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章节7 ...

  •   那妇人不紧不慢地端起手边的茶杯,用盖子撇开上层漂浮的茶叶,在浅啜一口的同时掀起眼皮,“什么东西值得你慌里慌张的?没点大家风范。” 

      “儿媳知错。”年轻女子福了福,眉间没浮现恼怒的神色,只耐心等待着婆婆喝完茶。

      从几百里外移居此地,连日来舟车劳顿,身上不爽利,人烦躁些也是有的,自己当媳妇的总不能和婆母置气。

      只是这陶罐……她想了想,还是将东西递上前,说道:“方才路过一个小摊,见有人摆出来,儿媳眼拙,想请婆婆看一看,这是不是刚烧出来不久的新陶。”

      妇人闻言微愣,当初他们选择千里迢迢搬到周口县,无非是因为打听到这里的土质适合烧制陶瓷,外加早些年那些窑厂都已搬的搬,毁的毁,不成气候了。

      如果有人先于自己选择了这里,打算日后也扎根下来,那对他们是大大的不利!

      “拿来我瞧瞧。”妇人微探出身,饶是她想端富贵人家的架子,到了这时候也顾不上了。

      只见这小小一个陶罐器壁均匀结实,器形规整,厚薄统一,虽无任何花纹图样,却通体一色,没有一丝的斑驳杂色,渣点气孔。

      要不是在边缘摸到了一处盘筑时留下的微凹勾缝,她还当是模制而成。

      从二十年前嫁入裴家,裴夫人就随着夫君一同打理裴家的产业,经年过去养成了毒辣的眼光,陶罐一上手就知匠人的水平,这样的精巧别致,没有十几年的经验不可能做出来。

      “你刚刚说,此物是从一个摊贩那里得来的,有没有问来自哪个窑厂?”此事不容小觑,裴夫人不敢相信小小一个周口县还有比自家匠人技艺更高超过的存在,正色道。

      年轻女子点点头,回忆“儿媳问了,可那人只说这是家中祖传的,神色认真,倒不像是说谎。”

      “不可能,这一定刚制不满一年,”裴夫人即刻否认,这点眼力她还是有的,把陶罐放在一旁道:“罢了,许是倒卖的摊贩,说出这样的话不足为奇。”

      “万一是从附近运来的,不在周口县呢?您也不要太过忧心了,儿媳现在带人回去找,细问一番。”年轻女子有些懊恼地说。

      裴夫人叹了口气,“去吧。”

      *

      崔家父母认为崔雁竹大病初愈,赶集耗时耗力,不是较弱的小女儿能承受得起的,于是像往常一样将她留在了家里。

      早饭没吃,崔雁竹又趁着日头不盛的时候做了几个圆筒坯体,跟之前做的那些放在一起晾晒,做完后站起身时饿得饥肠辘辘。

      她回去厨房翻了翻,灶台边的盘子里放着两个馍馍,靠墙有一个框里装着土豆丝瓜和豆角莴笋,因着是自家种的,瞧着嫩生生的非常新鲜,一旁还有一根沾着泥土的笋。

      崔雁竹想到莴笋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烹,嫩脆爽口,自带清香,鲜笋的滋味更是不用提了,其实她更爱吃凉拌莴笋,切成丝后,配上香油和盐搅拌,色泽青翠,爽脆可口。

      可惜家里盐不多,也没有香油,只好放弃。

      不过爆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崔雁竹用菜刀砍掉莴笋底部,用刀刃卡住绿色的部分,顺着撕开白筋,接着把根茎斜切成片状,薄片翠如片玉,或可透光。

      那只笋长得壮,看起来像是末尾的春笋,不太应季,再晚些怕是就要长成竹子了,所以它一定很苦。

      崔雁竹竖着划破笋衣,沿着边剥开,保留了最嫩的一部分笋衣,其余的一概扔掉。

      切下去的时候用了很大的劲儿,纤维质感很重,所以她选择了切成丁,这样会方便入口一些。

      起锅,先将笋丁焯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苦味。

      捞出控干水分后,崔雁竹用锅铲挑一点猪油放入热锅中化开,放入莴笋和笋丁一起爆炒,时间不用太久,因为这俩都是易烹饪的食材。

      等到出锅前半分钟,她从屋外的一块小菜园中掐了两根葱,洗净后切成末,放进锅中喷香扑鼻,出锅后她迫不及待夹了一筷子菜送进嘴里。

      莴笋的鲜润脆甜中和了笋丁的苦涩,融合得恰到好处,不咸不腻,异常开胃。

      “要是再有个汤就好了。”崔雁竹轻叹了一声,家里物资匮乏,最终还是作罢。

      她小心地把馍馍中间分开,倒入炒菜,让面饼吸满油汪汪的汤汁,再一口送入嘴中,别提有多美味了。

      微苦的滋味最是清火,适合夏天食用,崔雁竹高估了自己的饭量,只吃了大概一半就饱了。

      余下的莴笋叶子可以在蒸饭的时候盖在最上层,蒸好后搅拌在一起也十分好吃。

      只是厨房里没有米,外加这个叶子略有些老,崔雁竹一把拢起之前切下的白筋,将之放到了兔子的窝边,给它们当口粮。

      “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吃过饭后,崔雁竹抬头看了眼天色,像这种赶集的活动,应该需要很久的时间吧。

