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章节2 ...

  •   崔雁竹条件反射回头,良好的修养让她第一时间礼貌道:“您好,我在……”

      话说一半她紧急住嘴,泥土地就这点不好,走路几乎没有声音,自己下意识用了现代的普通话,这里的人怎么可能听得懂,自己还是先少说多观察吧。

      关大婶住在崔家隔壁,她是个好心肠的妇人,平时对这个头脑不大灵光的小女孩很是照顾,这会正要给在地里耕田的男人送饭,她哦呦了一声,仔细瞅了眼崔雁竹的下巴,还真是崔三妹。

      “你咋跑出来了嘞,病好点没有?照婶子看以后就把脸蛋露出来,成天遮着脸只露出个下巴多闷呐,来,关婶这里有橘子,给你一个。”

      说着也没指望崔雁竹回答,不容拒绝地朝她手中塞了个黄中带绿的小橘子。

      “谢谢关婶。”崔雁竹乖巧接过,脆生生回答道。

      她想过了,既然要在这里生活,就不能永远当之前的崔三妹,要让村子里的人逐渐认识到她已经好了,不仅是身体上,更是思维上的。

      “这孩子……”关大婶探手抚上崔雁竹的额头,直念叨着破天荒了,“平时问十句话也不回答一个字,是不是还在发烧?”

      “关婶,我的病都好了,”崔雁竹扬了扬手里的玉米,当时崔母一共给了她两根,刚吃了一根,还剩下一根正好可以作为借口,“现在要去给我哥送玉米吃,婶子知道他现在人在哪吗?”

      “那你爹娘可得高兴坏了吧!”对面的人瞧着她眼神清明,思绪也仿佛一个正常人,感慨崔家这也算是苦尽甘来,牵起崔雁竹的手说:“你哥正耕地呢,婶子带你去。”

      崔雁竹跟着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逐渐回忆着在现代看过有关农林种植的书,崔家有八亩农田,对他们一家来说任务并不是很重,除了每年收割麦子的农忙之外,尚有余力做一些其他的活计。

      崔母会绣手帕到集市上卖,崔父和崔二哥偶尔也会帮着杀猪宰羊或者替人口少的人家收麦子。

      她想,他们家也许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比如将两种根系发展深度不同且不会互相影响的作物套种,还有加设大棚,以增加温度湿度的方式种出反季作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产值,还能丰富饮食。

      不过按崔家目前这个状况,加上土地肥力不足,植物的生长周期等问题,可能达成以上目的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突然,崔雁竹眼尖的发现远处有一个拱形的建筑,那样式她十分熟悉,但还是有些迟疑地开口:“关婶,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关大婶抬起头,“那个是窑炉,咱们周口县有个厂子,工匠们在这里烧些陶碗陶罐分到邻县去卖,许是赚不到银子,也就荒在了这里,不过这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事儿了,那块儿全是碎陶片,没什么人去。”

      很久以前有个姓盛的工匠无意中发现这附近的粘土烧制成功率极高,不易开裂炸窑,于是在这里建了一个窑炉,打算卖往各地。

      但恰逢灾荒,周边各州县穷得都要揭不开锅了,哪里会在意用什么东西装食水?讲究点的也许会买,不讲究的人家围着半烂的锅子也能吃,再加上陶器易碎,在古代道路多崎岖,运输不易,久而久之陶厂亏损严重,便不做这个生意了。

      崔雁竹浑身一震,陶瓷……

      “麻烦关婶帮我把玉米带给我哥,我还是有些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把橘子揣到袖子中,崔雁竹果断打算自己探索一下那里。

      “哎好,去吧去吧,赶紧躺着休息。”

      一路顺着窑炉的方向走去,崔雁竹思绪纷乱,虽然自己很熟悉陶瓷器应该如何制作,如何烧成,可是平心而论,自己并不热爱这份祖上传下来的技艺。

      在前十几年的人生中,她始终想不通家中所有亲长对瓷器的痴迷,那是一种近乎狂热的态度,狂热到可以废寝忘食,日夜钻研,为了一个器形争论不休。

      即使有专业的工人在一旁掌握温度,控制时间,他们还是会连续好几日蹲守在窑炉旁寸步不离,因而错过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她的生日,毕业典礼,工作室剪彩仪式,他们一次也不曾来过。

      上坡走得吃力,何况崔雁竹大病初愈,她撑着膝盖拾阶向上走,窑炉的全貌逐渐展现在她的眼前。

      被熏黑了大半的建筑矗立在前方,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打扫清理,野草和植被遍地,还被低矮的灌木遮住了一部分,崔雁竹走近扯掉杂草,发现这座陶窑是经人为破坏过的,也许是之前工匠撤离的时候不想让他人用此牟利,所以有损坏的痕迹。

