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第一二零章 演出 ...

  •   【前半段的文艺表演过程中,云青青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唧唧歪歪点评。

      “啧啧啧,还是比不上08年的奥运会,前后多少届都没有能出其右的,尤其是在扣扣搜搜的伦敦奥运会和小日本的阴间开幕式对比下,我大中华的深厚文明底蕴和泱泱大国气度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那个时候还小,只是被那盛大辉煌的场面镇住,越长大才越能解读出其中的深意啊。

      好了好了终于结束了,运动员该入场了吧?”】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看着那一个个国家代表团逐一入场,表情颇为惊异。

      “观音婢,我只知大唐之外还有广袤土地,海外仍有国家,却不想国家数目竟如此之多。”

      “大唐与周边寥寥几个邻国相处已是摩擦不断,后世那么多的国家,想来彼此之间也各有纷争吧。”长孙皇后感叹道。

      “我素来以为中原富庶,大唐足以傲视万里之土,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因其拘于虚也。”

      “海外有敌窥伺,虽有高山大海阻隔,但若是他们先一步获得那能够横渡汪洋的大船,以坚船利炮寇关进犯,那就是我华夏之大危机。”李世民忧愁地叹息,“后世已受过此等苦楚,我身为前人之天子,怎忍心此难再现于我中原大地?故而时时忧虑,辗转难寐啊。”

      “二郎。”长孙皇后脉脉看着李世民,后者安慰地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观音婢,你放心,我不是因将来误眼前之辈,我只是心中常怀警惕,行事更为谨慎长远而已。

      为后世子孙计,是我辈不可推卸之责任。”

      “陛下,妾有一事请奏。”明灭的光芒中,长孙皇后站起来朝李世民行礼,李世民忙起身扶着她,“观音婢,你这是做什么?”

      “陛下,妾忝居皇后之位,想履行国母之职责,为大唐子民做些谋划。”长孙皇后的目光温柔而坚定。

      “妾知陛下仁善,体恤天下女子难以负担授田带来的赋役,想要取消女子授田、减免其赋役,但妾观后世女子之状,想请陛下只减免授田的数目而不取消女子授田的资格。”

      李世民松开了手,长孙皇后仍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

      “皇后,你以国母之身奉上国策,那朕就只能以天子之姿对待你了。”

      李世民面色和缓,语带鼓励,“皇后免礼,坐下同朕仔细说说你的想法吧。”

      “唯。”长孙皇后坐到李世民下首,对着大唐的天子娓娓道来她对于此事的观点。

      .

      清世祖时空。

      某国代表团入场的时候,顾炎武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了。

      无他,其他国家的代表团人数有多有少,多者百数以上,即使是少者,也总是有人三两相伴,唯有这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

      “一人成行吗?”顾炎武有些发怔。

      听到云青青也在感叹“孤身一人远渡重洋至此,只为告诉世人,他的国家仍然存在”时,顾炎武不禁心下大恸。

      “反清已有颓势,待吾辈鲜血流尽,谁还能佐证故国的存在呢?”

      “吾道不孤?吾道至孤啊!”

      逆天下大势,何其难也!

      .

      明成祖时空。

      朱棣回想着天幕之中展现的种种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场景,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十分好奇。

      “民族自治……莫不是仍旧沿用着土司治理当地?不,土司治土民,久则易尾大不掉形成割据之势,绝不可能如此。”

      他又想起了心中萌芽已久的那个念头——

      废土司,以中央流官替代地方世袭。

      “此事还需多多完善,决不可轻举妄动。”朱棣决心再沉下心来翻翻后头那个清朝的一些史料记载,看能否从中获得些许灵感。

      至于这个清朝……

      “大明厚待以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为首的建州女真,而大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1]……既然做了大明的附庸,那便先为大明戍守边境吧,待到日后或再迁往西北等地,或与汉人混居通婚,改汉姓说汉话习汉字,如此一来便可将其消融于汉人之中了。”

      虽然不至于为了几百年后的历史屠灭建州女真,但朱棣已经决心要这个部族彻底消弭于历史长河之中。

      .

