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修) ...


  •   “啊!”

      “快看,天幕变了!”

      “这是什么?”

      “太一啊!”

      “玉皇大帝在上!”

      “菩萨,菩萨保佑!”

      【(此时天空犹如一阵清风拂过,揭开了天幕,泛起阵阵波澜。伴随着悠扬、空灵而又气势磅礴的音乐,天空上突然出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漆黑而又深邃,装饰着点点星光,颜色各异的星球围绕着巨大的火球缓缓旋转)】

      如果说之前是出现了异象,那此时可以称得上是异变了。

      当天幕只是静静悬挂在天空时,只有那些生活富裕,为官作宰之人在一直关注着天空。普通的平民都在为生活忙碌着,特别是国中那群体庞大,辛勤劳作的农人。

      对于他们而言,天空是否有异象远远不及下地劳作重要,只要这异象不影响耕作及植物的生长,那就不重要,毕竟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古代,农人忙碌终生也只是可以填饱肚子而已。

      所有人都被天空中传来的音乐所吸引,放下了手中的事,纷纷来到室外,抬头着天幕。

      天空似乎被那浩瀚的宇宙所取代,恍惚间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陌生、深邃、黑暗、浩瀚、美丽而让人心惊胆战的无垠的宇宙星河之中,虽然美丽但却是陌生地让人感到可怕、恐惧。

      在古人眼中这是神迹,唯有神明才能挽救自己,纷纷颤抖着向着上天祈祷,不同时空的人民喊着自己信仰的神明。

      显然,徐柯所制作的视频不仅仅是奇异地出现在各大历史平行世界的时空,更是在各大时空呈现出裸眼3D的效果,或者是ND?

      【(视角拉近在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不断的拉近,放大,蔚蓝色的星球缓缓展开,形成一副巨大的地图,继续拉近,放大)】

      “这是咸阳”

      “我看见了长安”

      “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图”

      众多有识之士忍着恐惧仔细观察着天幕,他们惊讶地发现,随着天幕上不断的变化,最终竟然变成了国家的地图,尽管地图的疆域和自己所知的不同,但那也是地图呀,他们心中慢慢的出现了一个颠覆以往认知的想法。

      战国时期,庄子哈哈大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空苍苍茫茫,难道是它的本色吗?它的辽阔高远是没有尽头吗?

      秦朝。

      秦始皇不敢置信:“刚刚这画面的意思是:朕的大秦竟然只在地图上占这么一小块儿,大秦之外竟然还有这么辽阔的世界,这个世界竟然是一个球?”

      “陛下,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此前皆认为天地之间,天如圆形斗笠,斗笠笼罩在方形的土地上,即天圆地方。之前楚国屈原曾提出天地不相连,天在上,地在下,两者相隔,何止万里?二者相盖,天圆故地圆,形成半圆形的世界。如今天幕所示:世界为一球形虽不可思议,但或许这就是神仙眼中的世界,他们看到了我们世界的另一面。”

      “陛下,我儒家贤人曾参也曾质疑过,天圆地方,四极在何处连接。”淳于越说道。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如果世界是一个球,那我们在球上面如何不会掉下去?”秦始皇嬴政和文武百官有一种被刷新了世界观的感觉。

      三国时期,东吴。

      赵爽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原来世界不是两个互不相交的半球面,而是一整个球,我要把它记下来。

      赵爽此时正在注《周髀算经》,看见天幕所示,他将原本记载在周髀算经上的盖天说:天地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半球面,改为世界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赵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周髀算经在历史上的唐朝初年的时候,便作为国子监的教科书之一,它不仅仅记载了天地之间的盖天说,揭示了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还记载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后历代数学家都是在周髀算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创新。

      东汉。

      张衡同样也在奋笔疾书:“不不不,不是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

      汉朝秘书郎郗萌:“先师所说果然为真。天地之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

      【中国考古学泰斗苏先生曾说,我们华夏拥有着超百万年的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历程。谈到考古学,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唐太宗李世民对着孔颖达说:“冲远,你说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如今天幕华夏和中国一出,看来这就是在说我们呀。但是天音用词说‘我们’?”

      “圣上,臣斗胆猜测,天音的主人或许是吾国后世之人。”

      当大多数人被“百万年”、“万年”、“五千年”所震慑到目眩神迷之时,敏感的人已经在暗自揣摩天音的来源,或许,真的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汉武帝刘彻也不例外,但他对那动辄数千上万年同样非常感兴趣,和身边的卫青说着:“仲卿,你说我大汉会传承几千年吗?”

      “陛下,一定会,我大汉必将永世流传。”

      “这百万年的历史,一定会有能长生之人吧。将后世影像投放至天空之上,难道后世的人都成仙了吗?仲卿,你说朕可以从天幕中获得长生之法吗?这天音也不知能不能交流。”刘彻充满憧憬地想像着。

      卫青有点无奈:“臣不知。”

      宋朝,书院。

      “夫子,何谓考古?”书院的学子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着天幕。

      夫子捋了捋胡子:“应是考证过往之事,如同金石之学,利用钟鼎铭文、石刻等去证经补史。”

      南宋末年。

      囚牢中正在被劝降的文天祥:“我是不会降的。”虽身处囚牢,看不见外界的天幕,但是能听见声音,“好啊,华夏衣冠未曾断绝。”

      已降蒙古,又来劝降的友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心中有些惶恐,大势终究是在华夏,不知后世会如何说他。接着他压下心中的恐慌,他终归不是那种坚贞不屈之人,他知道今天文天祥依旧不会降,想罢,甩袖离开。

      【考古学有一句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现在很多人会将其和盗墓混为一谈,不过在西方考古学诞生之初,的确是为了去寻找埋藏在地下的金银珠宝和财富,可是中国的考古学诞生之初就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

      宋朝。

      刚怡然自得,满怀信心回答学生问题的夫子,差点扯断自己的胡子:荒唐!竟是盗墓!在后世竟成为一门学问?简直是荒唐!
      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他们相信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将财富陪葬进墓中,死后可以在地下享受这一切。

      入土为安,死者为大。

      现在听闻居然要介绍盗墓,各大时空纷纷破口大骂:“大逆不道!”“应该判处死刑!”“不孝子孙”

      甚至还有很多儒生:“道德沦丧,道德沦丧啊!”

      但同样也有人听到最后,隐隐有着不好的预感。

      【我们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割地赔款,任人欺凌。】

      各宋朝、两晋南北朝时空对此感同身受,不由地眼眶湿润:何时才能复我华夏衣冠?何时才能重振我民族雄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