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尽人事,听天命。 ...
-
离中招考试还有一百天的时候,初三各班都开班会重点强调最后冲刺阶段的重要性,为了让大家有紧迫感,黑板旁边最醒目的地方开始了倒计时,中招考试在班会后正式拉响了号角!
李嘉每天的重点日常除了刷历年数学真题,就是刷英语完型填空,外加整理两科的错题集。剩余所有空闲都是拼命的背各科知识点。
宋城就显得就轻驾熟,看李嘉这么拼命三郎甚至是有些不理解,明明顺其自然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卖力?
宋城带着保持年级前几名的优越感而不自知。书香门第的家境让宋城从小对学习的理解和其他人有着天然的不同。
出身的不同,往往决定一个人的阶层。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在地狱泥潭,而有的人生来位于金字塔顶端。泥潭里的人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挣扎,运气不好都可能一辈子上不了岸。而金字塔顶端的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站在别人一辈子都奋斗不到的终点。
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用去纠结命运公不公平,因为他们都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说,你生活的国家,你所在的地域,你的原生家庭,你所造就的性格,以及你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刷新的眼界学识,是有非常大的空间让你去有机会逆天改命。就像有人说,人生就好似打牌,有人运气不错,是被发了一手好牌,结果技术奇差,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而有的人发得一手差牌,偏偏几度起死回生,最后逆袭杀出重围反败为赢。
像李嘉这种外地来的小门小户,一没家庭根基,二没家庭氛围,甚至三没父母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引导。如果不是回到十四岁心智成熟抓住重获一次学习的机会,大概率还是会像三十岁李嘉那样青春期叛逆自卑敏感又不懂抓住国家教育的红利机遇,浑浑噩噩过完一生。
而九年义务教育和中高考,就是生在和平年代下国家给的时代红利。知识改变命运在很多人看来像是个口号,给每年大批大批的学生打鸡血,实则不然。
一个人的命运由什么构成,无非是金钱,社会地位,个人价值等组成。知识能带来什么?最通俗易懂的就是名校的光环,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所掌握的技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多少,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拿30岁李嘉所生活的时间节点来说,最欠缺的是高科技尖端人才。高科技尖端人才哪里来?是通过十几二十几年学习的一步步进步,走入名校,在名校最具权威最有实力的老师学习、引导、带领下进入行业尖端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接触国家最尖端的领先科技,学习,研究,不断改革创新打磨出来的。这样的人往往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非常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都非同寻常。那这样的人自然而然就随之而来的具有社会地位,金钱更是这些价值的附加品。
三十岁的李嘉之所以活的处处受限,家庭被小打击一击毙命,就是因为上升空间已经置顶。即便能继续学习,也会被家庭、孩子、父母亲人等束手束脚。
而十四岁的李嘉可以,十四岁的李嘉正是拥有大好青春年华的好时期,只要努力,只要有坚定的目标,翻盘重获新生不是没可能。
现在的李嘉也不太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更不会对出身贫穷感到窘迫尴尬。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还不努力,得过且过抱怨命运不公。
李嘉只管学习,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无时无刻不在跟学习较劲,身边有宋城这个现成的辅导老师随时辅导,成绩渐渐直逼年级前十。让宋城在一开始的不以为意,也随之有了危机感。
最后的几十天,两人的处境有些微妙,李嘉神经大条一心只扑在学习上,完全没发现身边的宋城也开足了马力跟她默默较劲儿。
一模考试,李嘉从初三一开始的擦边进重点班,一跃而起成为了跟宋城前后脚的最佳进步新人,成绩出来后老师重点表扬李嘉,希望班级其他同学向她学习,为自己中考做最后的冲刺!
