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9、本书相关史料(与正文无关) ...


  •   关于王勃:
      历史记载王勃,字子安,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确有仙缘,在写《滕王阁序》时,正是唐朝咸淳二年,南昌县长阁伯嶼重修滕王阁,定九月初九日设宴请客。王勃当时准备去时,离南昌行程七百里,需时三天,此时已是九月初七日,已是赶不上了。但是夜,王勃梦见中原水神对他道:送君一帆。次日王勃扬帆过江,舟行飞快,风送七百里路程,五勃及时赶到南昌,在会上写了千古绝妙的《滕王阁序》。

      后来人时常讲“风送滕王阁”,即是来运到意思。

      实际王勃并未落水而死,只是做了个假象,跟着罗公远(罗十三)修行去了。几年后王通听一友人讲在异地看见王勃,并与之相谈甚欢,王通见其言之凿凿,甚讶之,掘开王勃当初旧坟一看,棺中只一支竹杖而已。

      关于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后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继续与武才人(即李密)恩怨,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历史记载武则天虽爱其才,但仍将骆宾王处死,另有一说法是骆宾王下落不明。武则天一生信佛,老年更是放下诸多恩怨,正如李淳风所说“老则仁慈”,其实她终于知道骆宾王是故人秦佳贝之子,忆起当初,颇多感叹。托爱其才,明杀则放,而骆宾王经此生死一回,终于瞧破这尘世,遁入空门。

      若干年后,诗人宋之问到杭州灵隐寺游览,夜间在月下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后再无思路,苦思冥想误入一间禅堂,一位须眉皓齿的高大老僧听后道:“何不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大吃一惊,灵感源源而至,写成全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们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风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纵观全首,只“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器宇不凡。

      宋之问次日醒来赶到禅堂,见已空寂无人。于是寻到一名扫地僧人,软磨硬泡,僧人只好附耳道:“那便是骆宾王,到别处云游去了。”

      白虎星:
      继薛仁贵后,再次被派下界来平定安史之乱,因前几次都是英年早逝,尤其罗成,止活了22岁,他十分不满,不愿下界。所以后来特许他安享天年,多子多孙,他才肯勉强下来。

      白虎星转世做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平定安史之乱,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生有8子7女、孙和外孙数十人,每至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他果然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即谓之“点颔”。

      罗十三:即罗公远,此人似最后得道,面目不老,精通法术,几十年后唐玄宗时曾招他入朝,他带玄宗直上月宫,偷听宫中仙子奏乐,玄宗精通音律,回来据记忆谱出《霓裳羽衣曲》。后罗公远失其踪,他历经唐王几代,无人知其寿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