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大通铺上各放着六个大包袱,这是刚刚白鹭叮嘱过的,她们一会儿要换上的工作服。
“不愧是老祖宗院儿里,衣裳都比别处厚多了。”
“可不是嘛,还有首饰盒呢!”
“果真!”
闻言,另外两个小丫头也不到处看了,忙凑过来一道翻包裹。
林双双手脚也不慢,早已选定了位置把包袱放下,换起衣裳来,她一边换一边提醒她们。
“咱们赶紧收拾完,一会儿嬷嬷过来看到我们乱糟糟的,可要吃挂落。”
林双双在她们眼中是个老好人的性格,还因她爹娘的身份,都敬重她几分,如今见她性子如此随和,还提醒她们,一时间都动起身来。
角落里一个身型微胖的小丫头暗自撇嘴,很是讨厌林双双这幅做派,她名叫春草,爹爹是府上的马夫,娘在西边角门上做个看门的粗使婆子,平日里没什么油水。
不同于她爹娘的寡淡面容,她长的倒是一脸福相,脸上总是红扑扑的,又会点针线,因此被选进了老太太房里。
刚刚她便是第一个去翻包裹的,忍不住惊呼出来。
她哪里见过这么精致的盒子呢,上头还有雕花,挂个小铜锁,里头居然还有一对金铃铛。
林双双这一出声,倒显出她春草的眼皮子浅来了,因此她心中很是不忿,却没说什么,默默也换好衣服,扎上金铃铛。
这边双双看到着精致的金镶玉铃铛也忍不住心中一喜,从前的她孤苦无依,好不容易找了个面包店学徒的工作,也只是勉强温饱。
三年前重生到这具身体里,钗环首饰是见过不少,不过这都是她娘的,平时日都锁在箱笼里,轻易看不到。
而她自己个儿的首饰也就是一根水头一般的玉珠手串,一对米粒大小的珍珠耳堵,璎珞式样的平安如意银锁包,小娟花倒是不少,各种颜色都有好几对,这都是进了府中绣房的姐姐兰袖给她做的。
金子做的首饰倒还是第一次得到。
果然,没等她们换好衣服休息多久,一个着月白小袄的美貌丫鬟就推门走了进来。
她见六个小丫鬟已是收拾的干干净净,上下打量一番,还算满意的点点头。
“算你们几个小丫头懂事,白鹭姐姐这会儿忙着呢,没空来安排你们的活计,跟我来吧。”
说着往外走了几步,突然停住,转身又道:
“能进咱们老祖宗院里的,必然都是咱们府中的家生子了,想必手上都有几分薄产,不是那等眼皮子浅的小人。
只是,老祖宗最是个仁慈宽厚的,时常赏赐些东西,也是为的你们能打扮的鲜亮些,她看着也高兴。
若有人仗着老祖宗房里宽泛,做了那偷鸡摸狗之事,或是将老祖宗赏赐的东西统统送与家里去,被我知道了,直接赶出门去,可不管你的老子姓甚名谁!”
“是。”
没想到这名为百灵的大丫鬟,看着美貌动人,性格是如此严肃,疾言厉色的模样,吓得小丫头们统统低下头去,不敢再做其他想法。
林双双火热的内心,也霎时冷静了下来。
两个针线好的,都被送去给了大丫鬟画眉,她是负责缝制老祖宗的贴身衣物的,老祖宗这些年愈发惫懒,轻易不出去做客,也少出院门,因此每年出门需穿的外衣,都让府中的绣房去做。
剩下的四个小丫鬟则都跟着百灵,管理老祖宗的书房以及库房,怪不得是要她们会识字呢。
“琼英啊,你家幺女可是进了老祖宗的院儿呢。”
这边崔嬷嬷看到林双双母亲从大夫人房中走出,将她拉到一旁打趣。
她做丫鬟的时候是叫琼英,崔嬷嬷叫了快二十年,还是依旧叫她琼英。
琼英闻言自然是欢喜,她不由得用帕子遮了遮微微扬起的嘴角,却谦虚道:
“我家这丫头不比她大姐,是个呆呆的孩子,进了老祖宗院里也算是她的造化呢。”
崔嬷嬷忍不住点点她脑袋,失笑。
“你这丫头从小是个精的,双双哪里又呆呆的了,我家小檀可是说她最是一个老好人,谁都乐意与她顽笑,为人大方又细致。”
世上哪个母亲会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女儿的呢,终于憋不住的笑了。
“这皮猴儿最不耐烦我管她,如今去了老祖宗院里,只怕是嘴都笑歪了。”
两人在廊下说说笑笑一番,琼英回去又与丈夫林家宝说了这事,喜得他晚上多喝了二两青梅酿,醉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双双因识得几个字,被安排进了老祖宗的书房,跟着书房中负责整理书籍的二等丫鬟京墨,一同被分配的还有个名叫乐儿的。
乐儿这人,她还真的印象深刻,她的年纪是这批小丫头里最大的,且性子清冷,不常与人说话,整日里独来独往,没个笑模样,小丫头们都不乐意与她玩耍,她好似也不在意一般,这会儿进了老太太的书房,她也只是默默的观察环境,看不出有一丝惶恐。
说实话,这活儿委实不是什么好去处,但胜在清净,不拘束,京墨倒是林双双心中比较满意的上司类型,每天一早便给她们分派任务,理书,记录,检查,若是日头好了,便要将书拿出去晒晒,其余一律不管,只在一旁练字看书。
乐儿也是个闷的,搞得林双双每日里也不是看书就是打打络子,一个月下来,书看了不少,字也精进了,络子打了十几根,脸也捂白了一个色号。
至于为什么说这书房不是个好去处呢,那当然是没有油水了,一是老祖宗基本不来,若是要看什么书,也是让大丫鬟来取,整日里见不到人,连跑腿的活儿都没法做,便是老祖宗正院里打帘子的小丫鬟,时不时也是有主子的赏银拿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别的好处的,比如练字,从刚穿来的时候,林双双便断断续续的从哥哥和弟弟那边开始学认字,这儿的字和她从前学的并不一样,但还是有共通之处,所以她学起来很快。
但是写字就不一样了,软软的毛笔让她无从下手,纸张又贵的很,即使家中还算富裕,也经不起她这么挥霍。
在这儿就不一样了,老祖宗房中金贵的纸自然是不许用的,但练字用的生宣却应有尽有,每月都会送来,从前京墨一个人也用不完,如今见双双如此好学,不禁心生喜爱,还将她从前习字时用的字帖寻出来给她。
林双双心中感激,却身无长物,于是便编了个柳叶络子送与她,京墨也不嫌弃,接过来便戴在了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