续。

      柴荣的心续起伏不定,脑中各种念头争斗不休,一时心喜于战略无误,一时又含恨功败垂成,还有那源源不断的因寿数而生的心慌意乱。

      “行军途中,缺衣少食,药材更是短缺,不若朕只拟定方略,御驾留守东京,由韩通、赵匡胤等人率军北伐?”

      柴荣几乎要被自己说服了,但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询问:“若非御驾亲征,朝中谁能随意驱策各地刺史?谁又能保证后勤无虞?

      若非圣驾亲临,又怎能展现大周收复燕云的决心,予以沿途州郡最大的压迫?

      史书记载朕御驾亲征方得一路顺遂、沿途州郡望风而降,若朕不随军而去,是否会因此生变?

      前线战况瞬息万变,稳坐后方朕又怎能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一边是性命,一边是夙愿,柴荣一个也不想赌。

      但经过一番思想挣扎,柴荣最后告诉自己。

      “若寿数已定,即便朕留守东京,不过囿于宫墙、缠绵病榻,最后落得郁郁而终。

      不若去和老天赌一把!赌赢了,朕便能收复河山!赌输了,也不过重蹈覆辙!”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周覆灭,有赵匡胤那个王八崽子来抄朕的底。

      虽然宋朝弱怂了些,但总归是留存了重归一统的希望。

      .

      【“后周世宗薨逝以后,恭帝继位,显德七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北上时于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又两度杯酒释兵权之举,罢去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但也为赵宋留下了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政策,这是宋朝武将被打压得这么惨的根源之一。”

      云青青讥笑道:“如果说宋太祖姑且算是提拔新人、罢免宿将,以防拥兵自重的话,那本身有着篡位疑云的绝命毒师宋太宗,就对武将更加猜忌和防范了。

      有道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权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朝堂之中,当文官集团成为了利益既得者,不管各派系之间如何争斗、打出了狗脑子,但只有重文抑武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武官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就必然会损伤文官集团的利益,这时候即便想要变法的是皇帝,那也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了。”】

      .

      宋仁宗时空。

      回想起入仕以来的种种遭遇,狄青久久无言。

      虽然他承蒙天幸,声名传世得以入朝堂,但当他真的蒙受天恩,得领一军,世人想来风光无限,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如何步步艰辛、事事受制。

      “也许当我身挟抗敌功勋,朝中或可高看我等武夫一眼吧。”

      狄青自我安慰、自我欺骗道。

      他清楚,身怀不世之功获得的绝不是赞誉,而会是猜忌与构陷,但他的满腔报国之情,总要有些臆想覆着,才不至于冷下去。

      洛阳。
      时任西京留守推官的蔡襄唏嘘不已:“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正如云青青所说,经史子集难道还教人算账计数、带兵打仗、水利农桑?如此情境,时人不觉荒谬吗?

      “故于文士,观其所长,随其才而任之,使其所能,则不能者止其术。”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心中一寒。

      “篡位疑云?绝命毒师?”

      他几乎是顷刻间就想到了这两个名词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赵光义!你敢!”

      即使是之前他早已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也只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或如那朱明燕王靖难夺侄帝位,或是他后来改了心意将大宝传给弟弟,没想到!

      赵光义上位的背后既不是兄终弟及,也不是拥兵作乱,而是弑君疑云!

      赵匡胤气得胸口闷痛,咬牙道:“来人,把那忘八端给朕押入宫来!”

      .

      汉武帝时空。

      “因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坐大而如此抬举文人、打压武将,岂不是因噎废食?”

      刘彻连连摇头。

      “可用文人治国,但绝不能只用文人治国!

      朝野内外,中.央边境各方都需要制衡,肆意打破平衡的结果必然埋下祸根!”

      要他说,还是宋朝这些君王没用,压不住手下人,才会令天子被朝臣的意愿裹挟,别说换成本朝了,就是他父亲、大父甚至高祖皇帝,谁能容得下敢肆意左右圣意的朝臣?

