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9、第一六九章 世界(八) ...

  •   【“南朝宋的建立代表着南北朝正式拉开帷幕,只可惜,虽然开国之君英明神武,奈何继任者在武功方面不给力,继承了父亲打下的大好局面,却没能守住。

      而在公元439年,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大逃杀终于结束了决赛局,最后吃鸡的王者是不在十六国之列的北魏,鲜卑人统一了北方,与南朝宋开始了漫长的南北对峙时期。

      灭亡罗马的蛮族并未继承罗马的文化与传统,所以罗马的荣光成为了昔日的辉煌,但华夏文明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却在这中原沦陷的日子里愈加彰显。

      北魏的孝文帝决意推行鲜卑汉化,他要求鲜卑人习汉话、写汉字、行汉礼,着汉家衣裳、通伦理纲常、与汉人通婚,甚至皇室带头改汉姓,推动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人的融合。”

      云青青想起这位遍布考点的帝王仍是忍不住头皮发麻。

      “而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西边彻底进入了中世纪,日耳曼人肆虐在西欧大陆上,其中的法兰克人占领了西罗马灭亡后大部分的土地与资源,而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则渡过海峡,迁到了不列颠群岛开始建国,各股势力之间的争端、战乱让西欧沉沦在血色之中。”】

      .

      秦始皇时空。

      “儒家,竟可怕至此?”李斯感到浑身一悚。

      连不通教化的蛮人都能被儒家的思想影响至此的话,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看到了这样一把好用的刀,还会吝啬于将其拔出来吗?届时,朝堂上法家岂不是会被儒家压得抬不起头来?

      “难道终究要披上那一层儒家的皮不成?”

      李斯毕竟是头脑一等一灵活的人物,在片刻的膈应之后,他飞快地做出了决定,要从儒家的典籍里扒拉些内容,缝缝补补重新修一部法家的巨著来。

      反正这些年诸子百家惯常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取他家之精华、补自家之缺漏这种事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操作了,不过是又作一篇缝合怪而已,李斯很快说服了自己。

      “无妨,反正儒家还没转过弯来,让他们且自矜自负着吧。”

      等他的书修出来,披上儒皮的法家定能将儒家挤到犄角旮旯里去!

      .

      隋文帝时空。

      王通感慨万千,道:“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

      宋仁宗时空。

      时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也唏嘘不已。

      “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转而又在心底暗暗怅惘:“今上虽有仁君之风,却无孝文之志啊。”

      欧阳修平日里观其政令,只感觉官家有些瞻前顾后,不像是如孝文帝一般下定决心要做某一件事便能排除万难推行下去的人。

      “只是如今朝野内外弊端频现,若不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只怕日后尾大不掉、积重难返,但若是推行新政,必然会触犯许多人的利益,这些人定然会不惜代价重重阻挠,届时,官家能否如孝文帝一般矢志不移、不达目的不罢休呢?”

      欧阳修不敢多加揣测。

      .

      【“法兰克人在西罗马的尸体上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为了巩固势力、扩张领土,王国的奠基人克洛维一世选择皈依了基督教,并且随着法兰克王国版图的扩张,越来越多的蛮族投入了主的怀抱,而在基督教逐渐成为欧洲主流信仰的过程中,教会获得了许多特权,这里留一个尾巴后面再说。”

      云青青卖了个关子,转而继续说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深得我大汉武帝的真传,自发自主地推行推恩令,每一代国王死后都会将国土平分给所有的儿子,所以王国长年处于分裂、混战和统一的过程中。

      而随着六世纪逐渐走到尾声,东方类人群星闪耀的时代终于也要迎来结束,统一的曙光出现在了北周。

      北周皇帝宇文邕是出了名的儒雅随和,他赏了权臣玉珽之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得北周强盛起来最终灭了北齐,一统北方。

      然而可惜的是,和许多立志一统天下的雄主一样,这位皇帝也倒在了统一前的黑暗里,在亲征突厥的过程中积劳成疾、突然去世,年仅36岁。”】

      .

      汉武帝时空。

      “这可真是……”刘彻咋舌,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混乱的西欧局势。

      他货真价实地羡慕了。

      “若是我那些叔伯和堂兄弟能有如此心胸就好了!”

