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章节30 ...

  •   根据那个小少年所收集的信息,崔雁竹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跑去窑炉边上细算所需的砖块数量。

      她学的不是建筑类的专业,所以对于一些倾斜角度所造成的影响不是很清楚,哪怕捡起了根树枝在泥地上比划计算,终归也只能得到一个粗糙数字。

      上次豆油热潮结束后,由于点子是崔雁竹想出来的,又出了很多力,爹娘给她三两银子作为零花,任她自由分配。

      三两银子很多,但现在手头宽裕了不少,崔父崔母也不是那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该给的奖励不会自收囊中的。

      当她提出要重修窑炉的时候,崔父崔母非但没有指责她浪费银钱,反而大力支持,毕竟这关乎到将来,在起初陶罐售卖成功之后,他们都意识到了崔雁竹所做出的陶瓷制品发展前景有多大。

      为了保险起见,崔雁竹最终买了一百九十块精良砖,再特意雇了人来修葺。

      最后实际用了一百五十六块砖头,剩下的不能退回,只能暂时在家里找个角落放着,希望日后能有用得着的地方。

      这下子,她存的所有钱都花完了,不过一分价钱一分货,三日后崔雁竹前去验收的时候对窑炉的外观很满意,密封严实,看起来坚固耐用,一定能烧出光泽夺目的瓷器。

      最近一段时间里,崔雁竹都沉浸在修好窑炉的欣喜中,每日两点一线,也无意于深交更多村子里的人。

      这就导致了她没有及时发现有人对她的行事议论纷纷,还有人在她离开后围着修葺好的窑炉观察了几圈。

      崔家和关家这边,为了庆祝今年的收入比往年翻了个倍,搬了张大桌子聚在一起吃了个晚来的团圆饭。

      中秋节早在热火朝天的制豆油的时候被人们所忽略了,那时候谁顾得上讲故事赏月?都生怕有人抢在自己前头,忙得头也不抬。

      孤高的月依旧柔光满溢,虽然不再浑圆,变得瘦窄了一点,但月有阴晴圆缺,人的情谊却不曾更改。

      说是饭,但在崔雁竹看来也跟搂席没什么两样了,关叔去县上买了六斤的猪肉,做成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一只从厚信村买的鸭子。

      俗语有言:“秋高鸭肥”,为了拥有足够的脂肪以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天,这个时节的鸭子进食量会增加,因此肉质比起夏季更加肥美鲜润。

      除了以上两样肉菜,五盘子小菜之外,崔雁竹还极力推荐了一样河鲜,凑了个吉利的数字——那就是日渐肥壮的螃蟹。

      关婶从前吃过一次,不甚喜爱,缩着下巴说:“吃那玩意儿干啥,漕运码头那边最近都泛滥成灾了,没多少人爱吃的,跟蛤蜊混在一块捞上来,全是壳,扬着钳子还总夹人呢,闺女咱不吃嗷,干娘给你买羊肉吃好不好?”

      最近要说发生了什么大事,那就是当关婶他们又一次提出要收崔雁竹为义女的时候,得到了崔家和当事人的一致赞同。

      关叔关婶的儿子入赘,这么多年也没个消息,身边没有贴心的小辈关照着,关二叔又是个老光棍,指望不上,眼馋崔家的三个孩子很久了。

      从前崔母不同意,是因为三妹痴傻着,认过去无疑是给关家两口增加负担,现在崔雁竹聪颖非常,崔母自然没了这层顾虑。

      同意认女儿后,崔雁竹还是住在崔家,只是对关叔关婶的称呼变成了干爹干娘,两家人也变得更加亲密无间了,好得跟一家人似的。

      崔雁竹笑眯眯劝着:“干娘再尝一次好不好,三妹剥好给您试试,如果不好吃……那就罚我吃掉所有的螃蟹吧。”

      关婶被一声甜甜的干娘高兴得找不着北,崔雁竹说什么她都同意,当天就托了同村的人去码头买了八只硕大的螃蟹,他们一人一只,她的乖乖干女儿两只,独一份。

      吃饭时,崔二哥掰下一只蟹钳,放进嘴里咯嘣咬了一下,用牙齿挤出蟹肉,腮帮子都快咬痛了都没吃到多少肉,残渣往桌上一扔。

      “还吃掉所有螃蟹呢,我看你这是自己嘴馋吧?真不知道妹妹你为什么喜欢吃这没肉的怪物。”

