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发生什么事了?”宋大年看着一脸急色的赵氏和慧娘。

      “阿爹,我偷偷听到二壮说他们要搬走了,说官差要到村子里来抓壮丁。”慧娘一脸焦急地望着宋大年。

      宋大年大惊,连忙问道:“慧娘可听清楚了?确有此事?”

      “我和虎子今日一直跟着他们,听得真真的。阿爹,我们也赶紧搬走吧。”慧娘十分肯定地说。

      “难怪我那大哥明日想让你去帮他家收小麦,合着他是想收了粮食赶紧跑呀!”赵氏一脸气愤。

      宋大年有些怔住,一时间没有搭话。

      “当家的,要不我们明早再去问问?”赵氏看着宋大年,内心还有些迟疑。

      慧娘赶紧拦着,“阿娘,舅舅要是想说今日就告诉你了。他不说就是不想让我们知道。因为一旦闹开,让官府知道了,大家就都跑不了。”

      “慧娘说的有道理,他们不说就是怕其他人知道,这样他们就走不了。”宋大年想着慧娘听到的极有可能是真的。

      大舅哥当了十几年的货郎,常年走街串巷,消息灵通,提前知道官差要抓壮丁的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亏我今日忙前忙后帮他们,这么大的事硬是一句话也没给透露,要不是慧娘偷听到,等他们搬走了都不知道。”赵氏插着腰走来走去,心里又是生气又感到失望。

      慧娘心想上辈子可不就是搬走了才知道嘛。

      “阿爹,官差会不会不光来拉壮丁,还会把粮食都抢走?”慧娘忍着把一切都说出来的冲动。

      宋大年思索了一会,说:“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北方打仗不光需要人还需要大量的粮食。”

      这些年上到府衙的大人,下到底层的差役,那个不是横征暴敛,底层百姓早已苦不堪言。现在又抓壮丁,又抢粮食,宋大年突然觉得这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

      “这是活生生地要逼死人呀!当家的,我们也赶紧走吧。”赵氏十分焦急地望着宋大年,希望他能赶紧拿个主意。

      “走,是肯定要走,关键是去哪儿?”

      “北方在打仗,南方在闹灾,一路上不光要防着官府抓壮丁,还要防着难民。”宋大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他过去逃荒时就知道,难民饿起来可什么都干得出来,不光抢夺食物,甚至食人肉。宋大年想到慧娘和虎子,他不敢轻易决定。

      以前他一个人还能勉强活命,现在他一个人想护住母子三人,谈何容易。要是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宋大年不敢想。

      “阿爹,我们可以去投奔大姨,你不是说外面的人很难找到山里人的具体位置嘛,这样就不用担心官差抓壮丁,而且还能避开难民。”慧娘趁机提出建议。

      “可是,你大姨在山里的什么地方我们都不知道,这怎么去?”赵氏发愁,自从大姐出嫁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知道是嫁到了临县青山村的大山里,可没人知道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

      “阿娘,不管我们去不去山里投奔大姨,我们现在得先备一些粮食存着。”慧娘建议道。

      慧娘到不担心怎么去找大姨,因为过几日大姨就会来慧娘家,到时候就可以和大姨商量进山的具体事宜。

      “慧娘说的对,不管去哪都要先多准备些粮食,明日先去地里把小麦收了,家里的地和房子,还有其它的能处理的都处理了。”

      宋大年既然下定决心要走了,就得赶紧准备起来。搬到什么地方可以再斟酌,但粮食得赶紧准备起来,官差来了也好带上东西先跑进山里。

      “当家的,真的要走?”赵氏一下子还有些无法接受。

      “不走,在这里也活不下去了。即便不抓壮丁,今年大旱,怕是连粮食都没的吃。”但凡能活下去,宋大年也不想走。

      故土难离,哪怕他在上阳村只生活了十来年,但想到他辛苦挣下的四亩地和房屋,他也万分不舍,可再怎么不舍也没有活着更重要。

      “先去休息吧,明日还要早起收小麦。”宋大年也需要再好好理一理。

      慧娘牵着虎子的手往西屋走去。

      “阿姐,二壮哥什么时候说的他们要搬走呀?”虎子一脸疑惑。

      “当时你不在,你去茅房了。”慧娘安抚道。

      赵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想着今晚的事。

      “当家的,慧娘说的去投奔她大姨,你说这可行吗?”

