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刘邦直呼上当 ...

  •   【前面我们说到,“汉初三杰”之中,韩信被忌惮杀害,张良远离朝堂,只有萧何安然稳立朝堂之中。接下来说说萧何是如何逃过刘邦的屠刀,稳立朝堂的。】

      刘邦:“……”又怎么说话的呢?说的他好像是刽子手一样。

      唐朝的开国功臣们想到其他朝代开国功臣们的境遇,有点幸灾乐祸。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因为曾经是秦王的陛下同样也是开国功臣,功劳还比他们的大。

      该担心的是自己的功劳不够大,被陛下嫌弃。

      其余朝代的开国功臣们很多都没有读过这段历史,纷纷竖起耳朵,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不,是身家性命。

      【首先,萧何将族中子弟送到刘邦身边做人质。

      刘邦在前线和项羽作战的时候,对后方的萧何十分不放心,频繁地派人慰劳留守后方的萧何。萧何听从门客的建议,让族中子弟上前线,到刘邦身边,这才暂时打消了刘邦的怀疑。】

      刘邦坚持自己的怀疑没有错。

      他有数次全面溃败,几乎是只身逃脱,全赖萧何的兵、粮补给,才能够接着打天下。尤其是在他和项羽战况焦灼的关头,萧何若是有反心,他的性命危矣。

      萧何与他是同乡,他的得力干将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都与萧何相熟,甚至与萧何的关系比他还要好。

      只要萧何有反心,那就是一呼百应。

      他这个领袖是萧何推举的,萧何趁他处于劣势的时候拉他下马轻而易举。有句话说的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去打仗,后方要稳。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置可否,这要看人。

      马超父亲、兄长、族人都在邺城当人质,可马超还是反叛了,为了自己称雄一方,连父兄的性命都可以不顾,非人哉!

      【接着,萧何在助刘邦除去韩信之后,对刘邦的封赏并不贪心,反倒贴出家财充盈国库。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派了五百士兵给萧何当保镖。萧何的门客认为刘邦这是在怀疑萧何,建议推辞封赏,散财保命。】

      刘邦依然嘴硬:“这不是‘汉初三杰’中张良退隐,韩信已除,朝堂上就只剩一个萧何了嘛。萧何虽然是文臣,但是在朝中的影响力大,对他的威胁可不比韩信低。”

      天幕下的众位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这是去护家的还是去抄家的?他们若是有皇帝派来的五百士兵守着,怕是会寝食难安。

      赵匡胤心道:“这就有点过了啊,他最多也就是派密探去明查暗访,看看各地官员工作是否称职。”

      【做到了这一步,萧何的危机依然没有解除。
      英布谋反,刘邦前去平叛,对留守朝中的萧何不放心,于是故计重施,繁繁地派人询问萧何的情况,听到萧何爱民如子时并不开心。

      他担心萧何的声望过高,对皇权造成威胁。

      萧何的门客看出刘邦这是在怀疑萧何,建议萧何欺压百姓,使自己的名声变臭,好让刘邦放心。】

      嬴政想知道萧何的选择,不会真的听了门客的话,当真干出欺压百姓的事情来吧?背上这种污点,就不完美了,十分的可惜。

      萧何若是成了秦相,他绝不会将人逼成这样。

      给萧何升官的事情还得好好的谋划一番,晋升太快恐萧何招人嫉恨,反倒不是什么好事,也难以服众。

      刘邦:“……”萧何可真是有个好门客。

      也幸好萧何有个能明白他意思的门客,不然他就要误杀萧何了,那真是大汉的损失。

      此时他对萧何才真正放下戒心。

      【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以低价收购了百姓的田地,引来百姓的怨言。刘邦回来后听说了此事,高兴坏了,当即就要治萧何的罪。换作是别人,可能就诚惶诚恐地认罪了。

      但萧何他不,反倒趁机要求刘邦把上林苑也就是刘邦的动植物园里的空地给百姓耕种,因此获罪。】

      天幕上出现了萧何戴着枷锁的狼狈模样。

      天幕下的众人无不唏嘘,“汉初三杰”中看似风光的萧何也不容易啊。若萧何是因为欺压百姓获罪,此番光景是他应得的报应,可萧何是为民请命而获罪,这就很让人心疼了。

      刘邦看到这里不淡定了,着人去查这天幕异象别的地方有没有出现。天幕盘点的内容颇为敏感,若是让百姓们知道……

      若是让百姓们知道这样的内幕,恐天下有变。

      汉朝初立,根基不稳,可经不起动荡。原以为这天幕盘点的都是败家皇帝,让百姓们知道也无妨,没想到是憋了这么一个大招等着他。

      【好在萧何的人缘不错,入狱后有人替他向刘邦求情,哄得刘邦高兴了,这才赦免萧何。尽管如此,萧何的危机也没有解除,熬到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登基,日子才稍微好过点。这个的话,我们讲到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再着重讲解。

      后期作者菌会再开一个新的系列“盘点十大临朝称制的女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刘邦:“???”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比萧何早亡?

