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这辈子,千禧年的钟声,姚晴天是和赵军还有女儿一起,在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聆听的。
      那一年,姚晴天已经三十八岁了,因为近十来年养尊处优,最关键是身心愉悦,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年轻很多,说是二十多岁也丝毫不违和。

      二十岁未出嫁的那几年,无忧无虑,曾经,姚晴天以为那是她人生中仅有的一点可以称得上幸福的时光。
      如今三十八岁的姚晴天,经历数十载岁月洗礼,依然无忧无虑,并且比青葱岁月的少女,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自信与笃定,每一天都很踏实地幸福着。

      曾经名叫三只鹅的卤味店如今发展成了大型熟食加工厂,“清恬”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连锁品牌。而围着卤味打转了十来年的姚晴天如今基本不太管事,她要兑现自己的愿望,多出去走走,好好看看山川锦绣的美景。

      当年胖墩墩、圆乎乎的小昕昕,如今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是比妈妈还要高的大姑娘了。
      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赵昕悦想在期末考试前夕的元旦假期,跟随父母一同出来旅游,必须背着装满课本和试卷的大书包,见缝插针地完成作业。

      姚晴天和赵军自身书念得都不多,可对于唯一孩子的教养问题,夫妻俩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教育行业的老师、专家,开始只是想向他们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

      因着文化不高,哪怕有薛青松这个机、关、体、制内的高材生把关看护,赵军在做生意场上多少也吃了一些暗亏,夫妻二人也是边学习边成长。

      随着郭嘉经济飞速发展,国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作为有先知的姚晴天更是其中之最。

      早在十几年前,手上资金稍微宽裕了些的时候,姚晴天便让赵军向学校捐资盖楼、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后期更是直接成立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学院,各阶段全涵盖的阳光教育集团,正式涉足教育行业。

      可以说,阳湖县能在全国最早一批撤县改市名单中脱颖而出,得益于阳光教育集团,一者因为阳光教育在阳湖县办学成功的十来年时间,吸纳周围省市几十万人口常住甚至落户在阳湖县,二者阳光教育集团旗下的医学院和师范学院补足了市级所需高等教育学校的缺口。

      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先进,自然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都赶超同等县区,阳湖县也就很顺利地撤县改市。

      高材生薛青松,根正苗红加上踏实肯干,政绩斐然,一路履历都很耀眼,天时地利人和使得他升迁路上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民营企业家赵军,紧跟政策走,开办的大都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在阳湖市的声望并不比薛青松低多少,两人珠帘合璧,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因为夫妻俩是做吃食起家的,所以阳光教育集团被家长、学生津津乐道的除了他严谨的治学氛围,还有健康、营养、美味的各种大食堂。

      进了阳光教育旗下学校就读的孩子,不止成绩稳步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阳光教育理念推广、教学成果逐步展现,周边县、市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往阳光教育学校里送。
      师资力量、硬件设施都首屈一指,再有一届一届毕业班学生亮眼成绩的加持,阳光教育集团名气越来越大,入学门槛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止分数线高,相应的各项费用更是超出其他普通学校一大截。
      不过阳光教育各学部设置了非常多的奖学金、助学金,哪怕家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只要成绩足够好,或是有特别突出优秀的专长,甚至可以不花费一分钱,在阳光教育学校吃、住和学习。

      作为阳光教育集团创办人,赵军和姚晴天自然难免被一些亲朋好友找上门来请托,办学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对于老家五谷乡的孩子,两人也会给与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但前提是孩子要足够优秀,成绩够得入学的分数线。

      也就是说五谷乡的孩子,只要成绩达到了阳光学校的分数线,可以不用担心学校的高消费问题,哪怕在学校里不能名列前茅,也能像成绩突出的学生那样减免花销费用。

      因为赵军越来越忙,很少有时间回五谷乡那边,姚晴天更是十几年没有回去过,没有走动,自然就慢慢生疏了,加上赵军一贯的名声和说一不二的性格使然,老家的那些长辈也看清了,不会也不敢随意托大,道德绑架二人,都按着学校的规定来,想进学校,孩子就好好努力学习。
      除了姚成田夫妇。
      作为姚家最精明的儿子,姚成田一直很会审时度势,他在外也有几年混得风生水起,虽然最后又落魄了,但是不管他是发达了还是落魄了,十几年如一日单方面维持着和小妹夫妇不远不近的关系,也一直约束着媳妇夏小雨,不让她靠近、算计姚晴天,以免重蹈大嫂陈玉的覆辙,就是最艰难的那几年,他也不让姚父姚母去求姚晴天帮扶,自己硬抗过来了。

