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3、第一四三章 剧情 ...

  •   【前元元年的故事从大汉边境的云中郡开始,匈奴于云中郡烧.杀.抢.掠,军报送抵未央宫,帝王震怒,意欲发兵征伐匈奴。

      而晁错却指出,作为外忧的匈奴为肌肤之忧,藩王才是大汉的心腹之患,而欲攘外必先安内。】

      .

      秦二世时空。

      扶苏皱眉看着匈奴破城,想起了前些日子边地通过天幕传过来的消息,说是匈奴头曼单于的长子冒顿杀父自立,匈奴各部如今不甚安稳。

      “若匈奴在这汉朝如此骄横强盛,只怕这冒顿、或是下一任匈奴单于颇为不凡。”

      能让自古以来被中原各国按在地上摩擦的匈奴成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七十余年的心腹大患,这代表着匈奴必然有着一个即为出色的头领。

      ——或者说,是另一个版本的一统草原的铁血帝王。

      “匈奴不除,遗患无穷啊。”

      扶苏眼底掠过一丝冰冷的杀意,在大略读过后世历代王朝的史书之后,扶苏对于北方那些恶邻的警惕与戒备与日俱增。

      “即使不能尽数殄灭之,也须得将其击溃、瓦解,使其分裂,而后驱逐、同化。”

      武力或是教化,强硬或是怀柔,阴谋或是阳谋,总之大秦必须以一切可用的方法弹压和遏制匈奴。

      扶苏比他的父亲更早地意识到:匈奴是杀不完的,即使匈奴灭亡,也还会有突厥、契丹和鞑靼。

      因为草原就在那里。

      .

      汉文帝时空。

      伏胜看着天幕之中那个胸有丘壑、劝诫帝王的“晁错”,想起了去年离开的那个年轻人。

      前秦焚书令下,伏胜冒险将《书》匿藏于壁中后流亡异乡,直至高祖平定天下,伏胜返回故里,掘开墙壁却发现所藏《书》已损失大半,仅剩二十八篇,伏胜将其抄录整理,并教授于齐鲁之间。

      前些年,新帝遣太常晁错赴邹平,拜在伏胜门下修习《书》,直到去岁,晁错习得伏胜所授的所有知识,这才拜别师长,返回长安。

      “先生。”弟子张生将一卷竹简奉上,“最后一卷已誊抄完毕,请先生过目。”

      侍奉在侧的羲娥接过这卷竹简,递给了父亲。

      伏胜放下手中原有的竹简,接过这一卷新篇铺开,细细观看了半晌才渐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在天幕的阅览功能出现后,伏胜第一时间安排弟子将异时空大秦的儒家弟子所上传的《书》誊抄下来,如今最后一卷就在伏胜手中,至此,《书》之全篇终于在本世界重现人间。

      “好,好啊!伏胜此生还能见《书》全篇,死而无憾矣!”

      “先生!”张生担忧地看着伏胜,恩师的身躯已经不可避免地迈入了腐朽。

      “先生!”这是惊喜的呼唤。

      伏胜循着声音往外看去,却见一个熟悉的人影快步迈入院中。

      来人走到近前,驻足行礼。

      “天下治《书》者无有胜于先生者,故弟子又来叨扰了!”

      .

      汉高祖时空。

      刘邦的神色不复轻松了。

      “藩王啊……”他阖上双目,以微不可闻的声音自语,“乃公权宜之计,以致后世之忧。”

      但这权宜之计又不得不为之。

      “这削藩重任,只能交给后来人了。”刘邦的脸上重新露出笑容——那种遗憾中带着一丝摆烂,深沉下藏着些许无赖的笑容。

      “看来,乃公又得花一大笔金银粮帛了。”

      安抚人心还是得靠真金白银。

      .

      汉惠帝时空。

      “窦太后?”

      吕后手中的刀笔一顿。

      “莫不是嫣儿早逝?”

      此前,吕后已经下定决心令张嫣为后,大不了便由皇后抚育后妃子嗣。

      吕后想,是不是嫣儿早逝以致孙子奉生母为太后?

      至于其他原因,吕后暂时不愿去想。

      “去问问,皇帝可曾宠幸窦氏女?”

      .

      【“如今看当时郡国并行,自然是有种种不好之处,但确实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优解了。”

      云青青感叹道,“周朝分封而国祚有八百年,开创郡县制的大秦却二世而亡,统治不过短短十五年,可能在时人眼中,孰对孰错、孰优孰劣早已一目了然。

      在这种情况下,高祖还能搞出一个折中的制度,并且平稳地运行了下去,其执政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思想的继承才是真正的继承。怪不得说胡亥只是虚假的秦二世,真正的秦二世其实是汉高祖呢。

      汉承秦制,以老流氓和他的继任者们兢兢业业给秦制打补丁的程度,说是大秦的孝子贤孙也不为过吧。”

      云青青发出了短促的笑声。】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笑不出来,甚至想把某些人再杀一次。

      二世而亡、十五年,句句是刀,刀刀扎心。

      殿内的气氛格外压抑阴沉,侍奉左右的寺人们皆屏息凝神,恨不得把头钻进地缝里面去。

      始皇帝急促地深呼吸几次才压下心头的怒火。

      “汉承秦制……”

      虽然看不到汉朝前几代的史书——尤其是高祖发家史,可始皇帝早已将汉朝的史书读过一遍,尽管从中确实有所启发,但始皇帝的心中始终怀着一份蔑视,觉得那汉朝不过按图索骥、拾人牙慧而已。

      云青青不经意地吐槽反而让他陡然清醒——

      跳出始皇帝这个角色去看,能在大秦分崩离析之后仍然坚持郡县制,足见汉高祖眼光之长远,而在大秦这个血淋淋的失败案例之后还能将其成功推行下去,足以证明他的手腕和能力。

      至少从执政角度来看,刘邦还真算得上秦二世……呸呸呸,什么秦二世!