      探头从火口往里看,窑室下方有一个火膛,位置较深,她伸手往下摸了摸确认火道的数量,受手臂长度和姿势的局限,只能粗略估计大约有三四股。

      崔雁竹收回手一看,满是草木灰,还有几块木炭碎屑,围着整体转了一圈,发现窑壁的上部有往里收缩的趋势,总体样式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窑很像。

      旁边有一个满是晾晒板,但没有墙壁的木制小屋,崔雁竹走近捏起下方几块被风吹落破碎的小残片,碗壁厚薄不一,没有纹饰,看来这些都是还未修形烧制的陶碗,大概是当初走得匆忙所以舍弃了许多。

      崔雁竹用指甲敲了敲残片,几乎没有的金石声让她想起家中无处不在的精美瓷器,比起那些珍品,还有专业化的设备,这里显然太粗糙简陋了。

      她长叹一口气,小崔妹妹这羸弱的身板种地肯定是不行,指不定两锄头下去能把腰闪着,还有绣帕子织布这种,自己从来没接触过,她的大学专业是金融,在现代或许是个香饽饽,但这在古代根本没用处啊。

      唯一会的,就只有玩泥巴了。

      崔雁竹捏碎手上的东西,脆弱的残片瞬间在她手上化作齑粉,“想摆脱这些泥坯子做的易碎品怎么就这么难哪。”

      这里的烧制条件显而易见的差,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只能先找个时间过来试试。

      不知道这个世界属于中国的哪个时代,还有购买力什么的,得找个机会探一下崔母的口风,有个大概的估算区间。

      “三妹!三妹你在哪儿呢——”

      崔父今天专程去了村长家商量卖地的事情,正要盖手印的时候崔母赶来告诉了他崔雁竹的现状,立刻转身回家,而田中收到了关大婶捎带玉米的崔二哥知道妹妹苏醒,也赶忙往家里跑。

      几人里里外外翻遍屋子没有找到崔雁竹,以为她又出了什么意外,都出门来找。

      好在崔雁竹听力比较好,察觉到有人在喊自己,当即回头大声道:“我马上回来,别担心——”

      一家人汇合之后,崔父提着一个布袋,单手捏着崔雁竹的肩膀转了一圈,皱着眉头道:“还行,没伤着,下次别乱跑,有野狼叼孩子。”

      崔母情绪比较外露,当即紧抱着她:“你要吓死娘了,没事往窑厂那里跑什么呀,万一再磕着头,昏迷个十天半个月,那我和你爹,还有你哥哥姐姐可怎么活啊!”

      崔雁竹靠在她的肩头,“我有点好奇这个大物件是什么东西,所以过来看看,吓到你们了,对不起。”

      “老天开眼,妹妹终于正常了!”崔二哥在后头听到她的话后激动得跳了起来,“娘你都抱多久了,快松开让我看看。”

      崔雁竹出生的时候爹娘每天都在忙,崔二哥比她大四岁,所以她基本上可以算是崔二哥带大的,虽然妹妹很少说话回应他,但兄妹俩感情很深,二哥说什么她都会好好听着。

      看三妹诚恳认错的这个样子,他们满腔欣慰,有说有笑地带着她回了家。

      村子里没有秘密,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没一会的功夫关大婶就把崔家那丫头病愈,头脑也变清爽的事儿传了个遍,手上没什么要忙的村民都跑了出来,站在村口张望,崔雁竹趁着这个机会悄悄记下了他们的样貌和称谓,方便以后相处。

      痴傻变正常这样的事稀罕得很,那会大家都觉得崔雁竹没救了,想不到能从阎王那里把人给抢下来,还有额外的收获,他们好奇地追着崔雁竹问了一堆问题。

      “崔家丫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还认得我不?”

      “以前的事儿还记得吗,会不会全部都忘光?”

      “变聪明是什么感觉,你说我要是现在跟你磕在同一个位置,能不能考上童生?”

      “……”

      崔二哥不胜其扰,挥了挥手驱散道:“都别问了,我妹妹正需要休息呢,快回去耕田,喂鸡喂鸭,咱改天再聊。”

      崔母挽着崔雁竹的胳膊,轻声询问她还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崔父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变凶的神情表达了一切,村民们也知道现在不是问东问西的时候,都体谅的离开了。

      心里发暖,原来这就是正常的家庭关系,会在发现自己不见了的时候出来寻找关心自己紧张自己,一家人说说笑笑。

      而不是视若无睹,把自己当作空气,面对自己的控诉永远沉默,永远三缄其口。

      回到院子中,崔雁竹对着摇摇欲坠,还四处漏风,不知道漏不漏雨的茅草屋皱起一张包子脸。

      看来目前解决住房问题才是最要紧的,夏日夜里不冷,可是冬天的温度太折磨人了,那一床薄薄的旧棉被不一定能帮他们顺利地渡过冬天。

      她暗暗握拳,决定了,先建房后修路,一定要带这里的家人过上鸡腿吃一个扔一个的好日子!

      手里得先有点银子,崔雁竹犯了难,说起来确实容易,可银子该怎么赚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章节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