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元盛五年 春
      刚过一更,隶属于京城街道司衙门的青衫皂隶们或拿着扫帚,或推着独轮板车,或两三人合力推着四周皆是挡板的两轮车,车内还放着几把铁锨。
      夜色茫茫,亮星缀饰,烛光微燃。寂静的京都,细听只听得微弱的铁锨、扫帚与地面摩擦触碰以及铁锨把手碰及挡板的沉闷声。
      车轮独有的‘咯吱’声在这些细微的声音里略显突出。推着独轮车的憨五今日乃首次当值,憨五本是瓜洲人士,因姐夫的缘故而跟随进京,后托关系谋了街道司的差事。
      京城酒香繁华,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憨五虽手拿扫帚在清扫街面巷道,但眼睛却借着高门贵府门外挂着的灯笼眯着眼睛仔细的打量着这些他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幸进去一观的锦绣富贵地。
      与他一起的瘦高个儿名叫阿六,乃是京城本地人士。见憨五手中的扫帚都快扫到车轮上去了,忙拽了他一把道:“想甚哩?”回过神儿来的憨五忙歉意道谢,道:“是我看迷了眼,多谢阿六哥了。”
      阿六认真的清扫着眼前的地面,道:“你可知这是谁的府邸?”周围只有他们二人,故而,阿六才敢卖弄自己的见识来嘲弄憨五这个外乡人。
      憨五嘿嘿笑道:“咱土渣似的人物,哪比得上阿六哥你见过的世面多。”
      阿六被奉承的浑身舒坦,便笑着说道:“哪有甚么!等你在京都待的时间长了,便也知道了,本来也不是能瞒住的新闻。”
      说到这儿,阿六便跟憨五一一道来:原来这座府邸乃是齐朝立国功臣淮武伯谢府,谢家五代单传,宗族枝叶也不甚盛,而的现如今淮武伯谢绗乃是个十岁的少年郎,其父母早在六年前便先后亡故,府中奴仆也因两人的离去而遣散大半。更因如此,本就在朝堂式微不显的谢家,如今更是成了边缘。
      说道此处,阿六叹道:“这偌大的府邸也不知一介少年能否支撑的起来。”
      话音刚落,远出便传来四更的打更声。憨五抬头看着淮武伯门柱上挂着的两盏白灯笼,不知是对富贵人家有福没命享的惜怜,还是有命恐怕一辈子都享不到如此富贵的悲怜酸涩。
      两人合力将盛着脏污灰尘的木桶合力放到车上,阿六又将两人的扫帚放到上面,然后用麻绳儿缠好系紧,然后便让憨五推车独轮车准备出城。阿六走在独轮车的左侧,憨五推着车子,两人一路无话的来到了平康街,刚转过弯儿,憨五就见前面迎来一顶四人软轿与侍从骑马护卫的官员。
      待轿、马走远,憨五便问道:“阿六哥,这又是谁家的?真真气派的紧。”
      阿六笑道:“这是左通政程家的轿子,左通政的爹程老太爷致仕前官至礼部尚书,胞姐便是齐王生母如今的程太妃……”两人的话音随着车轮的前行而渐行渐远。
      平康街 程府
      烛光盈亮,来往穿插的仆妇们各个闭气凝神的做着自己的差事。
      虽此时未到平日里定省的时辰,但程家除了要早出上朝的程善游外,各房大小主子们都早已聚在了松鹤堂。
      林老夫人梳的一丝不苟的灰白发髻上带着金蓝宝石万寿福字钗,戴着金竹样式耳挡,穿着青雘色莲花纹宽袖护边对襟玉扣长衫,下身系着一条杏黄色六褶马面裙,富态的面容,柔和的目光,让林老夫人看起来慈善和蔼。
      林老夫人含笑着对站在一旁的钟嬷嬷道:“让丫头将她请进来。”钟嬷嬷点头含笑着出去了。
      不多时,一位梳着妇人头,穿着竹月色衣裳的女子便低头走了进来,坐在姑娘堆里的程杏月抬眼瞧去,心下微惊:‘这不是当初跟着二叔赴任的通房么?难道……’想到年前府中的传言,程杏月正襟危坐。
      林老夫人笑着将何二太太喊道身前,让她坐到榻上,笑道:“今日合该你坐在这里。”又问道:“二老爷可回来了?”
