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热火朝天迎新生 ...
-
李村村原来是叫李村的,只因上一代的李村祖先举家迁移过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凉的无人问津的泥地。放眼望去全是连绵不断的山,这要是让些文人雅客看到,估计出口就是“山也,宜养人也;水也,宜清目也;土也,宜栽花也......”等等之乎者也蹦发出来,再加之那摇头晃脑的精神劲,颇有几分不识人间烟火的味儿。可是,在李村祖先的眼里,这里就成了无奈落脚之地。如今也来不及要伤春感秋了,在那乱世,朝不保昔,寻一处落脚之地就宛如打一场仗,个中的辛酸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处地,越发觉得难能可贵。李家当家一声令下,各家粗壮结实的大汉们就操起战场上遗留下来的铁杆、铁棍等等“伤痕累累”的各式工具用于开垦土地去了。
如此数月后,李村正式落户。由于劳动力的不同,落户选方位就只能让出力多者先选了。说来也怪,一望无垠的土坡,就只有一棵梨花树正开着白花!满绿丛中突兀的存在。但确让人感觉很舒服。于是,李家推选出的第一劳动力就首当其中挑了这块地。其他人或相邻或相隔的都挑满意了。大伙心里踏实了,脸上也有了笑容,这家就算安置好了。
这之后又过了数月,各方农具,细软都收拾妥当,李村人开始正式投入到耕田织布的农家生活中,于是李村几个有名望的祖辈想着该正式取个好听点的名字,好上报镇上的长老们落个户籍。取名这种活当还真不是那些粗老爷们干的来的。一窝子粗声粗气的吼出几个还算得上名儿的,自己后来慢慢咀嚼也不是那个味。正当口,有人瞧见远处的那梨花树,哟呵,可不,有了,就叫梨花村吧。众人也觉得好。但一细想,那子孙的姓氏可不得跟着改梨了?大伙想到这又觉得不妥当。还是当中一矮小瘦弱的大汉嘀咕了句,大伙才豁然开朗,“梨,李,可不就相差不多嘛”正是这句才使得最终敲定李村。其实绕了圈又回来了,还瞎起什么劲呢。不过,也是图个吉利嘛。
当正式户籍下拿到手中时,大伙又傻眼了,只听那村中唯一识字的念叨着“李村村于辛尉年间正式落户”。于是到了最后,李村就这样乌龙的成了李村村。也就是如今的李村村了。
正值秋收季节,李村村每家每户都收着收割地里的稻子,妇人们是最忙的,一边顾着家里的老人小孩,一边要将饭食准备好带到田里给自家男人儿子们,还要在他们歇脚时,帮衬着干地里的活。过后收拾好碗筷又匆匆回到家,开始里里外外的打扫,洗衣,搓地,晒稻谷,腌菜心。忙得跟骡陀似的。
这不,张家的老二媳妇,挺着个大肚子,颇为辛苦的迈着小碎步,手上提着个大篮子,上方盖着块碎花布,朝着田里走去。
“方哥儿媳妇啊,你这都快生了,瞎折腾个什么劲,这万一嗑了碰了的,受罪的可还是你自个。”
后面走来个头扎桃红碎布巾,斜插一只银色细簪,身穿跟头巾同等色的麻衣,下穿绣着同色花系的裙子,脚蹬碎花棉布鞋,手上也套着个篮子。一看就知道准是往自家地里送饭的。
“刘婶,瞧你紧张的,没事,孩子乖着呢。一点都不折腾,比前头哥几个可好多了。家里忙活多,我也闲不住。呀,今儿个,你这身打扮可喜庆着呢。不怕地里的泥巴糊了一身啊”
刘婶,年方快四十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爱穿桃红衣裳,可偏偏人长得黑,这一搭配可真没法瞧了,偏生她自己觉得好看,连下地也套着。自家的闺女每每背地里都要碎上几口,人前却只能昧着心说“好看好看,娘您穿啥子都好看”。哄刘婶乐得往后越发不可收拾了。
“怕啥,现这时候地里都干着呢。我也只是伺候我家那口子吃饱就回来。家里他嫂子来了,还得回去招呼着呢。我说,你还真得当心点,这暑气也伤身的。留着力气等生娃儿使才行。”
“恩。我省得。那婶子,我先过去了,怕孩子他爹饿着了。”
“哎,慢着点。我也趁着空赶紧了。”
话说,跟刘婶分开后,柳氏的肚子突得痛了。心想:可别真让她说中了。忍着痛忙往地里赶。
“方二媳妇啊,今儿个怎么你送来了?老大媳妇呢?瞧你脸色这么差,又怀了身子,这活又不差着你了。”说话的正是方家老头,边说边过来接过柳氏手中的篮子,又扯着嗓子朝地里喊了几声。后面马上冒出几个罗卜头。
“娘,娘,可来了,饿死我了。”说着,柳氏最小的儿子,方仁达就把搓泥巴的手往衣服上一抹,准备撩布去。
啪....“先洗手去,瞧着,多脏,跟赵家那痴儿一样,丢人不”方家老大的二儿子方显贵拿着个竹扁,气势凶凶的训着话。
“你说谁痴儿了,你自己也不待有多干净,还以为自个是戏文里的小白生啊,也不嫌臊的慌”
“你。。你说谁臊。。”
“好了,好了,从小吵到大的,在家吵在外也吵,就没个消停,达哥儿去,洗完手回来吃,贵哥儿也去,拿竹扁不比泥巴干净”方家老三,方宁生,出来打圆场。
“哼。。”“哼。。”
“这群小泼猴。。。”方老头摸着胡子,看着孩子们跑去的方向笑着说道。
突然听到哎哟声,方老头一机灵,忙转身到一瞧。这下可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