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刘道长 ...

  •   长公主不敢想,这竟然会是徐汇英做出来的事,她宁愿相信是王素心她们偷梁换柱,随便找了个人来仿冒徐汇英。

      “母亲是觉得这样不好?”长宁县主小心问。

      长公主抬手揉额角,如今她思绪乱糟糟,一团乱麻。
      徐汇英提拔女官,鼓励女子科举,这些举措她乐见其成,女儿要夺皇位,不会那么艰难。

      但这些事情和徐汇英联系到一起,总让人觉得其中藏有什么阴谋诡计,她想不通。
      若说里头没有圈套,仅仅是徐汇英诚心诚意践诺,无异于见鬼。
      长公主胸腔里弥漫一种怪异的感觉,爬到脊背上,毛骨悚然。

      “恐怕赵王该着急了,蛰伏那么多年,积蓄声望,冯廉这些人私底下早投靠他,不知道最终谁会赢。”

      在徐汇英和赵王之间,她选徐汇英。
      赵王继位,新账旧账一起算,她和女儿的好日子差不多也到了头,遑论其他。

      山雨欲来风满楼,长公主扯开帘子吐出一口浊气,“希望蒋才人的戏班子能带回来好消息。”

      义阳王这边还没反应过来,看戏的都是夫人娘子们,回家也只私底下自己闲话,不会拿这些逗趣儿的东西到男人面前。
      谈娘子军,男人会警告她们不要妄议朝政;谈负心汉始乱终弃,男人会嫌弃她们目光短浅,整日拘泥于家长里短,情情爱爱,上不了台面。
      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索性闭口不说。

      《赵三娘》上演,贵女们聊得火热,几许风声漏进义阳王耳朵里,一听是杨家乳臭未干的小娘子所编写,顿时不再往下追问。

      ——女人能写出什么高深的东西。

      义阳王没有放在心上,只当作后院内宅无聊的消遣。

      三戏在长安演完,蒋才人和杨飞仙来向徐景请旨,说是百姓生活枯燥无味,为民搭台送戏,一来彰显皇恩浩荡,二来可以促使百姓卖力耕种。

      中书门下见这事毫不起眼,以为是蒋才人拿来谄媚君王的,不想拂皇帝兴致,飞快地过了手续。

      山高水远,徐景怕路途出现意外,将充作近卫的娘子军调给她们,护卫她们一行人安全。

      蒋才人和杨飞仙带着伶人离开长安,去地方表演,教给其他戏班,逐渐传播开。

      到了下午,百姓农事结束,坐在家门口和乡里乡亲闲耍,消磨时间,他们是哪里有热闹往哪凑,更别提看戏这样有意思的事。

      “唱戏咯——”
      基本一搭台,大家就知道要唱戏,消息迅速从村头传到村尾,乡民们全部赶过去,早早坐下,等待开演。

      众人成群结伴走过去,远远看见皂衣小吏们规规矩矩地帮忙搬桌凳,根本不敢露出一分平日里的嚣张气焰。
      戏台上站着两个女子,都很年轻,左边的身量高挑,脸如玉盘,白净莹润,身穿水绿襦裙,腰间打着宫绦。右边的年纪稍微小些,稚气未脱,一袭黄衫,灵动跳脱。
      她们旁边围拢官吏,甚至里正都排在后面,弓腰哈背,对两个小娘子恭恭敬敬,众人用新奇的目光偷偷打量。

      “这是从宫里来的贵人,连明府也惊动了,生怕怠慢她们。”有人脉广的人提早知道消息,有心卖弄,介绍台上女子的来历,并指着伶人说:“那些都是专给圣上唱戏的人。”

      众人小声惊呼,质疑道:“不能吧,给圣上唱戏,不待宫里,怎么跑到我们这乡野地方?”

      “圣上体恤,特地下的恩旨……”

      一听是皇帝的御用伶人,所有人心里升起无限期待,抓住乱跑的孩子,让他们回去喊家里大人。

      戏台搭好,底下万头攒动,官差衙役和娘子军维持着秩序。有人看到娘子军,移不开眼,惊奇万分。

      第一天演《再生记》,高光宗负心薄幸不说,还要杀妻斩草除根,大家对他的无耻恨得牙痒痒,为阮绣娘的悲惨掬一把同情泪。
      阮绣娘重生,智斗高光宗,处处压他一头,联手贵女惩治人渣,众人看得连连拍手叫好。
      戏散场了,大家还沉浸在故事里,感叹阮绣娘和贵女之间的情谊,回味无穷。

      第二天演《赵三娘》,开始之前,蒋三娘放出消息,声称戏内人物有现实原型,赚足噱头。
      好戏开场,前半部分纸醉金迷,后半部分热血沸腾。

      结束以后有人问:“赵三娘真有这般奇幻的经历?”
      这是误以为赵三娘确有其人。

      杨飞仙解释道:“戏中将军便是我们当朝的何都护,她亲率娘子军,配合程都尉攻破北狄,使得北狄臣服我朝,再无法滋扰边关。”

