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章节14 ...

  •   三日期限到的那天半夜下了点雨,所幸很快就停了,没有耽误关叔出摊。

      崔雁住坐在板车上扶着两个装食材的木桶,防止里面的东西洒出来。

      让关叔一个人吃力地推车让她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便说:“叔,我还是下来吧。”

      “你个小孩坐着就行了,要走两个半时辰呢,这么点大能有多重?”关叔制止了崔雁竹的动作,还松开一只手挤了点肌肉给她看,表示单手推车也不在话下。

      关婶也说:“是啊,平时还要时不时扶那两个大桶,今天有三丫头在,都不用操心它们了,你就坐着吧,和叔叔婶婶还客气什么?”

      听他们这么说,崔雁竹也只好安安生生坐着,早晨出门气温舒适,日头还没有晒起来,微风刮到脸上的时候还带着点夏日里独有的植被香气。

      到了摆摊的地方,街市上已经有几个人在逛了,崔雁竹仔细一看,竟有两个食客等在关氏瓦罐汤的位置旁。

      想不到关叔生意好得这样厉害,还有人特意早期等着。

      “欸,来了来了,关老板今日可是晚了半炷香呢,我上值都快来不及了。”其中一人说。

      关叔把蒸笼搭上,摆开桌椅板凳,连连致歉,“稍等片刻,马上就能吃了啊。”

      崔雁竹在打汤的时候给每份都加了一块肉,待汤蒸热,端到两人的桌上,温声道:“给您二位的汤里多添了块肉,以表歉意。”

      今天确实是因为路滑的原因晚了一会,主动让利或者适当的优惠能增近顾客和摊主之间的距离,让买卖关系得以更加长久。

      那两位食客第一次见她,彬彬有礼的样子,又会来事儿,便扭头对关婶说:“大娘,你真是生了个好女儿啊,瞧瞧这,多懂事。”

      关婶笑着回答:“是吧,我这干女儿是不错,又伶俐又乖巧。”

      顾客来来往往,街市上人渐渐多了起来,可那陌生男子却迟迟不见出现的迹象。

      很快到了饭点,关叔他们平日里都是未时随便吃点填填肚子,只是今儿个还带着崔雁竹,得先紧着孩子。

      瓦罐汤毕竟不顶饱,关叔给了她十文钱,让她自己出去找喜欢的吃一顿,再用剩下的铜板给他们带点包子饼子什么的。

      崔雁竹小转了一圈,最终选定了一家馄饨店,店家效率挺高,包好的馄饨倒进锅里没一会就熟了。

      馄饨馅丰汤清,皮薄到能透出里面馅料的颜色,除了馄饨以外,碗里还加了两个小小的肉丸,崔雁竹一口咬下半个馄饨,是荠菜馅儿的,里头好像还加了一点木耳,舀一口汤喝下去,咸淡适中,味道鲜美。

      吃饱后,崔雁竹先去了一趟木制品作坊,学徒果然在里面。

      他的身旁坐着一个手里拿了个大蒲扇摇风的老人,学徒用刻刀给木块雕形状,那老人就时不时出言纠正一二。

      看来这就是学徒口中的师傅了。

      “城东城西打听了一圈,都说这刘老爷子做的木活最妙,只是我想做的东西有些棘手,不知道您能不能做出来啊?”

      “小丫头想买点什么?随便说,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老头子都能给你办到。”听崔雁竹这么说,老头子收了蒲扇,颇有些得意。

      崔雁竹往兜里摸了摸,很快变了脸色,茫然道:“我好像忘带图纸了,能否借您这里的纸笔一用,样式都还记着呢,再画一遍也省得回家跑一趟了。”

      农村家贫,一份大青白纸才九张,就要六十六文,也有便宜的,比如一份大纸三十几文,或者毛边纸一刀四十文左右。

      她虽然能接受这个价格,可是画张图纸最多只要两张纸,剩下的就浪费了。

      于是崔雁竹昨晚躺在床上时就在脑中仔细描绘好了所要做的陶车式样,只等今天默出来,让木匠师傅照做。

      “行,东西都在桌上放着呢,尽管用吧。”老头子也没怀疑,指了指放笔墨纸砚的地方,随后又躺回了椅背上。

      崔雁竹从善如流,坐下里以后抬手研墨画图,不一会就把图样画好,上面还标注了所需要的各处尺寸。

      老师傅拿到手一看,原本懒洋洋的神色一扫而光,这女娃看起来年纪很小,想不到画出的东西竟如此详细,他点了点右边的部分道:“这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一个传统陶车是很难单人操作的,需要在轮轴上方靠手摇或机械动力运转,崔家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农活,偶尔才能和她一起制坯,所以崔雁竹几乎算得上是没有帮手。

