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二章 ...

  •   慧娘跟着阿爹和阿娘沿着小河下游往村尾走去,尽管头顶上是大大的太阳,也挡不住慧娘雀跃的心情。

      “阿爹,你瞧!那就是我们的山洞了。”慧娘指着河岸上方不远处的一个山洞说道。

      宋大年顺着慧娘的手指望过去,隐约瞧着山洞旁边的一块空地像是已经开垦出来了。

      紧接着宋大年走近了一瞧,开出来的这块地很小,差不多一厘地左右,用来种菜倒是十分合适。

      不过开垦的比较粗糙,里面还有一些草根未除干净,要是想种菜,还得多翻几道才行。

      宋大年瞧着土里隐隐冒出来的一点绿色,指着它说道:“这是葱苗?”

      赵氏点了点慧娘的额头嗔道:“这是你闺女特意从家里挖来的,一路上都带着,连烂了的韭菜根都舍不得丢掉,最后还是我给她扔了。”

      接着又说:“这不,刚定下山洞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种她的宝贝疙瘩们。”

      慧娘扯着阿娘的手,讨好地笑了笑。

      原来如此,宋大年一路上倒是没注意到慧娘还带着这些东西。

      “幸亏慧娘带了,你瞧,现在都已经开始出芽了,过不了几日,我们就能吃到慧娘亲手种的葱苗了。”宋大年笑着说道。

      慧娘一听出芽了,赶忙蹲下身子,脑袋凑近了仔细观察,果然看见黑黑的泥土里隐隐冒着绿色的嫩芽,惊喜地说道:“太好了,葱苗种活了。”

      赵氏也弯下腰来瞧瞧,果真有一个葱头发芽了,笑到:“看来我们慧娘没白白带着它们一路。”

      慧娘也十分高兴,没想到一天多的时间,栽下去的葱苗就有一个开始发芽了,想必是最饱满的那一颗种子。

      她再看了看其它种着葱头和蒜瓣的地方,都没有绿色的影子,看来目前发芽的只有这一个,不过慧娘并不气馁。

      按照慧娘以往的经验,在气温和湿度都适宜的情况下,葱苗发芽最短也需要两三日,蒜瓣则要慢一些,差不多得五六日左右,再等几日就知道有多少种子存活了。

      看来得早日搬过来才好,这样也方便她每天浇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要是不能每天浇水,地里的种子很快就会干死的。

      慧娘瞧完了,站起来拉着宋大年的手指说道:“阿爹,我们可以在这片菜地的旁边再盖一个茅房。”

      说完又拉着宋大年往东边走去。

      慧娘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里可以再搭一个厨房,大姨说到时候还可以建土墙把周围都围起来。”

      宋大年暗叹这个注意好,用土墙围起来这里就是一个小院子了,和自家以前的屋子倒是有些相像了,瞧完了山洞的外面,宋大年更是期待地往山洞里走去。

      仔细打量完每个山洞后,宋大年满意地说道:“这个山洞不错,正好适合我们一家人住。”

      宋大年和慧娘想的一样,这个山洞够大,而且离人群远一些,不容易招人眼,以后做事也更方便。他们一家是外来的,即使有姐夫和大姐护着,还是低调些为好。

      慧娘瞧着阿爹也十分满意这个山洞,她也悄悄松了口气,毕竟这是在她的推动下,阿娘才决定下来的,既然大家都满意这个山洞,那搬家的速度也可以加快了。

      慧娘便指着倒塌的灶台说着:“阿爹,我们何日能搬过来?是不是得等灶重新砌好了才能搬家呀?”

      慧娘想着她们不能再继续麻烦大姨了。

      慧娘也是听到青河无意间的感叹后,她才知道原来这几日吃的糙米饭和各种熏肉,他们平常也不是顿顿都吃得上的。

      慧娘一想到这几日的吃食,心里就十分难为情,这肯定是大姨为了招待她们一家特意做的。也正是因为慧娘明白后面的日子粮食会有多金贵,心里更是不安。

      宋大年再细细看了看厨房,连接土炕和烟囱的泥土都是完好,不需要再花时间再修补。

      灶台可能是以前搭建的时候有些地方没有搭牢实,时间久了就塌了一部分,不过塌了的石块也能继续使用,倒是能省下了重新找石块的时间。

      思索完后,宋大年斟酌说道:“如果附近的山里能找到黄泥,约莫一日就能修好。”