      点翠上前笑说道:“二老爷正跟太爷在书房说话儿,想来没半个时辰是过不来的。”
      林老夫人笑道:“他们爷们儿的事儿重要,咱们这些娘们后宅里的琐事儿就先不要去烦扰他们了。”然后才像是刚看到眼前站着的女人一样,笑着让人给她拿个墩子过来,问道:“年前忙乱的很,也没仔细瞧。今儿怎么瞧着有些面善?到底年老了,见过的人再见时往往就跟没见过一样。”
      程大太太郑氏笑说道:“母亲事多,有些小事自然记不得。她原先可是弟妹跟前的二等丫头名唤翠竹,三年前二弟外放,弟妹怕那些个小斯照料不周,便遣了两个妈妈跟两个丫头过去伺候,没想到这丫头倒是有造化,竟然让二弟这个木坷垃似的一心只铺在仕途上的人给瞧上了,真真是有本事的很。”
      程郑氏京都丰通县临河村人士,出身耕读世家,祖上曾考中过举人,现如今族中无人为官。当初聘郑氏时整个京都达官贵族都在看程家的笑话,毕竟程郑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家闺阁教育,平时接触的也都是些小门小户,且有时说话带着一股子刻薄劲儿,还有不少人在背地里暗暗猜测程善游与程郑氏甚么时候和离?连弟媳程何氏都有些瞧不上程郑氏。但二人成亲至今已有十五年,儿女双全,屋里干净,无人添堵,且最为重要的是程郑氏不仅让林老夫人与程老太爷满意,就连程太妃都对程郑氏满意至极。
      程何氏这回子却不似往日的暗讽程郑氏的刻薄,只是含笑着对程郑氏道:“大嫂说的是。” 说罢,还亲自下去扶着翠竹的手,翠竹虚借着力站起来,程何氏夸赞道:“往日我就见她不俗,瞧这模样,真真跟仕女图上画的人物似的……”
      那边程何氏在卖力的夸赞着翠竹,而程杏月却见坐在自己左侧的程玉蓉目光尖锐,手中的帕子都快拧成麻花儿了,程杏月忙借着裙子轻轻踢她一脚,见她已回神,便不在有所动作,又恢复了木桩子样儿。
      程老太爷带着程二老爷姗姗来迟,程何氏在程家大小主子面前笑着喝了翠竹敬过来的茶,因翠竹娘家姓唐,自此便称呼她为唐姨娘。一家子除了上朝的程善游,都聚在松鹤堂,吃罢早饭,林老夫人等女眷便在二门处送别了离京的程二老爷与唐姨娘还有原先在林老夫人跟前伺候的李妈妈。待众人回到松鹤堂便又围着林老夫人说笑一回,见林老夫人面露乏色,便都散了。
      大房的程绍安、程绍衍、程绍灏还有二房的程绍钧、程绍衡在送别程二老爷回到松鹤堂之前便都回了学堂念书。
      程郑氏带着程杏月,程何氏带着程玉莹、程玉芳、程玉蓉离开松鹤堂,在行至角门处两房人才分开。程郑氏带着程杏月回到九思堂,轻竹便让小丫头上了茶跟点心,程郑氏褪去外衫,将头上发簪、步摇悉数摘下,小丫头伺候程杏月褪杉脱鞋,然后把她抱到炕上,母女二人喝着茶,吃着点心,比起刚才在松鹤堂时要轻松自在了许多。
      程杏月将嘴里的点心咽下去,道:“娘,晌午我想吃馒头还有芙蓉豆腐、韭菜炒鸡蛋还有煨三笋再来一叠辣酱。”
      程郑氏笑着点头道:“行,咱家四姑娘爱吃甚么,娘就让厨房做甚么。”
      程杏月听罢,露出笑意,对程郑氏道:“今日哥哥们到前院念书,我们这些姑娘们怎么倒给落下了?”