      反观崔雁竹,她去厨房切了几根姜丝,再倒入小半碗的醋,回到饭桌前手影翻飞,崔二哥都没来得及看清她的动作,一盘白中透黄的蟹肉蟹膏就凭空出现了。

      “怎么样?”崔雁竹抬眉,拿起醋碗,把醋均匀的拌了进去,这个时代他们能买到的果醋没有现代的陈醋酸,果香更浓,所以加多一些也没事。

      蒸制的做法能戒腥戒毒,而姜丝去寒添热,果醋增香衬甜,夹起一口蟹肉咀嚼,糯香瞬间在鼻腔中绽放。

      崔雁竹连剥了两盘孝敬二位娘亲,接着手把手教学手笨的汉子们正确的取肉方式后,她对着属于自己的两只螃蟹摩拳擦掌。

      崔雁竹最爱吃蟹,尤其是膏肥黄满的应季蟹,吃到螃蟹的时候,她脸上露出餍足的笑意,好吃到忍不住晃了晃腿。

      “对了,给你做的那件衣裳已经放在房间里了,吃好饭赶快去试试,哪里不合适娘再改改。”崔母捋起崔雁竹颊边的碎发,给她拢在了耳后,防止她吃东西的时候沾到。

      饭后,崔雁竹扑进了爹娘给自己新换的棉被中,触感柔软温暖,跟云朵似的,趴在上面整个人都特别放松。

      好舒服~

      再趴下去恐怕要睡过去,她在床上挣扎了一会,最后用坚不可摧的意志力战胜了懒惰,起来换上新衣。

      赭色的外衣内里添了一层薄薄的绒,不至于虚不受寒,也不至于臃肿到胖成一个球似的,穿在身上修身又保暖。

      崔雁竹穿上在父母面前转了一圈,干娘直赞她像个大姑娘了,崔母则是用手丈量了一下袖口的宽度,“这里还有点松,待会脱下来再收紧一点。”

      发育之后,崔雁竹的身形变得更加窈窕修长,少女的体态逐渐凸显出来,她喜忧参半,但总的来说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

      换回粗布衣裳后,崔雁竹迫不及待准备尝试一下崭新的窑炉,风声猎猎,她裹紧小布包,里头是她新得的制胚用具。

      陶瓷陶瓷,烧了这么久陶,也是时候进入瓷器的阶段了!

      陶瓷器皿从开始制作到烧制完成的过程中,会历经很多变化。

      往往在所有步骤中都做到完美无暇,最终才能呈现出一件高质量的陶瓷产品。

      总体来说窑炉边上所留下的陶泥生坯强度还算不错,但由于其中混杂了诸如长石等的原料,所以在干燥过程中的易碎程度和收缩率比起崔雁竹在现代常用的黏土要高。

      为降低收缩率,她得先得到石英砂,这东西在古代还是很好搞到的,据崔父所说,他十几岁时所在的矿区就是白龙脉,而白龙脉就是细砂石英岩脉。

      目前还在配比的试验阶段,所以崔雁竹打算只买两斤石英砂试验一下,正好问问做汤品的摊主家属们对于桃胶的接受程度。

      上次和崔二哥出门,果然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对桃胶比较抵触,不觉得这是能吃的东西。

      “咦,黏黏糊糊的,还沾着树皮,有的时候还能在里边儿看见虫子,这东西你拿回去,看着都恶心。”在崔雁竹这里买过陶罐的摊主说。

      崔雁竹也知道短期内让大家知道吃桃胶的好处很困难,于是她给每个摊主都包了半斤,权当是送的,“您拿回去和皂角米,银耳什么的煲在一起试试,加上羊奶和糖,甜滋滋的,提气色又养颜,我家里祖祖辈辈都吃呢,不信你看我这脸。”

      那人原本还不相信,但见崔雁竹说得如此笃定,再加上她确实皮肤细嫩有光泽,唇上泛着充足的血色,便信了七分。

      崔雁竹直接把东西往桌上一拍,“我都洗得干干净净了,没有一点树皮杂质,更别提虫子蛾子,拿回去扔锅子里煮就是了,不好吃你回来找我。”

      几个摊主有转头将桃胶扔掉的,也有真的带回去试了一试,让家里婆娘或者妹妹每日炖汤品喝,半个月多时间一过,桃胶消耗完,发现竟真让气色好上了不少,整个人看着都柔和了三分。