      诸子平分啊!这可比他的推恩令狠多了。

      刘彻甚至不受控制地幻想:既然能有几百年后的人这么欢快地接受平分领土,那如今的诸王是不是也能格局打开……

      .

      隋文帝时空。

      随着云青青的讲述,杨坚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当年那位克己励精的英主。

      若是当年周武帝没有英年早逝,那他会升起篡周夺位之心吗?

      杨坚扪心自问,却发现自己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独孤皇后看到他神色郁郁,低声安抚道:
      “那罗延,多想无益。

      终究此世已定,大隋取周而代之,并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杨坚眉目舒展,轻轻颔首。

      “是我着相了。”

      .

      晋元帝时空。

      听到又一位志在一统的英主突然逝去,祖逖嗟叹不已:“刘裕如此、宇文邕如此,难为后人不改统一之志!”

      一代一代的英主倒在统一的大道上,于当时的人看来是否就是一种天意呢?

      多年南北对峙的局势潜移默化下,南人与北人之间的仇恨与敌视已经刻入骨髓,要将南北再次一统,是较之光武、晋室困难百倍的道路。

      “所幸后人不改其志啊!此乃华夏之幸!”

      .

      唐高祖时空。

      李渊想到宇文邕,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身上争议颇大的一项政令——灭佛。

      “佛徒侵占农田,不劳而获,又可逃避租税力役,堪称国之蛀虫。

      当是时,佛徒人数逾二百万,寺庙逾三万所,建德三年,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又将三宝福财皆散予臣下,寺观塔庙尽赐给王公,如此一来,令三百万僧侣得以还俗,为国缴税服役,北魏得以中兴。”

      早先太史令傅奕曾上书请求灭佛,李渊就已颇为心动,如今一看,抑制佛教僧众似乎也要提上日程了。

      “明日下旨,着令秦王主持此事吧。”

      .

      【“在东方追寻统一大道的时候,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图驱除日耳曼鞑虏、恢复罗马荣光的雄主——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在蛮族浪潮下存活且积蓄国力的东罗马,终于有了西征的底气,查士丁尼集中兵力夺回北非、远征东哥特王国,征战二十年夺回了失陷的罗马城,在这位英明君主的领导下,将地中海再度据为内海、重铸罗马荣光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公元541年,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降临了。黑死病带走了东罗马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查士丁尼前期的努力化为乌有,帝国财政摇摇欲坠,再加上皇后身故的打击让查士丁尼失去了迈出最后一步的勇气,等到查士丁尼过世,收服的土地再度被夺走,东罗马的继任皇帝心灰意冷,失去了再度一统的决心。

      从此以后,蛮族就站在了罗马的躯体上向世界宣告他们的主权。”】

      .

      汉明帝时空。

      作为后来加入群聊的时空之人,刘庄听闻黑死病的的恐怖脸色便是一变,再看到评论区那些曾听云青青讲过其中利害的时空发出的评论,更是不敢轻忽。

      “是朕欠缺考虑,各地水土不同,或有各种当地独有的病症,若是随着商旅行人带到远方,岂不是一地大灾?”

      “当严守关防,若有西域、外洋之人入境,须得濯洗发肤、隔离数日,确认无疫病方可自由行动才是。”

      .

      隋炀帝时空。

      远在汉朝的刘庄都如此郑重以待,距离这个时间点更近的杨广更是悚然变色。

      “这黑死病不是要到那劳什子元末才会出现吗?怎么提前了一千多年?”

      他绞尽脑汁回想当时云青青所说的内容,咬牙恨恨道:“是那时流转到了西域,原来那欧陆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了这瘟疫!竖子误朕!”

      “既如此,那西边来的客商、使节皆须隔离,待医者确认无误之后方可入城!”

      至于那些使团,杨广现在想起来就汗毛倒竖。

      谁知道那些蛮夷小国之人身上有多脏啊!不见不见!

      .

      明成祖时空。

      朱棣端着酒唏嘘不已,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前所未闻的异国君王产生了三分惺惺相惜之情。

      “查帝也是一代雄主啊!戎马半生,功绩彪炳,可惜天命不在罗马。

      可悲!可叹!却也可敬!”

      他将美酒倾倒于地,轻声道:“朕以此盏敬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9章 第一六九章 世界(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