      吕后临朝称制???

      【萧何一生勤俭节约,一心为民,去世多年仍然有很多的百姓怀念他。接下来我来给大家盘点“汉初三杰”中的帝师张良,同样提倡勤俭节约的人。】

      天幕上出现了张良正和一位壮汉交谈的场景,给张良来了一个360度高清无死角的特写镜头。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词:“貌若好女。”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张良,这天是他倾家荡产买股亏损的日子。】

      嬴政:这也太惨了吧。

      虽然不知道天幕说的“买股”是什么,但是“倾家荡产”,“亏损”,听着挺让人产生同情的。

      就是这场景,怎么感觉那么熟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身旁的大力士看着底下的数辆车驾都是一个样,询问道:“砸哪辆?”

      就一个铁锤,他只能砸一次。

      张良也分不清是哪辆车上坐着始皇帝,挑了一辆顺眼的,指着道:“就砸这辆。”

      “好勒!”大力士点头。

      但见壮汉手中挥舞着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砸向了张良所指的车驾,精准度惊人。马车里的人当场气绝身亡,死的不是始皇帝。]

      嬴政皱眉,难怪这么熟悉。

      他几乎瞬间就回忆起了这段往事,当年他出巡遇刺,遍寻刺杀幕后主使不得,居然就是这个张良!

      能策划这样一场刺杀,还逍遥到现在。这个人确实是有大才能的。

      至于能不能招揽过来。
      再看看,不一定。

      【我们知道,秦始皇曾颁布过一项举措,那就是收缴民间的兵器,熔化后铸成十二座金人。那么张良这么重一个大铁锤是从哪里来的呢?】

      嬴政经天幕这么一提醒,想到张良的身份不简单。对他的恨意这么大,应该是旧六国的贵族子弟。

      他不由得想起了燕国的高渐离。

      当他查出高渐离是荆轲好友时,本该以荆轲同党的罪名将高渐离处死,但高渐离琴技高超,是有才之士。

      他起了惜才之心,非但没有定高渐离的罪,还给了高渐离舞台,让高渐离发挥所长,可结果不如人意。

      高渐离和荆轲一样,想要刺杀他。

      他不由得想知道,张良的身份是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当真是不死不休,没有转寰的余地了么?

      天幕给了他答案。

      【张良字子房,本是韩国贵族,“汉初三杰”中出身最好的一个,从他有字就可以看出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对待六国的贵族并不薄。】

      【张良有三百个家仆,亲弟弟死了也只是草草埋了了事。在那个讲究放陪葬品厚葬的年代,张良家这么富有,却这么干,很不被人理解。散尽家财,拜访名士,斥巨资打造了一个百余斤的大铁锤,孤注一掷,只为报国仇。】

      天幕梅开二度。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丞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也会是韩国的丞相,并不。我们来看,张良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张良尚且年少,没有在韩国当官。这可以理解,但是……】

      【年少不是年幼,怎么着也得有十一二岁了。二十年后,秦灭韩,张良得有三十多岁了,若是能当上韩国的丞相,早就当了,不至于还是个白身。】

      【也就是说,三十岁出头的张良并无帝师之才,但是从博浪沙刺秦可以看出,他有荆轲之勇,咳,应该是和燕太子丹想到一块去了。】

      【秦灭韩之后,只有张良便卖家当,做了一个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雇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准备刺杀秦始皇,以报国仇。但是吧,失败了,只好隐姓埋名,改名叫张良。之前的名字,恐怕只有贴通缉令的秦朝官员知道了。】

      “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嬴政眉头皱的更深了,看来张良是很难招揽了。

      原来是改名叫张良了,难怪这么多年都无法抓到。他曾遭受过无数次刺杀,因而有了防备,出行时候安排了不少一样的马车,张良没选中也是正常。

      不过也是运气所在,若是对方猜中了他的马车,那铁锤砸一下,他怕是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天幕的解说让他意识到大秦的江山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稳固,尤其是在人才这方尤为稀缺。扶苏的羽翼还不够丰满,仅凭赵高和李斯二人,就能决定他的继承人,扶苏的生死。

      他要改变这一现状,人才就不能随意杀掉,哪怕是与他有着深仇大恨。

      【张良逃亡到下邳,在桥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完了还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恭敬地照做,得到了《太公兵法》,最终成为了帝师。】

      西汉
      正在写史记的司马迁连连点头,对的,就是这样。

      留侯刺秦失败后逃到下邳,在下邳遇到了黄石公赠书,苦读十年后方能成为帝者师。

      曹魏
      徐庶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像张子房一样,替乄人报仇成了通缉犯,只好隐姓埋名,后来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读书,在荆州结识了诸葛孔明、崔州平等一干才华出众之人,与之成为挚友,好不快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故事很好,下次不要再编了。】

      司马迁:“……???”