      唯独对于孩子学习的事情,姚成田破例了,这半年来,他借着各种由头,见天地往清恬园跑,有道是见面三分情,姚成田是想着先和赵军、姚晴天慢慢恢复熟稔的关系。

      因为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一双儿女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而姚父姚母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五个孙儿孙女,管着他们吃饱穿暖就很辛苦了,对于学习上的事完全使不上劲,全凭孩子自觉和天赋。

      姚泉泉不算特别聪明的孩子,成绩一直普普通通,当初进高中,姚成田就花了大笔买分费用,眼看着高考在即,姚成田清楚地知道姚泉泉当前的成绩,普通专科都难,更何况,姚成田不想姚泉泉上专科学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做父母的期盼,姚成田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他起起伏伏十几年后、见过大世面之后,姚成田比老家那些同辈人更清晰的认识到:高考,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姚成田认识的人中,真正成功的人有两个,从商的赵军,从政的薛青松,两人是姚成田仰望的巅峰。
      十来年,姚成田努力过,最后失败了,他走不了赵军的路子,但是他儿子未必走不了薛青松的路子。

      姚泉泉是不够聪明,但是也绝不是笨蛋,关键是他是一个心思单纯的孩子,听得进父母和老师的话,能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姚成田决定,高考,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就不信姚泉泉考不上一个正儿八经的好大学,然后考研究生,终将鱼跃龙门,跳出农村。

      而整个阳湖市,阳光教育学校的高中部,从生源和光荣榜上看,暂时是比不上市一中,但是阳光教育的复读班绝对是全市乃至全省一本率、二本率最高的。
      阳光教育办学最初,只有一文一理两个复读班,一百多名复读生的情况下,一本率、二本率再高也不算打眼,可在最近一届的高考中,阳光教育学校有九十九个复读班,近万名复读生,一本率、二本率依然首屈一指,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早些年,选阳光教育学校复读的孩子,除了少数一部分是因为高考失利或是志愿录取没有达到预期,更多的是基础相对比较的薄弱的孩子,但是随着一届届复读生,经过阳光教育学校扬帆起航、金榜题名之后,阳光教育学校复读生的招生条件也愈加苛刻。

      可以说,但凡踏进了阳光教育复读班的门槛,就等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所以姚成田想方设法都要让姚泉泉进阳光教育学校的复读班。

      姚成田不是对姚泉泉没有信心,而是非常了解自家孩子的实力,姚泉泉不止考上大学的概率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高考成绩能达到阳光教育复读线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上姚泉泉的中考成绩和高中在校成绩都不能给其加分,姚成田不想其他的门路,他在别的学校复读一两年,提高的分数,都不一定够上阳光教育学校复读班的门槛。

      姚成田南下打工十来年,虽然没能大富大贵,但是比起在农村种地强太多了,现在他就一个念头,让儿子女儿考上好大学,彻底走出农村,不再过一辈子在泥土里刨食的日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姚成田爱孩子是有目共睹的。

      上辈子,夏小雨抛夫弃子,姚成田酗酒颓废,他们都亏欠孩子,所以这辈需要加倍的对孩子好。
      有些亏欠,终究是要还的。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像是赵明,上辈子混得风生水起,早早离开了五谷村,没有恶意无差别举报那么多家庭,也就没有后面十几年时不时被套麻袋打闷棍。

      听说哪怕赵明躲到外地去了,也是霉运不断,不是被打就是破财,赵明还坐了两年牢,听说是开车帮人运输从厂里偷出来的材料,被逮个正着,由于材料里含有贵重金属,价值昂贵,赵明连带着判了刑。

      在监狱里也不消停,同人起争执,最后伤了眼,最后是眼瞎了一只,腿跛了一条,毛婷婷也年老色衰,没法子靠皮肉挣钱糊口,夫妻俩在前段时间又回到村里。

      村里一些老人恨毒了两口子,不时有人上门唾骂,毛婷婷整天往外跑,就逮着赵明教育,想让他忏悔,说他做了太多缺德事,损阴德,肯定要遭报应,就是死后也逃不了下十八层地狱。

      赵明死后会不会下十八层地狱,姚晴天不置可否,有些罪生前就该赎了,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赵明一直在遭罪就行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