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章节21 ...

  •   日子转眼一过,有了陶车的帮助,崔雁竹做起陶罐来省力不少,如期交付了几个摊主订购的数量。

      很快就到了桃子收成的季节,全家人都忙着采摘,崔雁竹一整日忙活下来,总是被桃子毛蹭得浑身难受,手腕处满是红色的抓痕。

      “来,穿上这个。”崔母将连夜缝制的一双袖套穿戴在崔雁竹的手臂上,这样至少裸露在外的肌肤能够免受桃毛的侵扰。

      摘桃子三个人完全够用,所以从前她没让三妹下地干过农活。

      这些年他们夫妻二人年纪也上来了,孩子心疼父母亲,非说要跟上来帮忙,这让她心里很是欣慰。

      崔雁竹从善如流戴上袖套,继续摘树上粉嫩嫩的蜜桃,这下就好受多了,速度也加快不少。

      跟现代桃树种植不同的是,这里的桃子没有在刚结果不久的时候用纸袋子包紧,防止鸟类果蝇叨啄啃食,是以会产生更多的虫洞和损坏。

      崔雁竹挠了挠发痒的手背,将刚采下来的桃子小心地放在小竹筐里。

      这个小筐是用来专门放发软的桃子的,只能平放一层且不能压,稍有不慎就会破皮流汁。

      而其他微微发硬,吃起来脆生生的桃子则是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似的。

      崔家的这片桃林基本都是经年的老树了,年龄大概跟她一般大,有些还比她大上几岁。

      一般情况下桃树会在二十岁以后降低产量,慢慢减少产果率。

      所以在二十年左右,通常会人为砍伐掉,以替换新的桃树,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产值。

      崔家本来应该在三年前就开始一点点替换掉年老的桃树,但是那几年灾荒的余韵还在,人活下来都艰难,哪里有空管桃树?

      就这样拖延下来,只有一亩半的地里种着正值壮年的桃树,其他的无异于在苟延残喘,结出的果子都小上很多。

      崔雁竹随手把树干上挂着的桃胶块摘下来,收集在口袋中。

      由于年老和暴晒的缘故,这些树上生出了许多桃胶,胶粘的半固体在被风吹干后,会呈现出一种琥珀般的色泽,煞是好看。

      现代很流行在煮鸡汤豆花的时候加入桃胶,还有很多的养生茶,其中都有桃胶的参与。

      这里似乎还没有人售卖有关桃胶的甜品?

      崔雁竹想到这种保健品的爆火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桃胶的功效只被小范围熟知。

      最出名的就是加入皂角米,雪燕的炖汤,是一款冬日养生甜羹,最是益气滋补。

      她或许可以和几位现在正售卖汤品的摊主试试合作,如果把桃胶的效用推行的话,此类炖品一定能够大受欢迎。

      崔雁竹通过天马行空的畅想来分散身体上的痒意,她想到《本草纲目》里就有“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 ”的说法,具有很多的功效。

      她动作快速,跟在崔父崔母身后,把目光所及之处的漏网之鱼全都记住。

      家里只有一把剪子,爹娘他们直接用手,一扭一转间把略硬的脆桃摘下来,脆雁竹则是小心地捧着熟透发软的桃子,剪下来后递给崔二哥装筐。

      “娘,今年高公何时会来?往常不是早早的就在村口吆喝了吗?”崔二哥接过软桃子,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这两筐已经放不下了,是时候该往家运了。

      他用扁担把两个装满桃子的竹筐挑起,满满两竹筐的桃子的重量有些大,他蓄足了力,一鼓作气将它们扛上了肩。

      “快了,约莫就是这两天。”崔母这样答道。

      刚抬到肩上的时候,由于重量不均,导致稍稍倾斜,崔雁竹见状上前扶了两把,干脆挎着小竹筐和二哥一起回去一趟。

      “二哥,你刚刚说的高公,就是每年来咱们村收桃子的人吧?”崔雁竹从原主的记忆中找出这一部分。

      往年每到八月中旬,就会有一个走商准时出现在各村村口,挨家挨户收桃子,根据果子的大小和质量分发报酬。

      农村中人,若是自行售卖果子,一新鲜水果放不起,时间一到就会腐烂,二没有人能一次性收下如此大数量的水果。

      所以就产生了高公这类从村中收,再分卖到其他郡县去的走商。

      虽价格压得低,至少每年这桃子采摘下来,都有了去处,不至于白白掉在地里,无从消耗。

      崔二哥戴的草帽在动作下一抖一抖的,颇为滑稽,他起了玩心,这样晃了一会才伸手把束带系紧,“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收入一大笔钱呢,到时候哥带你买肉吃。”