      徐庶:“……???”

      后世无数被这个故事激励的文士们:“……???”

      【“黄石公”赠书后言道:“学成此书可做帝师,十年后前途无量,再十三年后可以在济北遇见我的真身——一块黄石。”】

      【也就是说“黄石公”是一块黄色的石头成仙,下凡来点化张良,送上《太公兵法》一部,嘱咐张良用心研读,静待十年后的时机,辅佐未来的君主诛灭暴秦,再过十三年,功成名就想退隐时回济北寻我。】

      【这话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啦”的抗日神剧?

      没错,“十年后辅佐明主,再十三年后功成身退”不过是在放马后炮。尚且年轻的作者菌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神论拥护者的眼中,黄石仙人是不存在的,不过是张良为了顺利退隐而编造的谎言罢了。】

      天幕下的众人像是被点燃的炮仗,炸裂开了:“使出这等神仙手段的后世之人,居然不信鬼神?”

      只有少数无神论者点头赞同。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笑话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吃多了丹药而丧命,这世上哪里有神仙呢?

      【赠书的黄石公是假的,那么拾鞋的故事很可能也是假的。《太公兵法》真正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张良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太公兵法》从西汉古墓出土,推测的成书年代是战国时期,而张良正是战国和秦朝时期的人。】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说的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很有名气。我们再来看朝代更替,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这部书肯定不会是已经作古八百年的姜子牙写的。】

      【张良刺秦失败后隐姓埋名,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写的书很难得到大家的肯定,假借姜子牙之名包装自己的书合情合理。那么他的太公兵法是怎么来的呢?工具人黄石公就诞生了。】

      刘邦直呼上当受骗,但也只是一笑置之。

      有关张良的奇闻异事是假的,但张良的才华是真的,尽心竭力地助他成就大业。

      司马迁:“……”

      天幕之前一直将他写的《史记》当作权威,现在却在论证他写的有误,论点是这世上并没有鬼和神的存在。

      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张良得黄石公授书,他所搜集到的说法就是这个,只是记录下来而已。

      不信鬼神?有多少人能做到一辈子不信鬼神?

      徐庶:“……”说的好有道理,小丑竟然是自己。

      【刺客,我们一般想到的就是武力出众的莽夫。但是,博浪沙刺秦不代表当时的张良没有帝师之才。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攸也干过刺杀的事,想要刺杀董卓没有成功。可见,刺杀也是文化人的常规操作。】

      【刺杀祖龙失败,还成了通缉犯,普通人肯定就惶惶不可终日了,躲躲藏藏的生活难安。但是我们的张良就没有这种害怕的感觉。】

      【他大摇大摆的在下邳生活,等着有朝一日继续他的大业。在这段时间里,还救助因为杀人而成为通缉犯的项伯,一点都没有自己也是通缉犯需要躲藏度日的自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项伯杀了人,成为了官府的通缉要犯,想到自己有一个朋友在下邳,于是前去投奔。傍晚时分,他来到了张良的家门口,敲开了大门:“贤弟,帮哥哥一把。”

      张良问道:“你遇到什么事了?”

      项伯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低声道:“我杀了人,官府正通缉我呢,你能不能收留我一阵子?替我打个掩护?”

      张良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事,紧张地往门外张望了一下,说道:“进来说。”连忙拉项伯进屋。

      两人一起藏匿在下邳。]

      【收留通缉犯与通缉犯同罪,可以说张良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救助项伯。】

      嬴政:“……”这张良还真是胆大包天,不过,倒是挺仗义。

      徐庶不由得回想起了年轻时替乄人报仇被官府抓住,也是靠朋友帮忙才保下性命。

      他的境遇倒是与项伯挺相似。

      这么想着,自嘲地笑了笑,这回总不会被天幕的解说打脸了吧?

      东汉末年
      孔融想起自己少年时在兄长不在家的时候收留了兄长的朋友,结果这个朋友是个逃犯。事情败露后,兄长因此获罪陨命。

      他一直觉得很对不住兄长,此时已是眼眶通红。

      看个视频,竟然落泪了。

      【类似张良这种重义轻生的任侠还有三国时期的徐庶,这里就不过多叙述。】

      徐庶:“!!!”

      天幕终于提到他了,还将他比作张良,圆满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刘邦直呼上当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