      “确实是一个去处,山里的日子现在比我们好过。”宋大年也一直在思考,比起逃荒,宋大年也倾向躲进山里。

      “可我们怎么找她大姨呢?”赵氏一时觉得搬到山里生活或许也不错,这样还能和在大姐一块。

      “青山村的人常年和他们打交道,多半知道一些情况,到时我们先去青山村问问。”目前只能这样打算。

      终于说动了阿爹阿娘搬离上阳村了,慧娘躺在炕上悄悄地松了一口气,感觉身子都轻快了几分。

      “不能告诉别人我们要搬走的事,知道吗?”慧娘转过身叮嘱虎子。

      “阿姐,我谁都不说,说了阿爹就会被抓走。”虎子说完,双手便捂住嘴巴。

      现在的世道,慧娘只能选择自私,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家人。先不说大家相不相信这件事,一旦告诉了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到时候整个上阳村全都会知道了。

      况且,慧娘记得上辈子官差来抓壮丁前,在村里好几天都没瞧见过那些大叔的身影,等阿爹被抓走后,过了几天那些人又全都出现了。

      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被抓走了,而这几户人家里就有慧娘家这样的外来户,剩下的也都是平日里不受待见的人家。

      上辈子村里的人应是早就知道了官差要来抓壮丁,但他们只通知了自己的族亲,像宋家这样的外来户,没人会选择冒险。况且一个村子也需要有人被抓走。

      慧娘明白,也不怨。世道就是这样,没有族里可依靠的人家,关键时刻只能靠自己。

      翌日清晨,大地还是漆黑一片,只有宋家的厨房透着微光。

      宋大年借着厨房的光亮检查今天割小麦用的镰刀,箩筐等工具。

      赵氏把加了苞谷面和小麦面的面团,揉搓成一个个小面团,再压扁,挨个将面饼沿着锅边贴满,中间还煮着加了红薯干的稀粥。

      今日赵氏和宋大年一天都要在地里收小麦,需要提前将备好的食物带去地里,这样晌午就在地里用饭,不用来回跑一趟耽误时间。一天下来,抓紧时间也能将地里的小麦收拾完。

      “你怎么起来了,现在还早,再去睡会儿。”赵氏瞧着门口的慧娘。

      慧娘走到灶后,坐下来烧火。

      “阿娘,我睡不着,起来帮你烧火。”