      始皇帝摇摇头,把这荒谬的念头甩了出去。

      “看来,当再读一遍汉史。”

      嗯,就每晚批完奏章之后读吧。

      按照后世人的说法,熬最长的夜,养最贵的生。

      .

      大汉朝的诸位孝子贤孙们:谢谢,笑不出来不说,还想骂人。

      .

      【视频中,帝王在臣子的提醒下,想到了能助他一臂之力的破局之人,于是天子仪仗、帝王驾车的优厚令梁王刘武感动不已。

      大傩之时,窦太后却道出了兄终弟及、立梁王为储君的提议。

      “说实话,每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都觉得很离谱。”云青青暂停播放,调慢倍速,然后将进度条拉回去反复观摩,“这一幕,每一个人的表情解读下来,真是好一堂大戏啊。”】

      .

      汉文帝时空。

      “立皇弟为储君?”

      埋首于政务之间的刘恒闻言抬头,微微眯眼,脸上神情莫测。

      后宫。

      正在和长女闲话的窦皇后一怔,明明身处温暖的殿内,她却觉得一股寒意袭上身来。

      “母后?母后?”刘嫖的呼唤让窦皇后回过神来,她强撑着露出如常的神色,继续教导女儿。

      窦皇后知道,此事一出,她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刘启和刘武正面对面坐着读书,听闻此言,兄弟俩不约而同地抬头对视。

      刘武脑子发懵,不知道怎么开口。

      刘启放下竹简,拍了拍他的手以示安慰。

      “此为后人臆测,当个故事听听便罢,无需往心里去。”

      刘武毕竟年纪尚小,自然是兄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连连点头。

      “臣弟绝无此心。”

      .

      宋太祖时空。

      赵光义却很想点头附和窦太后的提议。

      “兄终弟及,于国有益,又有何不可?”

      赵光义自认为自己也是为大宋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论功劳、论才干甚至是论与兄长的亲近,哪一样比不上侄儿赵德昭?

      只可恨自从天幕出现以后,兄长就渐渐疏远了自己,那些见风使舵的朝臣也揣摩圣心,不与自己往来。

      不过没关系。

      赵光义心想。

      “只要官家一日不立太子,我就还有机会。”

      .

      汉景帝时空。

      在等待臣子们听宣而来的过程中,刘启恍惚了一下,想起了一些故人。

      “也不知梁王在封国如何了?”

      他一面回忆起了同胞兄弟的情谊,一面又不由地担忧,若是太后因此勾起思子之情,是否又会横生波澜?

      .

      汉惠帝时空。

      叔孙通没心思揣摩那些勾心斗角,他感觉自己已经要被那大傩的场景气晕了。

      “无礼之至!”叔孙通引经据典地大骂着那尴尬且辣眼睛的场景,以抚慰自己那深受其害的心灵,其行文如流水般地骂完之后,叔孙通悲哀地意识到。

      “先贤之礼仪,后世无存矣!”

      或许是战乱、天灾,或许只是单纯因为时间流逝,这些如今习以为常的礼仪、服饰等物都没能流传下去,以致两千多年以后的后人,只能凭借史书中的只鳞片爪天马行空地进行猜想,然后还原出这让不管是对于古人还是今人来说都过于超前的艺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叔孙通恍惚之间似乎感受到了圣人当年的心境。

      “传承方为光大之基啊。”

      叔孙通一边想着传承的事,一边飞快地输入文字和评论区的宋儒们对喷。

      .

      唐太宗时空。

      看着汉景朝的旧事,李世民原本为那清单中的《贞观之治》而飘飘然的心情突然沉了下来。

      “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天策上将那敏锐地感知突然告诉李世民,他或许应该做好一套应对策略——不论是私人情感上,还是国家方略上。

      嗯,这种事情,自然要找大舅子来商量了。

      .

      晋武帝时空。

      刘渊聚精会神地盯着视频,为昔日大汉的浮光掠影而心神摇曳。

      “大汉!大汉!”刘渊的眼中浮现向往与野心,但很快被他压了下来。

      “时机未到。”

      此时的中原仍然强大,至少远非匈奴五部能匹敌,在实力差距面前,一切都只能慢慢筹谋,以待来日。

      .

      【剧情一步步开展,云青青也逐渐沉浸其中。

      又一集看完,云青青站起身稍微活动一下身体。

      “能在外忧内患的情况下打出一个文景之治,棋圣果然不愧于庙号守门员的称呼。”云青青笑了笑,“哪朝哪代能有大汉这配置啊,从高祖高后,到文景之治,再到汉武朝,以及后面的昭宣二帝,这继承人水平、这明君频率哪朝哪代看了都得流泪。

      你说是吧,始皇?”】

      .

      始皇帝:……竖子!

      刘启:能不能不要提下棋的事情了!

      刘邦:笑歪了嘴,乃公的子孙有乃公之风啊!

      被夸的几位皇帝:嘿嘿。

      赵祯:别人酸人家儿子水平高,我就不一样了,我酸人家有儿子。

      李世民:大汉有的大唐必然不会逊色,我的承乾自然是极好的继承人!

      朱元璋:咱就不说了,咱的标儿肯定是明君!

      .

      【活动完,云青青一边收拾洗漱一边继续放电视。

      “对了,过几天我有一趟出差,还挺远的,大家可以猜猜,我要去哪?”】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3章 第一四三章 剧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