      吃饱喝足后难免犯困,崔雁竹今天醒的早,又忙活了一上午,这具小小的身体在午后终于发出抗议般的酸痛,她只好躺回床上,打算简单小憩一会,恢复精力。

      在崔雁竹午休的时候,崔家父母和崔二哥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一筐柴火分量十足,卖了九文钱,崔母的绣活十五文,快到刨竹子做竹篾的季节了,所以没有再接活。

      这次蔬果卖得好,到最后都没剩下多少,共卖了二十三文,外加陶罐的四文。

      崔父从认识的屠户那里买了一大块猪板油,打算回家再熬些猪油出来,快一斤的重量收了三十文,另多送了半斤猪下水。

      猪下水这东西处理起来颇费功夫,大多数人不爱吃,所以屠户都会随手送上一些,就当送人情了。

      除此之外还添置了二两食盐六文,一把酒曲用来酿酒,五文钱,崔母还买了一块磨刀石十文,准备让崔父回去给崔家大姐崔雁梅的孩子雕个花椒木磨牙棒。

      零零碎碎下来,这次一共赚了五十一文,花去五十四文,加上之前的,还结余二十五文。

      减轻了负重,回去的路上就不再坐牛车了,三人一路吃着水果和包子说说笑笑,没到晚膳时间就回了家。

      崔二哥捂着揣在怀里,到回来还热乎着的包子找妹妹,他走到床边,低头注视着崔雁竹因为睡得熟而泛了点红的脸颊,“哟,这丫头今日倒安生。”

      身上一看就知道又跑去捏泥巴而沾上的泥点和草木灰,肯定是玩累了。

      他将纸包打开,缓缓放到崔雁竹鼻子下面,诱人的香气潜入了她的睡梦中,白面的气味让其逐渐清醒过来,一睁开眼还有些茫然,“哥,你们回来了?”

      崔雁竹坐起身揉了揉迷蒙的双眼,问了二哥现在是什么时辰,得到答复后她惊觉自己一觉竟睡到了晚膳时分,算算差不多有两个半小时了。

      本来还想下午醒后跑去将圆筒坯体都割成三部分,这样能够减少晾干的时长,那只能明天继续。

      “吃吧,这是给你买的肉包,闻闻香不香?”崔二哥把包子塞到崔雁竹手中,示意她不吃就要凉了,再从不知道哪里掏出四枚铜板。“还有,这个是卖陶罐的钱,爹说放在你这里,不用交给他。”

      崔雁竹拿着铜板不明所以,“怎么卖了?我是想让爹带回家盛汤的呀,不过,哥你的意思是这么一个小罐子,还真的有人出钱买?”

      “对啊,那顾客特别爽快,都没再还价,我原本以为只能卖三文的。”崔二哥摸着下巴点点头,这又让他想起年轻女子奇怪的那个问题了。

      陶罐被卖是崔雁竹没想到的,不过这也打开了她的新思路,那就是咱们这个陶制品,它能直接变现啊!

      她还以为这种粗糙的制品只能村民之类的家里用用,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人愿意买回家。

      一个陶罐四文钱,那十个陶罐就是四十文,一百个陶罐就是四百文。

      如此下来,家里的债轻轻松松就能还上了。

      崔雁竹想到窑炉那边满满的陶土,现在它们在她的眼中全部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想想就喜人。

      高兴地把白面包子吃完,兄妹俩聊起集市上的见闻,过了片刻崔雁竹听到崔母喊:“三妹,过来跟娘一起洗猪下……。”

      后面的字没有听清,来到厨房,她开口问道:“要洗什么东西,猪肉?”

      “是猪下水。”崔母憋着一口气,快速回答之后赶紧又憋住。

      这猪下水廉价,处理干净了也能算作一道肉菜,可难就难在处理上,耗时不说,臭气熏天,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桶中的猪大肠,现在看起来恶心透了,崔母不爱弄这些。

      崔雁住听后却双眼发亮,是猪下水!

      初中的时候她沉迷古代小说,看古穿文的时候就经常能看见女主靠着猪下水这个东西发家致富。

      以前没见过,今天终于亲眼所见。

      不就是一些内脏吗,臭算什么,她才不怕。

      崔雁竹斗志昂扬地撸起袖子,做足了心理准备后低头一看。

      三秒后,一道人影跌跌撞撞冲出厨房,撑着院子里的大树才稳定住身形。

      “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章节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