      等待兔子长大生崽的时间也太漫长了,最开始的那一批兔子才两个月大,离长成还早呢,直叫人好等,他舔了舔嘴角,馋得很。

      “只是吧……往年最晚八月十八便来了啊,怎么今日都二十二了,还不见人影?”崔二哥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

      但转念一想最近风调雨顺的,许是高公在其他地方收水果蔬菜,被耽搁了,他们宏义村桃树多,高公没道理不来。

      走在回家的泥道上,崔雁竹抬头注意到有一辆牛车格外醒目,所停的位置看样子是在村长家,围了一小圈人。

      她立刻伸长了脖子观察,却见气氛并不是很好,周村长坐在长凳上唉声叹气,老李,也就是村南第三家的,正涨红一张脸,与牛车旁的人争执些什么。

      崔雁竹奇怪,有人过来收作物,不该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吗,怎么还发生争执了?

      “走,我们去看看。”崔二哥认出牛车旁站着的人是高公,带着她走进了村长了院子,和气地道了声好。

      周村长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纵使心中不快,对小辈的态度还是没话说的,朝他们兄妹二人点了点头。

      作为一村之长,他们家的房子是通村最大的,院子也干净又阔气,比崔家敞亮多了,能同时容下三四十人。

      现在区区五人,谁也不搭理谁的样子,各隔着一段距离,倒显得将整个院子都站满了。

      崔雁竹一看,村长和周二背对房屋坐在长凳上,老李脚边放着一筐桃子,和他抱着手臂,神色气愤的大儿子距离较近。

      高公则站在他们四人的对面。

      这显然是谈合作的时候产生了分歧啊。

      “哥,我腿酸。”崔雁竹见他们久久没个说法,开口打破平静。

      周村长听后拍了拍自己底下的长凳,“崔三妹累了的话,坐村长这儿吧。”

      说完他站起身,对高公说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答案,“不是我周贺漫天要价,这每一颗桃子,每一颗梨子都是乡亲们早出晚归栽出来的,两文一斤实在太少,看在咱们往年的交情,最多……在原本四文一斤的价上减一文,就收作三文一斤吧。”

      崔雁竹咂舌,她在市集中卖桃子和梨的时候,通常都收七文一斤,早半个月前,甚至因为提早上市的应季水果价高,她还看到有人卖到九文一斤。

      到了收水果的商贩这里,差价竟有一半之多!

      “在下自然晓得各位的不容易,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南边两个村收的桃子已经差不多足数,咱们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我还是那句话,如果还要跟高某继续合作下去,那就按两文的价来,一分都多不了。”

      崔雁竹顺着声音望过去,高公长着两撇小胡须,这种“大家都不容易”的做派也蛮符合她对商人的刻板印象。

      高公说完,一脸悠闲自得的样子,仿佛笃定没人能拒绝得了他的条件。

      “欺人太甚,一斤两文钱扣下来,我们还要不要过了?全家都指着这个吃饭呢!”老李攥紧一双拳头,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崔雁竹快速计算,她知道现代一亩地梨树种植能达到两千公斤左右,这里的亩换算平方和现代略有不同,差不多是现代的一半。

      再加上崔家的梨树很多都不在盛果期,还有果树疏密度和果子大小,损果率等,肯定会比两千公斤少很多。

      就当每亩能产七百公斤左右,每斤少两文,那就是每亩少两千八百文。

      他们家有五亩多的地,剩下的两亩是种植水稻,用于交每年的田税,还有一亩不到,通常种一些供给自家吃的蔬菜。

      五亩多……那就是扣掉了差不多十五两。

      别说老李了,崔雁竹算完以后都肉痛得不行,每年到了春天,都得给果树施肥,她和崔母聊过这个,光是肥料就要花出去七两多。

      他们家已经过得足够节省了,一年的日常花销也要三两左右,更别说生个病什么的。

      这每斤两文说着轻松,实际上简直能要了他们的命!

      也不怪老李如此气愤了。

      高公搓了搓自己的小胡须,轻飘飘道:“如果你们宏义村不接受,那我高某去别家就是了,有的是种桃子和梨的村子,也不缺你们这几万斤。”

      “爹,我看不如答应他算了,反正你儿子我找到了挣大钱的门路,今年把果子一卖,砍光这些不中用的老树,你说怎么样?”李老大凑近老李耳语。

      崔雁竹坐得离他们近,听后深深皱起了眉。

      就在老李神色屈辱,正欲开口接受之际,她朗声,义正言辞地对高公先道:“不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章节2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