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哪怕是梦也好! ...
-
语文老师讲课照本宣书,大约背课参考的都是辅导资料。
余雯雯看着跑神的同桌,不由的总会担心的在老师讲课间隙偷偷看几眼,李嘉这是怎么了?
平时李嘉尽管不是特别开朗,也没有这么魂不守舍过,虽然学习一般,但是主科的老师讲课也都乖乖记笔记,从来不会整堂课跑神。
叮铃铃……
下课铃声在班里逐渐窃窃私语声中响起,初二的学生总是盼望课间和三餐。这是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难得能放松的时刻。
2008年的平市六中的春天刚开始,校园里柳树冒着嫩嫩的新芽,中午的阳光在三月的春天有些炙热的过了头,往年还穿棉衣的三月份温度已经让初中生门脱了校服外套。
李嘉和同桌余雯雯一起去食堂打饭。08年的平市初中还大多都是住校,也有一些离家近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走读。
“你课间睡觉梦见什么了?做噩梦了么?怎么上课整堂课跑神?笔记我都记了,吃完饭你拿去抄一下。”余雯雯拿着统一的不锈钢饭盒侧头跟李嘉边走边说。
李嘉被太阳刺的眯了眯眼睛,轻声说:“没什么事儿,做了个梦,梦里的事儿太真实,有点分不清真假。”
余雯雯有点担心:“梦里你爸又打你了?还是你妈骂你了?”
“没有”李嘉笑了笑,看着阳光大好的蓝天,“哪能天天打骂,他们还得挣钱养家养两个孩子,操心的事儿多着呢。我就是梦见自己长大了有点害怕。”
余雯雯“你长大后好看么?我怎么一次都没梦见自己长大过,真想知道我长大什么样?有没有当上律师,有没有变漂亮,有没有找个帅哥男朋友!”余雯雯粗马尾随着走路一跳一跳。
李嘉听了瞬间像是从梦里彻底走进现实,笑的不敢再看余雯雯。三十岁的李嘉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遭遇像是真的只是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一个梦。
可梦里的人和事又像身临其境的经历过,李嘉也百思不得其解。
六中食堂的饭菜不管好不好吃,每个窗口都排满了长队。食堂里一排排桌子坐满了吃饭的学生,李嘉和余雯雯坐在角落靠窗的桌子上吃着混着菜的米饭,番茄鸡蛋里零星的几块鸡蛋,李嘉一边看窗外来来往往的学生,一边一口一口的吃着味道也还可以的饭菜。
吃完饭和余雯雯洗好饭盒回教室,途中遇到几个来晚打饭的同班同学打招呼,李嘉想,如果梦里三十岁的李嘉是真的,那现在是老天爷重新给的一次机会,不管结果怎么样,总要博一博,哪怕三十岁真有一天发生那样的遭遇,自己也有能力自保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现在才初二,离中招还有一年多时间。梦里三十岁的李嘉高中上的是平市最差的学校,升学率一年也没几个能考上一类本科的学生,师资和教学都不行,学生基础很多都不好,花钱进的学生更是参差不齐,毕竟是高中,虽不至于明着打架斗殴逃课闹事,也不是什么学习氛围好校风严谨的好学校。
李嘉猛然发现,自己为什么知道这些?十四岁的女孩儿为什么会知道平市高中质量好坏?父母没有说过这些?老师为了不让学生给自己找退路更不会提前在初二就分析高中。难道自己真的是三十岁重新回到学生时代?这也太难以置信了!
就在这么难以置信中,李嘉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周六下午回到了自己从小生活的家里。
李嘉的家是李嘉爷爷当年工作分配的房子,爷爷五个子女,奶奶走的早,在李嘉还没出生就不在了,爷爷的五个子女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都从农村老家带到城市生活,现在也都各自成家。两个儿子住前后门。
家里没有人,弟弟不知道跑哪里跟邻居家的孩子疯玩儿,中午的碗筷还没收拾,老胡同的平房有着8-90年代特有的岁月感,老旧红砖墙缝里落下的灰在墙角形成一条细细小小的直线。李嘉放下书包,把碗筷泡进盆里,许是30岁的李嘉经历太过深刻。这些家务竟然对14岁的女孩儿就轻驾熟。
洗衣服做饭各种家务对于原本14岁的李嘉是极其反感的,父母生活压力大,脾气暴躁,总是半强迫半命令的让身为女孩儿的李嘉承担一些家务,小一岁的弟弟却可以什么都不做,青春期叛逆心理总让李嘉莫名的烦躁这些不公平,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即便父母嘴上不承认,实际行动中也总会带有。
其实就现在而言的李嘉看来,心态上已经对这些事情不再抗拒。如果自己听话懂事一些,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或许会好受很多。
李嘉的妈妈是姑姑的同学,介绍认识了爸爸,没多久奶奶病逝,两个人在老人病逝前结了婚。随后李嘉妈妈千里迢迢从农村老家跟爸爸到这北边的小城市里生活,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结婚早,教育程度都不高,九十年代刚好赶上计划生育大潮,怀上的第一胎计划外生育,第二胎为了要男孩又超生,为此李嘉爸爸还被超生办抓去教育了一段时间,甚至坐牢才几经波折留下了弟弟,上户口成了接下来直至小学快结束才办成的大事。一个家庭人口多且一穷二白的家庭每个月都恨不得把钱掰成几瓣用才勉强糊口。
两个孩子的出生直接让李嘉妈妈丢了工作,因为没有婆婆帮衬,只能守在家看孩子直到上初中才有机会出去做帮工挣钱补贴家用。李嘉爸爸为了省钱,在家附近的荒地上开荒种菜,附近的水洼里下网捕鱼虾改善生活。在李嘉印象里那些年爸爸的脸上总是晒的很黑,妈妈的手一直粗糙,年年冻疮。相反两个孩子小时候都养的白白嫩嫩。