李嘉显然是刺激了这个重点班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少同学在这个进步斐然的同学带动下,开始了白热化的最后高强度复习,为中考最后一搏。
时间像是开了加速,连不经常见到女儿的李嘉父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女儿学习的进步让夫妻俩心更加一致,也不像之前一样情绪暴躁动不动非打即骂因为各种小事横加指责,反而小心翼翼生怕破坏女儿学习的热情,连带着小一岁的弟弟都莫名感到了中考的压力。
中考前夕,老师们班会做最后总结,给学生们加油打气,早早的放学生回家,让他们放松放松心情,提前去认认考场,好好准备接下来为期两天的考试。
马上就要硬来重要考试了,李嘉反而有些没那么大压力了,整个人像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有些难得的心情放松甚至愉悦。
李嘉爸爸妈妈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指手画脚,只能任由女儿时间自由支配,还破天荒的大方给了李嘉五十块钱考试的时候零花。
李嘉也不推辞,有总比没有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夜晚,李嘉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看着旧蚊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的窟窿,想起30岁李嘉的林林总总,不禁感慨万千。
三十岁的李嘉中考前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好像是那时候知道自己知识漏洞太多,复习也于事无补,临时抱佛脚也多抱不出几分,竟然逃避现实的偷偷看起了小说,被李爸李妈气的撕了书,双方大吵了一架各气各的,都在一肚子火气中睡下。
李嘉想着这些种种渐渐进入了梦乡,人经历一些打击和现实总会成熟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能太贪心,也不能一点不知长进……
——
中考第一天,天气像过去的往常的每一天一样,不同的是中考的学生各有各的紧张。陪考的家长很多,密密麻麻围满了孩子考场所在的学校,三三两两聚堆小声交谈。有叮嘱孩子别丢三落四让再认真检查考场用品的,有问孩子渴不渴饿不饿压力大不大的,还有给孩子许诺考好了就嘉奖什么东西的……
嘈杂环境下的李嘉就自己一个人靠在墙角最后看整理的错题,避免考试的时候再出现同样的失误丢分。
“李嘉?!”宋城正处在青春期变声的公鸭嗓极具辨识度,“你怎么就自己一个人来?你爸妈不陪你么?”
李嘉抬头看宋城和一个女人向她走来,忙合上书站直身子回答:“我爸妈上班,我一个人就行,他们来了也是等。”还冲旁边宋城的妈妈问好“阿姨好!”
宋城的妈妈大约一米六几的身高,身材匀称,穿的非常休闲,齐耳短发,五官精致小巧,跟宋城一点都不像。确切的说是宋城一点都没有遗传妈妈的精致,粗粗短短,皮肤还经常油腻腻,厚厚的刘海总是显得脏兮兮,还带着厚厚的眼镜。
宋城妈妈礼貌性的和李嘉交谈两句,无非就是夸小姑娘独立懂事。对于李嘉的穿着并有没表现出嫌弃和任何瞧不起,一丝丝异样的眼神都没有。这让李嘉还挺受用。这样的修养难怪能培养出成绩这么优异的儿子。
学校大门打开,考生们陆陆续续进场,广播循环播放各种注意事项,不多久,考生进场后学校大门就关闭了。
中考正式开始。
进了所在考场的李嘉并没有看到相熟的同学,默默找到自己的考生位置,把准考证和文具放好。看着讲台上的标语深呼了一口气。
……
接下来,在紧张的发卷答卷中,两天的考试结束了。虽然成绩还不会这么快就出,但暑假确确实实的来了。
中考只是一个阶段性选拔,对于考上市一中重点班,李嘉心中其实根本就没什么信心。三次模拟考试和最后的中考相比,成绩其实只是一个检测。即便是稳定较好也不能保证中考成绩一致。今年的考题大部分都不难,最后的大题有些超纲,不过李嘉也看的很开,自己尽全力了,不管能不能进重点班,按照预估,市一中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这个暑假李嘉完全的自由,没什么学习的任务,李嘉父母放任女儿自行安排。和余雯雯约着去图书馆和动物园放松了几天,李嘉去向上高中的邻居家姐姐借来了各科课本提前预习,特别是物理化学。
初中的物理化学其实都是皮毛,高中的物理化学才是重头戏。光是看着各种反应方程式和电路图,李嘉都头皮发麻。硬着头皮按部就班预习,把不会的不理解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待高中开学跟着老师的脚步继续啃。
中考成绩出来了,李嘉的家庭没有电脑,就在回学校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分数。班主任帮李嘉在学校电脑上填报了志愿,今年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和往年比中规中矩,重点班的分数线和去年一样。遗憾的是李嘉查了八分。李嘉不准备选别的学校,分数线也够,三个志愿填的都是一中。
当班主任老师打电话通知李嘉去学校领通知书时,李嘉才切切实实感到了激动。确实由于分数不够没能进重点班,但班主任鼓励李嘉,高一好好努力,高二文理科还会重新洗牌分班,不要灰心丧气,重整旗鼓再接再厉。
李嘉当然不会灰心丧气,一中啊!市一中呢!是多少人分数不够花钱都进不来的学校,下了这么大功夫废了老鼻子劲才考进来,当然要好好继续努力!过程不重要,只要最后的结果能顺利考上一类的大学,这点小沟小壑算什么。
拿着通知书出了校门,李嘉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初中的学校,毫不留恋的奔向了自己的新生活。
市一中!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