      程郑氏笑道:“让你们这些姑娘们再松快一天有甚不好。当初我在念书学针凿的时候,可是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你倒好!还想用功折桂不成。”
      程杏月在上一世的时候就是学渣,这辈子刚出生的时候,虽知道投胎到了富贵人家,但却不知这辈子的性别,当稳婆报喜说是“弄瓦之喜”的时候,程杏月还悄悄的松了口气,毕竟科举进士可不是只靠勤奋就能考中的。
      程杏月说道:“我虽不用蟾宫折桂,但好歹也是您的闺女不是,若太差岂不让人笑话。”
      程郑氏笑眯眯的应道:“我家杏月是最孝顺不过的,既然如此,正好我这里裁衣还剩下一块布料,给你拿去,我也没甚要求,就绣朵儿你院里的丹桂花吧。”
      在程杏月出生后的两天,程杏月就弄清楚了她这辈子所投生乃是个架空朝代,朝代名为齐,国姓岳。而程杏月所在的程家,曾列居侯爵,传三代,至四代时,皇帝收回爵位,而将原先赏赐的侯府直接落户到了程家。
      程杏月的祖父程寒全字秉德,进士出身,曾官至礼部尚书,其长子名至庸字善游,同样进士出身,现任正四品通政司左通政,在皇帝授予官位的次日,程秉德便呈上了致仕的折子,两月后,皇帝准许,封程秉德为正一品光禄大夫。
      程家虽没有了爵位,但却出了一位宫妃,那就是程秉德胞姐程太妃,程太妃在闺阁时以善琴而传名于闺,后入宫为妃,封淑妃,诞一子,在十三岁时被封为靖王,皇帝驾崩后,新帝登基,程太妃便出宫入住靖王府。
      程秉德的夫人程林氏,出身武将世家,现任林家家主是程林氏的胞兄,被皇帝封为正一品骠骑将军,现镇守定安府石安镇。程秉德深知“水满溢,月满亏”的谨言,在为程善游聘媳时便聘了丰通县耕读世家郑家长女为媳,其次子程江沅的媳妇则聘的是在只有虚职的永兴伯二房次女何氏。
      程家并无族学,只在前院开设学堂,以供程家小主子们念书知礼。而程家的四位姑娘,因年龄不一,现如今大姑娘程玉莹跟二姑娘程玉芳已经学到厨艺中馈,而三姑娘程玉蓉与四姑娘程杏月则还在念书启蒙、针凿入门的阶段。
      临近晌午,来往九思堂回话的人便逐渐多了起来,程杏月让小丫头伺候自己穿好鞋,便悄悄的离开了,刚出了正房屋门,就见惜秋正蹲在水缸处低着头不知在看些甚么?程杏月踮着脚尖儿,然后猛拍了惜秋后背,道:“看甚么哩?这么入迷。”
      惜秋胆子极大,听是程杏月的声音,便站起来,撅着嘴儿委屈道:“青燕姐姐说我没跟着姑娘,将我训斥了一顿。”
      程杏月笑道:“待会我去跟她说,是我让你去见你娘的。”然后又问道:“这才多会儿?你怎么不跟你娘再多待一会儿。”
      在程杏月跟前伺候的大丫头有两人,一个名唤青燕,比程杏月年长五岁,是程府家生子,一家人都在城外看庄子,另一个就是惜秋,比程杏月年长一岁,惜秋不是程府的家生子,是程郑氏带着程杏月到城外寺庙听经上香时,偶然遇到正在村口玩闹的当时还叫三妞的惜秋,程杏月虽然在上辈子是个成年人,但内心却一直都住着童真。
      见当时的三妞玩的脸上都是笑意,程杏月便忍不住在程郑氏不在的时候跑过去跟三妞玩在了一起,且程杏月还带着三妞一起玩她所没有玩儿过的游戏,两人玩儿的尽兴,等程郑氏出来要离开时,三妞却闹着要跟程杏月一起回家。
      程郑氏细看三妞虽肤色略黑,但生的清秀,又知她出身良家,家中父母俱全,更要紧的是程杏月与三妞能玩儿到一起,且听看顾的妈妈说三妞还时不时的照顾着程杏月,程郑氏便起了心思。
