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尧舜禹(五) ...

  •   除了任命禹和皋陶,舜还采用了弃,就是颛顼帝的嫡子,被扔了好几回的那个。

      弃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弃据说就喜欢种庄稼,小的时候玩游戏都是种树种麻种豆子之类的,大了更是根据土壤状况的不同种植不同的作物,尧帝的时候弃做了“农师”,舜也继续任用他对他说:“百姓正在忍饥挨饿,你去教他们种植百谷”,让他管理农业有关的工作,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

      契是帝喾的另一个儿子,也是尧的兄弟,契的后代建立了商朝。

      舜对契说:“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重点在于要宽厚。”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

      舜还任用垂管理工匠,据说百工能各司其职。

      舜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几番推辞,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益管理的很好,山林河泽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这里的“益”应该就是帮助禹治水的那位益。至于朱虎、熊罴应该也是某些人的名字,不知道跟黄帝时的“熊罴貔貅貙虎”有什么关系。后来禹打算把位置传给益,但是大家都不服他,他就把位子给了禹的儿子启。

      这里说到“益”,有人说“益”就是“伯益”,而伯益可能是皋陶的儿子之一。有传说说伯益是舜的孙女婿,启继位后伯益并没有被杀或者愤愤离去,而是辅助启执政,伯益的后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封地。

      舜咨询周围的人问问谁能帮助他主持礼仪祭司的事。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很郑重的事,因为代表着和天地鬼神的沟通,与祖先的交流,解读上天的指命,获得祖先的庇佑。如果祭司和领袖不和,一定会出问题;当然如果太和了,也一定会出问题。总之一定要慎重,所以一定要选合适的人。

      大家都说伯夷可以。然后舜就对伯夷说:“我认命你做秩宗,请时刻恭敬虔诚。一定要正直并且肃穆整洁,(让上天鬼神和祖先感受到我们的虔诚,保佑我们)”。礼仪当然也很重要,品级的确定是社会秩序确定的具体化。据说伯夷管理礼仪和祭祀都管的很好,大家都很礼让。

      不礼让的话还有皋陶呢。

      舜还指派夔作为典乐,管理音乐方面的事,舜说:“你要教育学习乐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在性格方面要做到正直而温和,宽厚却严格,刚直却不暴虐,处事简洁却不傲慢。诗用来表带感情,歌是延长音节来把诗吟唱出来。音乐的高低起伏要和诗的内容,想要表达的感情相符合,这样各种材质的乐器能够和谐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会错乱侵扰。(性格培养的好了,并按照是个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这一规则,根据乐器的特点使用),这样制作出来的音乐才能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

      夔说:“我轻重有节的敲起石罄,各种动物都会跟着这节奏舞蹈。”说明他的音乐符合天地运行法则。

      舜还任命龙做“纳言”,纳言做什么呢?舜说:“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看舜的说法应该是掌管舆论和情报的,把舜的命令明白的解释下去,把下面的言论如实汇报上来,不要让人被诬陷,也不要让百姓被错误的舆论左右。龙据说工作也做得相当好,各地诸侯都来朝贡。

      这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一方面是治水之功脚步踏遍大江南北,另一方面根据各地水土状况和离都城的远近决定了诸侯品级和贡赋,有效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应该也对外进行了扩张,毕竟河流不以人划定的范围为界。

      舜任用这二十二个人(我数了好几遍没弄明白哪二十二个。如果是禹、皋陶、益、弃、契、垂、朱虎、熊罴、伯夷、夔、龙,这里只有十一个,如果四岳是一个人,也只有十二个。如果这些人再加上八丰八恺,就又超了。不知道这里是笔误呢,还是《史记》被人为的删节过。)帮助治理,并且每隔三年进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以后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惩,不管远近大家都归顺他,连三苗都被根据是否归顺而分化了。大家都歌颂舜的功德,禹还做了《九招》乐曲来歌颂舜,音乐演奏的时候吸引的凤凰都来随音乐飞舞盘旋。

      舜二十岁开始以孝顺闻名,三十岁被尧采用,五十岁开始做代理天子,做了八年尧去世,又守孝三年,六十一岁做了天子。做了三十九年天子后,在去南方巡视的时候(也有去南方平叛三苗叛乱的说法),死在南方苍梧的郊野,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说到零陵,还有一个人可以提一提,那就是舜的弟弟象。舜登基之后并没有对家人肆意报复,也没有不闻不问,而是把弟弟封在“有鼻”那个地方作为诸侯。“有鼻”在哪里呢,我查了查,百度出来的资料如下:

      “在今湖南道县北,接零陵县界。相传舜封象于此。古有象祠,唐元和中道州刺史薛伯高毁之。史料:亦作“有卑”。亦作“有鼻”。古地名。又名鼻墟 、鼻亭 。有,词头。相传舜封其弟象于此。故址在今 湖南省道县北。《孟子·万章上》:“象至不仁,对之有庳 。”《汉书·邹阳传》:“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於有卑 。”颜师古注:“地名也,音鼻,今鼻亭是也,在零陵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舜封象於有鼻 ,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的,我们可以解读这样的信息。舜把弟弟封在靠近三苗的地方做了诸侯。后来(是不是与象及其后代有关不清楚,或许那会儿象早被三苗灭掉只剩骨头渣了呢),那附近叛乱了,年老的舜去平定那里,最后死在那附近了,并且葬在离那里不远的地方。如果是象及其后代叛乱,那舜和象这一对兄弟真是生来的冤家对头,跟后世春秋时代的郑庄公、叔带兄弟两有点像。

      舜去世后,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去找他,结果得知他死去的消息,痛哭不已,泪水染上了周围竹子,这就是湘妃竹的由来。然后两个人跳了江,被封为女神。

      好了舜的故事到此为止,我们下章开始讲禹的故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五日一更。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