      慧娘听完大为欢喜,恨不得现在就去找黄泥,她还以为至少需要两三日才能修好呢,没想到一日就够了。

      宋大年对着赵氏说道:“我们先用石头在洞外垒个简单的灶,今日就搬过来,明日我就先不跟着大哥进山打猎了,留在家里砌灶。”

      宋大年担心后面下山买粮,怕是比这次下山的时间还要久,把山洞里里外外都拾掇好了,这样就算他好几日不在家,慧娘她们也能照常生活。

      又对赵氏解释道:“大姐家的粮食应该比我们的还少,我们不能再继续麻烦大姐家了。”

      赵氏点头,现在当家的回来了,家里就是四张嘴了,哪能好意思还住在大姐家不走。

      随即说道:“你不提,今日我也是打算和你商量的,这几日大姐顿顿都做许多菜,我拦也拦不住,再住下去实在叫人难为情。”

      这几日做饭赵氏每次都拦住大姐少放点米,少切点肉,次次都没能成功。
      她哪能不知大姐这是心疼她们一家,尤其是慧娘和虎子,比山里同龄的闺女和小子,瞧着是又矮又瘦。

      慧娘听完阿爹和阿娘的对话后,开口说道:“阿爹阿娘,我们搬家的时候给大姨家留一袋粮食可好?”

      慧娘也是进山了才知道,由于山路难行且路途遥远,每年秋收后山里人都会下山换取明年一年的粮食,现在算来山里人的存粮应该不是很多了。

      宋大年和赵氏对视一眼,都是一脸欣慰。

      即便慧娘不提,他们也会留下一袋粮食给大姐家。

      既然孩子这么懂事,当爹娘的肯定要夸赞一番。

      赵氏赞道:“好闺女,你大姨没白疼你!”

      慧娘咧嘴笑道:“那我们现在就回去搬行李?”

      “走,随便问问你大姨这附近哪里有黄泥。”赵氏牵着慧娘的手往洞口走去。

      ……

      走到大姨家的山洞门口,慧娘瞧着只有虎子一个人在外面守着,猜想青河多半是嫌无聊了待不住了。

      她倒不意外虎子会在外面乖乖守着,因为虎子从小都是这么听话。

      慧娘上前摸了摸虎子的头,问道:“困不困?”

      “不困,阿姐,我把小鸟都赶跑了!”虎子兴奋地说道。

      “阿弟,真棒!”慧娘夸道。

      虎子发现阿姐好像特别高兴,一脸期待地问道:“阿姐,你又捡到野鸡蛋了?”

      慧娘轻轻掐了一把虎子的脸蛋,说道:“我是带阿爹去瞧我们的新家,又不是去山里,哪来的野鸡蛋。”

      “好吧~”虎子想着前日吃到的野鸡蛋,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赵氏瞧见宋大年有些不解,失笑道:“自从前日慧娘在山里捡到了几个野鸡蛋,虎子现在就巴巴地盼着她阿姐每天都能捡到野鸡蛋。”

      宋大年摸着虎子的头,信誓旦旦地说:“等阿爹进山了,天天给你找野鸡蛋。”

      “妹夫,这野鸡蛋可不好找。”赵阿秀笑着走了出来。

      “就知道吹嘘,捡不到野鸡蛋,看虎子不找你闹。”赵氏嗔怪道。

      虎子还来不及高兴,阿爹的大话就被戳破了,看来还是阿姐靠谱。

      宋大年本来也只是安慰一下虎子,这下被戳破了,只好摸了摸鼻子嘿嘿笑着。

      “山洞怎么样?”赵阿秀问宋大年。

      “特别好,劳大姐和徐叔费心了。”宋大年感激道。

      “就是离村子中心远了些。”赵阿秀还是有些遗憾。

      赵氏拉着赵阿秀的手往洞里走去,边走边安慰道:“大姐,都在一个村子里,我们每天都能见到。”

      随后略微迟疑说道:“大姐,我和当家的商量好了,我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

      赵氏说完有些心虚地看着大姐,毕竟之前答应了大姐等灶修好再搬的。

      赵阿秀惊讶道:“怎么这么着急,灶台都没修好,你们搬过去要怎么做饭?”

