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二老爷家这两口子已经说不上谁对谁错了,或者应该说当初在一起就是个错误,两个人的心态都不正,导致夫妻相处不断的“东风压西风”一个自觉救世主,理应被膜拜,一个本非自愿,因着某些缘由自觉委屈被迫,抵触情绪,再加上本都不是什么豁达的人,几十年下来,还能有的好?
===
二老爷不能算大奸大恶,压抑久了,是个人都想着透口气,一个小丫鬟,柔柔顺顺自然能满足一个男人的心理,他确实不能说是爱上丫鬟了,只不过是无能的一种反抗罢了,当二太太打杀掉丫鬟,等于点了导火索,那几十年的不平都爆发了。人性到了这种情况,很难不会扭曲没有怨恨。当然,不是说他这样做就是对的,首先,他没有能够做到丈夫的本分,没有正确的教导好自己妻子---千万别说是他努力而不行,二太太这言行,一看就是多年纵容出来的,一个人,不断的放弃底线,才会让对方愈演愈烈,因为对方会慢慢觉得你的忍让是理亏,是心虚,是理所应当。到了忍无可忍才爆发,对方的错
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惯犯第一次都难免心虚,但是长久的没受到足够严惩,才会麻木和无所畏惧,当这种心态形成了,那么想改,也难了。我觉得二太太很可能也是这么过来的,一开始肯定不能像如今这般,告诉自己杜家有亏欠之类,多少都会有点给自己打气说服自己硬撑的意味,但是丈夫公婆妯娌的忍让,慢慢会让她无所畏惧,甚至会觉得“看吧,他们果然blablabla”就像著名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越多的得到,就会有越多的欲望和贪婪。
===
其实杜家纵容二太太,也是跟其门风有关,毕竟是家风严谨的人家,自有自己的矜持。再有就是当年确实承了二太太娘家的援手,过河拆桥这种事无论如何是做不出的。无论是怎样的心态,二太太摆出“恩人”的嘴脸,却真是无法反驳的一件事。欠了一次情,报一辈子的恩,这种事历来不少。将心比心的想想看,当一个人落魄的时候,你如果雪中送碳救了对方一命,那么很多时候,心态是不容易放平的,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对方应该报答,或者感激,而且不是一事换一事。“当初若不是我blablabla,你怎么会有今天blablabla”哪怕恩情用其他偿还了太多,也会觉得因为当年,所以理应如此。没有人会听你解释你用如何的物质或精神或其他还清,因为那是事实,无法反驳,更没人会听你细数你如何报答---难道不是应当的么?而且如果你细数,反而会落下计较世故的名声。人情债,没有还清的时候。如今尚且如此,更何况古代?如果杜家用其他方式偿还,或者当真休妻,传出去,那这一家子人也不要做人了,毕竟没人会管你关起门来如何的忍让杜二太太,却能看到你将当年救你水火中人家的女儿赶回家,是无情无义。这样的话对于杜家来说是莫大羞辱,他们肯定再也无法站住脚,是整个家族都无法承受的。解释前因后果?本来就是有辱门风的事,遮盖都遮盖不住,又如何能说?更何况那都是点点滴滴长年累月的龌龊,如何解释的清?又有谁愿意听呢?茶余饭后的谈资,自然是越狗血越跌宕的好玩。
===
既不想为二老爷报不平,也不想说二太太冤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他们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家庭,悲剧的形成一向不是单纯的某一人,某一事。旁观者之所以“清”多半是事不关己,当真正置身事内,又有几个能不顾及世人眼光,不在乎家人牵连呢?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差别无非上中下或再版罢了。
===
饿到头脑发昏,词不达意,主题模糊,还有点明媚忧伤,囧...感慨而已哈,玻璃心,轻拍之~~咬小手绢儿泪眼朦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