记得那时候年纪很小的孩子总是看不全大人的辛苦,会羡慕别人家孩子吃苹果橘子甘蔗,会捡别人的苹果皮甘蔗根来吃,也不觉得羞耻。但他们的父母看在眼里都成了心里的苦。省吃俭用在过年之前风雪里骑老式横岗自行车去很远的批发市场去买一些水果回来疼爱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李嘉为自己初中成绩平平,对父母生出无限内疚。做起家务更加手脚麻利。也许不管是回到十四岁还是三十岁只是个黄粱一梦,都让她有机会和时间去改变命运的轨迹,哪怕一点点,哪怕是少让父母操心也是好的。
父母相继回来的很快,把在胡同里疯玩儿的弟弟也带了回来,弟弟眼睛圆圆大大,脸上还没有李嘉一样满脸青春期的痘痘,看来不仅父母偏爱,连老天都偏爱弟弟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儿,让他免于青春期的烦恼,没心没肺活的无忧无虑。
父母刚到家,看到桌子上做好的饭菜有些目瞪口呆,平时性格执拗的女儿突然的懂事让夫妻两人有些不适应。弟弟李裕大呼小叫的冲上来嚷嚷快吃饭快吃饭,饿死了饿死了。夫妻俩也就顺其自然洗手上桌吃饭。家里的二手老电视放着新闻联播,零八年奥运会筹备中,举国上下都关心这种国际赛事,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象。新闻几乎隔三差五都会向人民群众报告进展,李嘉爸爸对新闻向来关注,一家人在吃饭和新闻中结束了普通的一天。
晚上,隔壁的李嘉爸爸和李嘉妈妈以为李嘉已经睡着了,小声交流着女儿今天的反常,最后李嘉爸爸下定论,学校教育的好,女儿长大了。
第二天早晨起个大早,李嘉妈妈休息带着女儿去爸爸单位的职工澡堂洗澡。平市是个煤矿起家的小城市,煤矿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大部分职工都不是本地人,来自五湖四海参加工作在平市成家立业。
周末的早晨,尽管澡堂子才开门,女人孩子都蜂蛹而至快马加鞭的进去洗澡。街坊四邻都相熟,聊着些张家长李家短,很快就把孩子洗的干干净净顶着一头湿发出了澡堂。
李嘉跟着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打量小时候走过成百上千趟的马路,路两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长了新叶子,小小的迸发着生机。路两边的墙上写着红色的宣传语都掉了漆,煤矿城市的卫生总是让人不满,路上开过的运煤卡车带起一阵灰尘,让人避之不及,干净的白衬衣就显得不那么干净了。
到家把换洗衣服洗洗晾起来,妈妈开始准备中午饭。弟弟老老实实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李嘉坐在弟弟旁边的椅子上,也把作业拿出来写。尽管放假掐头去尾就一天,作业还是让人头疼。
在此之前,李嘉都是去学校晚自习前补作业。除了数学作业其他都是课上讲过的东西,练习练习用来巩固知识,难度不大,只有数学多少会有几题考验学生知识全面程度稍微需要动点脑筋,超纲的题也可以在辅导教材里找到类似的题举一反三写出来。李嘉耐着性子把主三科所有作业处理完就开饭了。饭后再把副科作业写一写,应该问题也不大。
中午饭很简单,家里不舍的吃的肉拿出来炒菜给两个长个子的孩子改善伙食,弟弟吃的很香。李嘉不爱吃肉,听妈妈说是生弟弟后回老家大姨那里,赶上农村过年杀猪,没吃过什么荤菜的李嘉嘴馋,肉还没熟就闹着要吃,吃到肉炖好,愣是吃吐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怎么爱吃肉。
吃过饭,弟弟去午睡,李嘉继续写作业,妈妈意外的看了两眼,收拾碗筷去洗刷,顺便把厨房打扫打扫。按照以往,李嘉难得周末,这时候不是在紧锣密鼓的守着电视,就是看乱七八糟的言情小说。也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对白马王子和公主的剧情总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去幻想憧憬。李嘉从小爱看书,四五年级就把很多有名的中外短篇小说看过来遍,羊脂球、项链这些故事情节也都头头是道。小学生班里总会流传着几本老师不允许看的杂志和小说,就这样,李嘉沉迷言情小说不可自拔。
父母对李嘉看言情小说是非常反感的,倒不是觉得这书怎么样,只是因为他们觉得眼下更重要的事情是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痕迹。李嘉爸爸的领导之前是一批进去的职工,就因为高中学历,工作后又继续深造了大学,工资是李嘉爸爸的几倍,不仅如此,还不用下苦力干活儿,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工作轻松舒服。这让李嘉爸爸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对两个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可两个孩子一个不如一个,大的叛逆不好好学习,小的贪玩长不大。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说不失望是假的。在他看来,现在好好学习,等以后工作稳定了,大把的时间去浪费,想看什么没有。如果现在错过了学习的时间,成家立业以后,养家糊口都吃力,哪有精力时间再去学习,后悔都来不及。
李嘉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明白父母的苦心。尽管父母多少有些重男轻女,总不记得女儿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希望孩子以后过的好的心实实在在是真的。
“李嘉!你给我过来!”妈妈在里屋生气的叫着李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