      今日你敢出头,明朝就能送你出殡!

      薄昭点了个赞。

      .

      宋哲宗时空。

      “顺其意则是英主圣明,损其利则是违逆祖宗之法。”赵煦冷笑道,“嘴上说着为国为民,心底想的却尽是功名利禄!”

      他想起亲政之前的往事,仍不由心中郁郁。

      “朕要追谥王公,令其配享先帝庙廷!”

      那谥号为何?

      自然是“文”了!

      .

      【“当然,武功不行,但宋朝的文治还是值得说道一下的。

      农业繁荣、经济发展、教育昌盛,文化艺术领域也是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更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说到宋朝文治就不得不说科举,讲到科举就避不开1057年的一场科举考试了。

      那一年,是北宋仁宗在位的第三十五年——嘉祐二年。

      自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之后,再无能与之相较的巨擎举起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古文运动的旗帜,在这一年之前,大行其道的是聱牙拮据、浮靡空虚的文风,朝堂对此不满已久,于是仁宗任命接过古文运动大旗的欧阳修担任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而这一考,就考出了一个千年科举龙虎榜!

      这一科进士榜出了名将、能臣、宰相、文豪、思想家……从考官到学子,基本将北宋未来近五十年间的精英人才一网打尽,几近乎‘野无遗贤’!”】

      .

      宋仁宗时空。

      原本稳坐案前的赵祯瞬间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罗列出来的一个个名字——

      【主考官:欧阳修,一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

      副考官: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

      状元:章衡,出使辽国、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榜眼:窦卞,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探花:罗恺……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坛领袖,豪放词派代表……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擅古文、重教育、修史书……

      曾布:官至宰相,参与王安石变法……

      章惇:两次进士及第,参与王安石变法,元祐更化后官至宰相主持变法……

      吕惠卿:参与王安石变法,并在其被罢相后继续推行变法,官至宰相……

      程颢:思想家,理学奠基者,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创“天理”唯心说,开创洛学……

      张载:思想家,“北宋五子”之一,理学创始人之一,开创关学……

      王韶:官至宰相、北宋名将,上《平戎策》……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

      郑雍……梁焘……林希……张璪……官至宰相……

      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赵祯连连吩咐随侍之人快快记下这些人才的姓名籍贯、主要事迹,晕晕乎乎地想:“这便是抄自己的作业吗?”

      这也……太爽了吧!!

      .

      唐宪宗时空。

      李纯突然精神抖擞:“韩愈!韩愈!”

      “朕依稀记得,有这么个人来着?”

      权知国子博士的韩愈一怔,笑道:“倡古不振,幸有后人执旗!”

      永州。
      柳宗元遥望夜空,自嘲一笑:“青史留名,竟是因此?”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也被这长长的名单惊得虎躯一震。

      细细看过那些进士们的事迹简介之后,饶是始皇帝这般八风不动的心性也生出来一股酸涩。

      “朕为伯乐,可千里马何在?”

      大秦如今就是缺人啊!不管是主政一方,还是辅助中央,从上到下都缺人!

      “看来,这科举选官还是要加紧!还有这公学,也该速速扩散开来!”

      嗯,就命那萧何带上他举荐的刘季来办此事吧!

      .

      宋神宗时空。

      王安石迟迟没能缓过神来。

      “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朝中旧党顽固势大至此?

      心灰意冷还没有升起来,王安石已经快步走到了书架前,翻出了他素日里记录各种想法的小册子。

      “无妨无妨,如今有古今对照、查漏补缺,定能改写结局!”

      “大宋强兵富国,当自我始!”

      .

      唐太宗时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颖达感觉自己的每一根毫毛都因这句话而颤动,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

      “振聋发聩、振聋发聩啊!

      有这震古烁今的横渠四句,上承孔孟之志,下救耒兹之失,足以令张公名震千古!”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8章 第一七八章 世界(十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