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青州(一) ...
-
人生多是恩恩怨怨,是非难料,与其纠结徘徊,犹豫不知进退,不如在一个不那么合适的时机,趁着心情正好,放下万般顾虑,提剑牵马,一曲随性,一饮潇洒,从此江湖踏马,放荡平生。
至于天下悠悠众口如何评说,我宁为我,任当时后世如何看我。
且看那青州平原之地,南面近衮州地界有连绵群山,其中偏西面主脉有五座南北走向的高山,奇峰峻峭,幽美瑰丽。
这五座山峰虽地处青州人脉旺盛之地,但由于四周百里山脉起伏,加之山上多青石,少耕土,故此处人迹罕至,颇有世外桃源、空谷绝境之意。
再看那山峰东面,有一开阔山谷,名唤“桃花峪”,正值三四月,春光正浓,山谷两壁的野桃树开满了桃花,姿态可爱,宛若厌世避居的丽人居士。
山谷中间有一道自山上下来的清流,在青石间崎岖流淌,清澈见底,泠泠作响。
春天真正到了,已是日入时分,天地间仍是一片亮黄色,只有彩霞如一群灿烂的飞鸟渐渐从西边的天际飞起。
清风徐来,山林间倦鸟归巢,猿啸空谷,一片黄昏景色。
这时,沿着清溪自上流走来一个身着麻衣青衫,足踏登山木屐,轻便打扮的少年,他手里拎着一个粗木食盒,行路处衣袂翻飞,在大石间如履平地,几步轻踏间便已行至溪边一处平地。
那块平地上有一块人小腿高,一人长的大石,这块大石后的避风干燥处有一个用石头围着的火塘,周围散着三四块平整可供人坐下的石块,柴火堆积在旁,看来应是一处有人常来的野炊之地。
待那少年站定放下手中食盒,才让人看清是怎样一幅样貌:
只见他面相上有二八年华,尚未张开的鹅蛋长脸,眉目清朗富有英气,顶上木簪布巾束发,脖颈上挂着长命锁、金玉坠,腰间别着一只竹萧,赤足踩着酱红色登山木屐,行动有松竹之势、璞玉之姿,可谓端方君子、风流游子之气;这一身轻快打扮,非减三分英气,反增四分逍遥。
听山中树木流水议论,此子姓姜名瑜,家就在山上住。
少年停步后,似乎来不及欣赏这山中暮景,立马挽起衣袖,又俯身卷起裤脚,从腰间后的乾坤袋中取出几枚两头尖利的梭形竹片投镖,捏在手里,走进溪水里凝目搜寻。
不多时,被竹镖射中扔到岸上的银鱼已有三四条,少年数了数便蹚水回到岸边,顺手摸了几个溪底的河蚌、蛤蜊,和鱼一起在溪边用竹片剖开处理清洗后放入了食盒里。
转眼间,日薄西山,落日熔金,少年伸了个懒腰,走到身后一块两人宽的平坦大石上躺下了。
他双手枕在脑后,翘着二郎腿,口中不知什么时候塞了一个小竹哨。“咻呦!”,一声尖锐的哨声瞬间打破山谷中的幽静,惊起鸟群阵阵。
几个呼吸间,就听到衣料摩挲的“沙沙”声,一道黑影恍然出现在少年身后,带起一道旋风。
少年却似无所察觉,只是从石上坐起,无奈道:
“师姐,你又在这里待了一天,想来也没好好用午饭。现在家里师傅们正等着我们呢,回去吃饭吧。”
身后的那道“黑影”在残阳的血红光照下有些恍惚迷离,却能看清是一个穿着皂色束身短打的女子,面色冷峻,白绑腿玄色布鞋,黑发编成了一股束在脑后,手里握着一把男子小臂长的皮鞘短刀。
原来是姜瑜的师姐,不知来历姓名。只知道大家都唤她阿青。
女子浅眸中透出几分不好意思,呆呆地放下短刀,抬起那双伤痕遍布的手揉了揉少年的头,又把他搂入怀里上捏了捏脸。
少年任由她摆布,更无奈了,又说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师姐。快放开我,咱们回家去。”
女子闻言摇头,将自己的脸颊贴上少年的发旋,蹭了蹭。
好像在说:别伤心,高高的也是小孩子,不会不喜欢你的。
少年终于挣扎着从怀里逃出来,拿起食盒和短刀,叫上师姐,趁着太阳未落山,踩着残阳向山顶方向飘去。
山行两三里,到了半山腰,山势陡然平缓,出现一片大大的山石平地,两人加紧脚步,来到一处竹林掩”映的宅院。
宅院占地广阔,从天空俯瞰大院里又有五六个小院落,具是房屋齐全。
此时大开的黑色大门前站着一个提灯的汉子,身长将近八尺,肩宽体阔,一身藏青藤纹长袍,错金小束冠,手里提着一盏铜骨莲花琉璃灯。
“二师傅,我和师姐回来了!”
少年一见到那三师傅,就笑眯眯地上前展示成果,“我还捉了几尾小鱼,给大师傅和二师傅煲汤喝。”
“好小六,一会儿去杂物房把陶罐取出来,好好地炖一锅鱼汤。”
那汉子笑道,用力揉了揉少年的头,看起来有几分孩子王的气势。
“阿青呢,今天过得如何,刀法有没有长进?”
阿青点点头。汉子也笑着揉揉她的头发。
“好了,咱们现在先去用饭,你们二师傅今天精神颇好,把她去年在竹子里藏的酒拿出来了……”
听到这个,冷冷呆呆的小师姐眼眸里流光一闪,推着面前的两人向大师傅院里疾走,竟是一个嘴馋的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