      百姓们啧啧称奇,又听杨飞仙说大家身边的护卫就是参与战役的娘子军,全都瞠目结舌,向她们投去震惊和敬佩的眼神,娘子军骄傲地挺直腰杆。

      第三日演《娘子军降北狄》,杨飞仙提前铺垫好,百姓满怀期待,白日耕种使出全身力气,快快干完活,跑到戏台底下焦急等待。

      三场戏结束,百姓知道了娘子军,知道女子可以参加科举,可以做大官,挣大钱,各种想法齐涌心头。

      一个地方演完,蒋才人一行人接着去下一个地方,很快抵达林州。

      程香颂提前估算路程,腾出宅屋,打扫干净,早早在城外等候她们的队伍,迎接进城,邀她们稍作休息,提醒道:“刺史就不用前去拜见了,我来林州这些时日,他正眼没给我一个,更不会露面帮忙搭台。”

      林州刺史是有傲骨的,绝不给女官好脸色,认为搭理她们就是迎合圣意,趋炎附势,他瞧不起。

      蒋才人笑道:“无妨,我们这一路来见的人多了,这种爱答不理的倒算好事。”

      程香颂为她们安排场地,叫人在城中宣传宫廷戏班已到林州,有时间的可以去看。

      林锦绣听闻从宫里出来的伶人会在后日唱戏,心神微动,她还没有张口说什么,屋里便传来嘭地一声,婆母跑出来破口大骂。

      邻居吓得浑身一抖,招惹不起林锦绣的婆母,迅速转头,迈动两条腿走得飞快,逃也似的离开。

      “你也是有身子的人了,出去乱跑什么,摔坏我老杜家的金孙,我扒你皮,还不进来烧饭!”婆母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林锦绣低头往屋子里走,婆母的骂声不停:“整日地也不扫,饭也不做,整日两手一摊,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会偷跑出去躲清净,看到满地污泥,也不晓得打扫。早知道娶来你这懒货,当初还不如答应梁家的亲事,人家都生育八个小儿郎了,你才生一个,娶你来做什么!”
      说着,杜母痛惜地捂住胸口。

      这实在是冤枉,昨夜下过雨,儿子又蹲在篱笆旁边玩,她刚打扫完,浑身沾染泥巴的儿子就进屋乱跑,她说不得,骂不得,婆母会护着他。
      骂他,他会投进婆母的怀抱,嘴里吐出从婆母那里学来的恶言,说她好吃懒做。

      婆母这样说便罢,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敌视她,跟着婆母学坏了,骂她是外姓人,林锦绣简直伤透心。

      林锦绣生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的是女儿。没有孩子的时候婆母骂她是不下蛋的母鸡,折腾半天,她生下女儿,女儿在家中却跟不存在一般,还要嫌多一张嘴吃饭。好不容易等到她生下儿子,婆母的态度才稍微和缓。
      然而她的日子并没有因为生下儿子好起来,婆母反而催促她再生,不生七八个儿子不能停。
      林锦绣背后森冷,仿佛她不生到死就没有尽头。

      杜母似乎看到她的不甘,讽刺道:“你心里想什么,老婆子我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你的命,女人不生几个儿郎,枉在世上活一遭。你不乐意,索性撞死,省口粮食,别耽误我儿娶个好生养的勤快媳妇。”

      林锦绣鼻尖微酸,常言道做一日姑娘做一日仙,做一日媳妇坐一日监[1],这话果真不假,仙女成亲都逃不过洗衣做饭的命运,更何况一介凡女。

      晚间烧好饭,公公和丈夫回来,不同于往日,外面传来嘈杂的说话声,几人在聊些什么。
      林锦绣探头往外看,见到那道士打扮的男人,脸色登时褪得死白。

      此人姓刘,人称刘道长。因他能辨别怀孕妇人腹中胎儿的男女,手握生儿秘方,大家对他崇敬非常。
      尤其是刘道长这个人很有道义。若他看过说是儿子,中途出岔子,最终生下女儿,他不会怪罪妇人及其家人,只说自己认错,会尽数退还钱财,众人因此十分信任他。

      而林锦绣不理解,他分明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随口胡说撞大运,大家竟然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先前因为她生不出儿子,婆母疑她身体有问题,请这刘道长过来,又是做法,拿柳条鞭打她,又是灌汤药,林锦绣看到他就打寒噤。

      杜母恭恭敬敬地把刘道长迎进来,拿出糖和果子招待他,笑得满脸褶子,道:“道长的灵药真是太有用了,这不,儿媳又有了身子,大老远将您请来,就是想道长帮着瞧一瞧儿媳的肚子。”

      刘道长先是装腔作势一番,唬住杜家,而后让他们把人带过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刘道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