      【运动员入场的过程冗长,云青青很快就看得瞌睡连连。

      为了分散注意力,她用平板搜索直播的回放翻到开场表演的那一段,开始逐个给大家解释投影一一对应着什么。

      从远古蒙昧讲到盛世兴亡,云青青越讲越起劲。

      要问她怎么知道这么多?感谢万能的网友和官方爸爸科普。】

      .

      汉和帝时空。

      蔡伦此时正兼任尚方令,于少府监作秘剑及诸器械,他改进了相关的制作工艺,使得出产的尚方器械莫不精工坚密,因此他更加受到皇帝的看重。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且不便于人[2]。”

      蔡伦一直想制出精美的纸墨,来投喜爱文史和笔墨的皇后所好,所以空闲之余他往往闭门谢客,而亲自去各类作坊观摩走访,这番努力之下,不久前他终于找到了制出更方便低廉的纸张的苗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天幕出现了,云青青给蔡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灵感,籍此他的研究进度几乎可以称得上一日千里。

      今天云青青提到的内容更是让他心潮澎湃。

      “蔡侯纸……”他听着云青青对于造纸术的简介,“树皮、碎布、麻头、渔网……如此价廉物美,岂不是献礼的上上之选?蔡侯纸,蔡侯纸,莫不是今后我有幸封侯?有幸籍此青史留名?”

      顿时,他对于制出新纸的动力更足了。

      “天下能人何其多,我要赶在世人之前向陛下献上新纸制法!”

      蔡伦精神奕奕地前往阅览区翻看资料。

      .

      宋仁宗时空。

      杭州
      毕昇此时正在歇凉,他为书肆刻工,日日与纸墨雕版打交道,深知雕版刻印的艰难。

      而在日复一日的刻印中,他的心头模模糊糊有了一个念头——

      雕版不便,那是否能将其缩小,由一版多字换成一版一字呢?就如同秀才老爷们的刻章一样。

      他不敢将这个念头诉诸他人,一个小小的刻工意图对百年来已成定势的雕版印刷指手画脚,谁能听呢?大概都是会嘲笑他不自量力吧。

      但当他听到云青青说“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他的心中突然有了无尽的勇气。

      “或许,我可以试试。”他回房拿出了自己吃饭的家伙——刻刀与木料,“我先自己悄摸试一下,万一可行呢?”

      至于试出来了要做些什么,毕昇也不知道。

      他只是想试一下。

      .

      宋徽宗时空。

      赵佶不关心那些国家代表,也不甚在意其中的可用信息,他仍在回味开头那场梦幻而璀璨的烟花秀。

      “如此美景,不能复见,实在是憾事啊!”

      他叹息着在纸上挥毫,却发现不能描绘出当时景象的十分之一,便不满地将笔墨丢开,郁郁地坐在椅子上。

      “虽不能复现,但大宋如今亦有烟火,命匠人潜心钻研,或可再现七八分盛况?”

      赵佶正欲下令,就听到云青青吐槽:“火.药这种划时代的东西,传到欧洲人家拿来制作武器攻城掠地,并且不断改良精进,到我大宋手里就是用它放烟花,也在改良精进,不过是琢磨着怎么放出更好看的烟花。

      这算不算坐拥宝山要饭吃?啧啧啧。”

      赵佶顿时没有了下令的欲望。

      “那欧洲距离大宋万里之遥,尚不足为惧,如今非但不能发展火.药,还需下禁止之令才行!”

      这种伤天害理的东西就不应该出现在世界上,大宋仁义治国怎能容忍百姓因此伤亡?

      ——自诩仁君的赵佶如此想。

      至于那不能宣之于口的不愿武官掌握此等利器的念头,则被赵佶轻飘飘地掠过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0章 第一二零章 演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