      “慧娘别担心,等麦子一收完,最迟后日我们就走。”宋大年虽然心里也急,不知官差何时就来抓人了,但这保命的粮食如何也丢不得。

      “当家的,田里的稻谷可咋办?”最迟后日就能走,那稻谷完全来不及割了,赵氏一想到就十分心疼。

      “地里的稻谷来不及割了,只能将稻谷和田一块卖了。”宋大年也心疼,辛苦了大半年,眼瞅着稻谷还有一个月就能成熟了,只能便宜别人了。

      慧娘也知道只有小麦根本不够一家人吃,但不能再耽搁了,只希望到了山里还能找到更多的食物。

      宋大年和赵氏吃完朝食,趁着月色出门了。

      慧娘打开橱柜,估算了一下家里的存粮。

      糙米两袋,大概有六十斤。

      小麦和苞谷面,分别十来斤左右。

      一袋红薯干,二十斤左右。

      还有一小袋野菜干。

      二十个鸡蛋。

      再加上柜子旁边的两坛子腌菜。

      不算地里的粮食和蔬菜,这些就是家里全部的存粮,这些粮食差不多能够维持两个月左右。

      慧娘现在只能暂且放下心中的担心,目前首要的事就是搬家,希望大姨能早日来。

      慧娘将家里所有的粮食都归置在一块,又用油纸将柜子里各类种子包好,放在装糙米的袋子里,往后荒年里这些种子可是活命的希望。

      等于慧娘收拾完,外面的天已经蒙蒙亮了。

      慧娘拿起背篓,往屋子后面的菜地走去,打算今日将地里的菜都制成菜干,这样也方便带走。

      今年雨水少,哪怕每日浇水,地里的黄瓜、茄子、豇豆仍是长得又小又老,慧娘感慨能保住这些蔬菜已是不易了。

      慧娘将大半的蔬菜都摘了放进背篓,留下少许刚挂果的,留着这两日吃。

      又把葱苗、青蒜、韭菜都割了,只留下根部,打算走的时候再挖出来带走,这样到了山里可以直接栽种,还能继续生长。

      将所有的菜洗净切好,依次倒入烧开的锅里,焯水后捞起来放进凉水里,等放凉了,再将菜里的水挤干,最后将每样蔬菜分开摊在簸箕里。

      时间来不及,只能这样简单地将菜晒干,好在现在气温高,两日就能晒干水份,要想存放的时间长点,后面进山了还需再晒几日。

      慧娘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望着头顶的烈日,不知不觉就已经晌午了。

      “阿姐,给你。”虎子将手中的甜草根递给慧娘。

      “这是哪挖的?”显眼点的甜草根早就被村里的小孩挖光了,虎子手里的明显比平时常见的要粗一些。

      慧娘拿过一节放进嘴里,嚼烂后一股微微的甘甜涌上舌尖。嚼烂后的毛草根有股甜甜的味道,小孩子最喜欢把它当成零嘴。

      “就在后山的一个坡坡上,还有好大一片,我挖蚯蚓的时候发现的。”说完,虎子便把另一只手提着的竹筒递给慧娘。

      慧娘接过装蚯蚓竹筒,打算等会切碎混在烂菜叶里喂鸡。

      “等会带阿姐一块去。”

      甜草根不光是小孩子的零嘴,听阿爹说它还能当草药,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慧娘打算挖些甜草根,一来可以给阿爹阿娘泡水喝,一整日都在地里收小麦,慧娘担心会中暑;二来慧娘打算晒干了当成粮食存起来。

      只要是能吃的,慧娘都打算先存起来。

      虎子带着慧娘往后山走去,穿过菜地,沿着旁边的小路一直往后山走,入眼是一大片竹林,走进竹林,热气一下子就散退了不少,越往里走越凉爽。

      “阿姐,就在那片竹子的旁边。”虎子用手指着东北方向的竹林说。

      慧娘穿过那片竹林,看到下方的山坡上长满了茅草,可能少有人来,茅草长得很是旺盛,慧娘猜想应该能挖不少的甜草根。

      慧娘放下背篓,先割掉地面上的茅草,再用小铁锄挖出底下的甜草根。

      慧娘负责挖,虎子就跟在后面将甜草根挑出来,两人配合默契。

      等背篓装满,日头也快落山了。

      赶在天黑前,宋大年和赵氏也终于将所有的小麦担回家了。

      ………

      宋大年和赵氏喝着慧娘泡的甜草根水,身体的疲惫仿佛都缓解了几分。

      慧娘一边将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一边询问:“阿爹,今年小麦能有多少?”

      宋大年估算了一下回答:“两亩地一共不到两石。”(1石等于49公斤)

      赵氏叹息道:“比去年足足少了有六七十斤。”

      慧娘一时也有些沉默,农民就是这样,一生都得看老天爷脸色吃饭。

      “明日一早,我就去村里问问,把房子和地都给卖了。”宋大年喝了一大口粥,稍微缓解了一下腹中的饥饿。

      赵氏出声道:“桂婶家的小儿子正在说亲,肯定需要房子,你上她家问问。”

      “行。”宋大年应声。

      “后日一早我们就走,把粮食和一些必要的东西带上,其余的就不带了。”

      宋大年一说完,赵氏就一阵肉痛,家里的每样东西她都舍不得丢下,但赵氏也明白家里没有驴车,东西带的太多宋大年一个人也推不动板车。

      “阿爹,我们去青山村吗?”慧娘并不确定大姨哪一日能来,要是错过了,也不知能否找到大姨家。

      “先去青山村打听一下,他们经常与山里人交换东西,或许知道你大姨家的消息。”宋大年并不十分确定,但只有先试一下。

      如果不顺利,最坏的打算就是一家人往南方去,所幸青山村也在往南走的路线上,不用绕路。

      慧娘祈祷上一世大姨来上阳村的日子就是明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