      宋大年解释道:“灶台明日一天就能修砌好,我想着早点搬过去安顿好,后面也能安心跟着姐夫一块下山买粮。”

      赵氏也说道:“我们可以在洞外用石头简单搭个灶,应付几顿饭是没问题的。”

      “不能等灶台弄好了,再搬过去吗?”赵阿秀这几日天天和小妹、慧娘还有虎子待在一块,一下子又要分开了,她还真有些不舍。要不是家里没有多余的山洞,她都想让大家住一块了。

      赵氏继续说道:“大姐,我们也是担心过几日再搬家的话会不方便。”毕竟她们选择将山外的情况瞒了几日,赵氏始终有些心虚。

      赵氏没说完的话,赵阿秀也明白了,担心今晚村里人知道山外的情形后,后面再搬家,容易招人瞩目。

      赵阿秀也想通了,“那等会儿让你姐夫带着孩子们一块去搬家。”
      看来洞外的野菜和果干只有等晒干了,再给小妹她们拿过去了,现在带过去也没地方晒。

      见大姨同意了,慧娘这才出声:“大姨,我们还要一块进山挖野菜呢,日后天天都能见着。”

      赵阿秀双手捧着慧娘的脸,又一把紧紧抱住慧娘,不舍道:“乖乖,大姨最是舍不得你了。”

      慧娘赶紧示意阿爹救救她。

      宋大年连忙问道:“大姐,你可知这附近哪里有黄泥?”

      “河对岸的山上就有黄泥,村里人都在那挖的。”赵阿秀放开慧娘接着又说,“过了木桥一直往西走,大概走一里路的样子,那里有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就到了。”

      “算了,明日我一块去。”赵阿秀不放心道。

      宋大年连忙谢绝道:“不用劳烦大姐了,我一个人去就行。”

      “大年,一个人要去哪儿?”徐大山走了进来,手里还擦拭着弓箭。

      赵阿秀开口说道:“小妹她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大年明日去挖黄泥来修灶台。”

      柱子见宋家决定今日就搬家,他也十分意动,反正他只有几个包袱,干脆今日他也搬。

      徐大山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搬过去也好,往后也更方便行事。”

      徐大山对小姨子一家在自家住并没有意见,回来后他也得知家里人对小姨子她们的印象颇好,都是勤快老实人,两个孩子也十分乖巧懂事。

      宋大年抱歉道:“姐夫,明日就不能和你们一块进山了。”

      徐大山摆手道:“打猎这事不着急,后面有的是机会,再说了打猎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打猎可是水磨工夫。”

      话都说开了,大家也不耽误工夫了,现在就开始收拾东西搬家了,毕竟傍晚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青河也被大姨叫回来继续守着果干了,听说慧娘她们马上就要搬过去了,抱着虎子一顿不舍,趁着大姨不注意,悄悄约着虎子日后一块下河摸鱼。

      慧娘没有出声阻止,据她这几日的观察,青河这个只皮猴是逃不出大姨的五指山的,所以用不着她出手。

      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毕竟大部分的行李都还是原封不动地放着的,倒是省去了再打包的时间。

      这个时辰打猎的和挖野菜的人都还没回来,河谷正是人最少的时候,也不用特意挑其它时间搬粮食了,刚好和行李一块背过去就行了。

      慧娘瞧着姨父和大姨带着其他人已经背着行李出发了,慧娘看向阿爹。

      宋大年则掏出背篓底下的一袋粮食,打开一看,正好是今年才收的小麦,随后便将粮袋放到专门存粮食的小山洞里。

      放好后,慧娘她们也带着行李往新家走去。

      搬了两趟,终于将所有东西都搬完了。

      慧娘坐在石凳上歇息,瞧见大姨又拿来了箩筐和扁担,想来是给阿爹挖黄泥用的,姨父和大哥二哥则抱了许多干草和柴火过来。

      慧娘拍拍额头,前几日光忙着挖野菜,捡柴火这么重要的事她都忘了,后面进山可得记住了。

      赵阿秀见东西都搬过来了,她们也准备离开了,临走时叮嘱道:“一旦听见了锣声,就往石坝走。”

      宋大年和赵氏一脸郑重地点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