      他们禁不住拍手叫绝,肉汤大家都喝腻了,再加上天气转凉,生意渐渐变得冷落起来,这下有了新的汤品推出,无异于雪中送炭,就等着崔雁竹再次到来呢。

      田里老态的树很多,崔雁竹采了数不清的桃胶,她想着即使没有一个摊主愿意推陈出新,她也可以做给家里的亲人吃,不算浪费。

      来到约定好的时间,崔雁竹独自出门,现在她熟门熟路,家人们已经不担心她会跑丢了,恰好赶上农忙,他们也没人有空陪她一起去。

      由于不抱太大希望,崔雁竹只准备了半背篓的桃胶。

      谁知她前脚刚来,后脚几个摊主都围了上来,崔雁竹稍滞片刻,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她是不是可以多抬抬价?

      “诸位,”崔雁竹把背篓上的布一掀,露出里面奇货可居的琥珀状小颗粒,“你们也看到了,我这一共加起来也就这么多,卖给谁也不是。”

      那几人都是人精儿,自然知道眼前的少女是想抬价卖出,可是他们转头看了看周围的人,什么东西都是尝个新鲜,若能最先推出这个产品,也能像当初的关氏瓦罐汤的夫妻二人似的赚完就走,回家过个暖暖和和的年。

      “小女娃,如果你全都卖给我,我出这个数。”

      “一文一斤,这么低,您开玩笑呢?”

      “不,一文一两。”这可是不少的价钱了,他有信心能让崔雁竹点头。

      旁边有人切了一声,“一文一两算什么,打发叫花子呢?姑娘,你都卖给我,我出他的双倍怎么样?”

      崔雁竹沉默,离她心理价位还差一点,她决定再拉扯一把,指着竹筐扬起下巴说:“你们看我这桃胶,可都是剔完杂质清洗了好几遍,晒得干透着呢。”

      桃胶上沾的杂质不好清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胶无可避免的会被吹上灰尘,泥土,昆虫,花粉等,要想得到剔透玲珑的桃胶,处理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剪掉最外层的脏东西。

      如果杂质占据较大的比重的话,去掉一半的桃胶也是常有的事。

      站在最外层的一人咬咬牙,“我出四十文一斤,全都给我!”

      他家里娘子强势,每天不跟他斗嘴几句总是不消停,自从炖了这个桃胶之后,对他脸色也好了,说话也轻声细语了,所以乐得花钱买消停。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家娘子要的只是一个每天为她洗手做羹汤的情意和态度,此事一出后二人整日蜜里调油,夫妻感情都好了不少。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其他人一听四十文,都噤了声,有这钱都可以找农家子买不知道多少斤没处理过的桃胶了,就这弹丸大的东西哪里值得这么高的价,他们自己买来清洗也就是了,能费多大的功夫?

      得到报价的崔雁竹勾唇一笑,和自己想的数字差不多,能谈到这个价钱已经很不容易了,爽快道:“成交。”

      以一份汤品的借资换来杆秤,当场称重三斤七两,崔雁竹抓出一把桃胶,大方的说:“便按三斤六两算吧。”

      最终,那摊主给了她一百三十五文钱,心里想的却也是往后再也不问这小女娃买了,年纪轻轻,心眼倒是不少,几次三番的,钱都被她赚了去。

      等到日后他们将桃胶的好处宣扬出去,有的是农家上门来。

      正好,崔雁竹也是这样想的。

      在买石英砂之前,崔雁竹先去了一趟周口县中最大的酒楼。

      掌柜的不愧是在酒楼里主事多年,从她拿出桃胶开始,就能准确的说出它的好处,他捻起一颗直接放进嘴里,含糊道:“这东西好虽好,可哪有人吃啊,小地方不昂这个。”

      他三年前从崇州丘定郡的酒楼福跃楼过来开分店,女儿嫁在了周口县,过来也是想照应一二,资历深,见的多,懂的自然也比旁人丰富。

      崔雁竹摸了摸下巴,“不如咱们打个赌,不出……十天,咱们这儿就昂这个了。”

      她跟掌柜商量,先用尝鲜的方式,给每桌来用膳的女眷送一份汤,放在炖品里谁都看不出来吃的就是身边最常见的桃胶。

      等到十日之后,有几位摊主的大力推销,桃胶的功效定能被熟知,而这时酒楼作为室内用餐场所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做得更加精致可口。

