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写作时候的碎碎念:
冈本雄二引入假药的案子实际上楪羽和同伴已经跟了一段时间了,前面的调查和后面的搜集证据得写很多,放在开头有些不合适,所以之后会作为番外的形式出现。
对付竹内力的,是好几天没好好休息,心情非常暴躁的楪羽。冷泉用的昵称,日文应该算是hane ko (羽子),但是我感觉这样不能充分体现他的轻佻,所以写成羽羽子。
这种高压审问一方面是因为楪羽他们已经知道大部分事情了,只是缺少关键性证据,加上时间很赶,所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击破竹内力的心理防线,化被动为主动。
等于楪羽一和伊达分开就开始飙车,紧赶慢赶赶到了长野,气都没喘一口就开始扒墙,总算能卡到刚好的时间去吓人。东京到长野开车大概两个半小时左右,算算时间能够上,如果再晚一点,好像可以坐五点出发的新干线,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好像,但这个我没有考据过那时候新干线的情况,所以还是开车。
竹内力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基于前期积攒的压力(来自楪羽他们和要弄死的男人),一直惶惶不可终日,总感觉自己时刻就会被抓到警局,没想到警局还没进着,先被人直接威胁索命,心理防线直接崩塌了,另一方面,来自他已经娶妻生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养活,但是家庭给他带来的平静和背地里做的龌龊事之间的差别让他非常需要家庭作为他情绪镇定的锚点,所以听到楪羽说要把家人一并杀掉就慌了。
这个人本身不是很坏的人,但是开了一个恶头,就只能一直走下去,为了守护他自己认为的日常生活,他可以不断催眠自己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放行,自己并没有杀人,只是创造了一个条件而已,以此说服自己不断地作恶,非常自欺欺人。
所以当自己编织的虚假平静被打破了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这么多恶事,他潜意识里知道楪羽没有放过他的可能,但主观意识上却希望楪羽话语中流露的那一丝微弱的可能,为此他愿意提供证据,他现在思考的优先级,不是今后怎么办,而是楪羽给他的二选一,要么死,要么提供证据扳倒冈本雄二。
这起案件大纲理完了,很快就要写完了,本书前期会出场的一些人物基本上都出现了,因为这个案子作为这本的主线开头,要引入各方势力,所以显得拖沓了一些,视角一直在变,之后会回归楪羽作为皮套演员的日常遇见意外+主线的串联。
如果有什么逻辑上的bug欢迎在评论区里指出,有些细节上的问题我可能没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