      一行人便转道去了三妞的家中,三妞父亲姓柳,家中种着几亩田,三妞亲娘也会些针凿手艺,日子虽不富裕,但每天也能勉强吃饱养活了八个孩子。柳家父母在听到程郑氏的来意后,是又心动又犹豫,三妞可不知父母的心思,一门心思的围在程杏月跟前,将往日私存的物件儿、吃食都拿了出来,程杏月也不嫌弃的同玩、同吃,程郑氏也没阻止。就这样,刚刚还是柳家的三妞,次日一过,便成了京都尚书府程家的惜秋。
      惜秋跟着程杏月回到跨院儿,惜秋继续说道:“家中现如今宽裕许多,又带着哥哥们开了几亩田,现如今也有收益了。多了,我娘还送了许多自家中的新鲜蔬菜,说不值钱让姑娘,太太尝尝鲜儿。”
      话音刚落,就见青燕站在台阶儿上正摆弄已结花苞的迎春花儿,程杏月说道:“这花儿摆来挪去的真真无趣儿的紧,偏偏你拿着倒跟个宝贝似的。”惜秋也不喜花儿,听罢,便跟着点头。
      青燕笑道:“这花儿也不用姑娘亲自侍弄,万事有我呢。”又说道:“刚刚三姑娘院里的小丫头红香过来说,下午三姑娘要来找姑娘玩儿,让姑娘千万要等着她。”
      待用过午膳,程杏月坐在东次间矮榻上,窗外的丹桂还未出芽,惜秋站在东厢屋门口,将手中的两层食盒递给前来的小丫头,青燕则在堂屋摆弄着八宝阁上的摆件儿。
      忽地,一只喜鹊落在枝头,程杏月睁着有些乏困的双眼看的入迷,惜秋打着饱嗝儿进来,见程杏月对着窗外看喜鹊,便笑道:“喜鹊登枝报喜来,是个好兆头。”又见程杏月困的眯瞪,便道:“三姑娘可真是放下馒头就捡西瓜,也不知有甚急事来找姑娘。”
      青燕这会儿子拿着一只天青色的碗进来,放到盒子里,锁进柜中,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三姑娘的脾性,看史书都能被里面的奸臣所气,更何况,这次能从年前忍到年后,也实属不易。”
      惜秋坐在脚踏上,双手捧脸,道:“可惜自年前我回家后到今儿早我还没见过唐姨娘长的甚么模样哩?”
      程杏月倒是见过,也记得,只是她不愿说,只是问道:“忘了问你,你不是刚从家里回来,怎么你娘又来找你?”
      惜秋笑道:“我娘进城卖粮,说过几日要请媒婆为我哥说媒。我还想着将私房拿出来,但我娘说,如今我也是有差事的人了,只要每月往家中交四成钱也就是了,其余的让我存着。”
      程杏月笑道:“你娘说的没错,咱们姑娘家,往后不知所嫁何人,作为最重要的傍身之物,狠是该自己存些才是。”
      青燕‘扑哧’笑道:“姑娘,惜秋的话可当不得真。她是甚么出身,姑娘是甚么出身。”
      程杏月没法儿跟她们说,她们家姑娘还保持着上辈子的小市民思想。忽地又想起一事,道:“娘让我绣朵儿丹桂花,我记得二姐姐那有花样子,青燕姐姐,你遣人去二姐姐那里问问,若她们不用,就先借咱们使使。对了,二姐姐喜欢吃桔子,咱这里还剩下许多,捡几个好的给二姐姐送去。”
      青燕转头出去,站在房廊下对正在提水的红枣道:“待会你过来把红漆莲花纹木盒里放的桔子送到二姑娘那里,就说我们姑娘借丹桂花花样子使使,若她们用着,只将盒子拿回来便是了。”
      青燕刚吩咐好红枣,准备去捡桔子,就见程玉蓉过来了,笑道:“三姑娘可算是来了,我们姑娘在屋里等着哩。”
      程玉蓉的脸蛋儿红中发皴且眼皮发肿,见是青燕,无力中带笑,道:“青燕姐姐。”
      进到东次间,惜秋到堂屋倒茶,返回东次间将茶盅放下后,便退了出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