      相应的,价钱也可以比外面的高一两文。

      掌柜的鼓了鼓腮帮子,把嘴里变软的桃胶咬碎咽下,“你这丫头,别人都走一步是一步,你迈一步就把后头几步都想好了,我不答应你都不行啊。”

      二人合计了一下,以三十文一斤的价格向崔雁竹收购所有已处理完毕的桃胶,有多少收多少,只供应福跃楼,持续到冬季结束。

      这下崔雁竹跻身一变,成了福跃楼的固定供应商,不枉她每天睡前对着烛火剪桃胶,手都快抽筋了。

      想起还放在床头迟迟没有放飞过的纸鸢,她决定,忙完这一阵以后要好好歇它半个月!

      *

      回到窑炉边,崔雁竹把石英砂和黏土糅合在一起。

      加入了至少百分之二十石英砂的陶土在高温下烧至熔融后,再重新冷却凝固会形成一层质地晶莹剔透的玻璃状态结,这种变化被称之为玻化。

      这时的玻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琉璃,琉璃因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的特点,备受王公贵族们的追捧和喜爱,成为了日常出行穿搭的一款名贵装饰品。

      碱可以让烧制玻璃的困难程度大大降低,而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则可以代替天然碱中的碳酸钠。

      草木灰这东西乡下地方可多的很呐!

      玻璃……

      崔雁竹默默尝试了几次,终于在一个北风四起的午后在一大捧草木灰中扒拉出了几小颗细细碎碎的玻璃块。

      她拣出所有的小块,最大的有围棋子那么大,凝结而出的玻璃呈现透明的状态,如果加入着色剂,还能出现彩色玻璃。

      对准太阳的方向,阳光被收束成一个小小的光斑,崔雁竹随手找了一片枯叶对准,等到耐心全无,也没有见到枯叶被烧焦的样子。

      说到底是秋天阳光的强度不够再加上风大,吹得枯叶摇摆,迟迟无法固定。

      崔雁竹没得趣,把几粒玻璃放进口袋里,继续做她的土坯去了。

      得益于和木匠师傅的良好关系,她在去拿陶车的时候还订购了卡尺,板刀,条刀,木巴掌等的一套用具。

      老师傅做完以后才收的钱,让崔雁竹还有点不好意思,给他们带了一些家里种的蔬菜瓜果。

      睡前,崔雁竹坐在床上望着纸鸢出神,很快就要到冬天了,满打满算她已经来到这里快四个月了。

      随着时间的变化,她已经很久没有动过想玩手机的念头了,来到这里什么都没有带来,只有脑海中的记忆还能证明她是个从现代穿越而来的人。

      她用脸蹭了蹭柔软的棉花被,和这里的人联系越来越深,二十年来期盼的亲情现在唾手可得。

      可她仍旧感到迷惘,就好像……眼前的路被雾蒙着,始终看不真切。

      *

      深夜,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往窑炉所在的平台走去。

      他手里拿着一盏油灯,微弱的火光时明时灭,豆大的光晕比萤火还不如,来人显然对宏义村的道路不是很熟悉,需要万分小心才能不被路上的石子绊倒。

      磕磕绊绊来到窑炉边,借着晦暗的灯光先是扫荡了一遍四周,发现没什么可疑的东西多出来以后,他把目光移向了窑炉本体。

      “那小婊|子今天搞出这么大动静,没道理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他不信邪似的把手伸进里面,摸到了一手的粉末。

      抓出一把,一眼望去除了草木灰什么都没有,黑影燥郁的把手里的灰摔到地上,“真他娘的晦气!”

      忽然,他好像看到了有什么东西在反射光芒,俯身摸索,在灰堆里摸到了一两粒硬硬的东西。

      “什么玩意?”把手中比绿豆还小上三分的颗粒对准油灯,玻璃的炫光瞬间摄夺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好东西啊,黑影把玻璃珠往衣服上蹭了蹭,再次伸手掏向窑炉,却一无所获,“啧……”

      不过有了手上的东西,只要拿到镇上当掉,也够他多喝两壶了。

      这样想着,黑影贼兮兮的把所得之物藏进衣襟之中,东张西望了一阵,似乎是在担心有人跟自己有同样的想法。

      确定四下没有其他人后,他这才安心的离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章节30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