      她昨晚想到现代陶艺店里那种靠脚踩控制陶车速度的电器设备,如果能把驱动陶车的工作交给脚,就能空出两只手捏坯了。

      这种控制方式很难操作,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跑去院子里蹲了半晚上才想出来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改用钻木取火的结构,用脚才推拉“弓钻”,催动陶车的转动。

      “我自己瞎想的,肯定还有很多不足,”崔雁竹知道古代的能工巧匠也很多,谦虚地请教,“比如这里,我觉得用脚踩会更方便一点,您帮我再看着改改呗。”

      老师傅越看越感兴趣,眯着眼睛看了片刻后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了一支碳棒,在纸上刷刷几笔,又从学徒桌子上拣了两个木块,并一把刻刀。

      不愧是做这一行二十来年的木匠了,小模型在老师傅手中动的瞬间,崔雁竹就知道自己这脚力驱动型陶车有希望了。

      “丫头,看看,我就说吧。”老师傅抹了把鼻子上沁出的汗水,从开店开始,他一直都在做近乎同样的物件,都多少年没有做这种新奇的小玩意儿了,把东西搁在崔雁竹眼前,骄傲的微仰起头。

      崔雁竹把东西捧在手里,好话不要钱似的夸赞道:“哎呀呀,真真是精妙极了,看这灵巧的样子,您可太厉害了,我就知道没找错地方。”

      老师傅听得飘飘然,直到身后传来自己小徒弟没憋住的轻笑声,立马清了清嗓子,“说正事,一个陶车二百六十文,也有一百二十五文的,加上你这种架子,需要另收三十五文。”

      “哦对,约莫一个月前接的那单还差一个陶车没做完,姑娘您如果要订的话,可能最快在二十天后才能拿到了。”学徒想起上月从裴家接的单子,提醒了一句。

      崔雁竹算了算手里的钱,她现在一共有三百八十七文,足够买最好木料的陶车,陶车一用就是好几年,没必要省这个钱,于是说:“我要二百六十文的那种。”

      将钱递过去的时候老师傅却没有收,就在崔雁竹要出声询问时,他迟疑地说:“丫头,我能把这个机关用在别的物件上吗?”

      虽然他改进了一些,但是最先想出用脚制动的人终究还是崔雁竹,跟他以往做的那些还是有些微的不同。

      就拿这次裴家订的几个陶车来说,一旦把这种方式推行给他们,自己便可多挣一百多文,日后更是会有源源不断的单子。

      “只要你同意,这陶车我老头子做主,只要你出一百文。”老师傅用手指比出一个“一”,静待崔雁竹点头。

      可出乎意料的是,崔雁竹没有同意,“抱歉啊,我不能答应您。”

      说实话,其实老师傅说出一百文的时候她还是挺心动的,但是转念一想,商人重利,如果这个机关不能在日后产生更大的价值,那他也不会提出来。

      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做瓦片陶罐,肯定还会再烧出更多精美的陶器瓷器,卖给更多的人,自然也会遇到竞争者。

      刚才,还有上次,学徒都提到有人也同样订购了陶车,这就代表,有人也想要在周口县拉坯制陶瓷,且从数量来看,很大概率是一个窑厂所订。

      她不能在创业未半的时候给别人把装备升级了,要不然,自己或将永无出头之日。

      在现代,崔雁竹一出生就有崔氏的股份,每年还要和父母兄姐一起在公司听报告,生意上的事难免接触了一些,所以她知道这个授权是万万不可以交到别人手上的。

      老师傅被回答意外得挑了下眉毛,收下了崔雁竹给的二百九十五文,没过多久塞回她手里五文钱,“难得遇到个这么投缘的丫头,抹个零头,去买些饴糖吃吧。”

      后头的学徒探出个脑袋,问道:“师傅,您怎的从来没说过让我去买点糖吃?”

      “你要是像她那样讨人喜欢,我也不用愁得头发都白了。”老师傅转身戳了一下学徒的眉心,无奈道。

      他看崔雁竹年纪轻轻却这么有想法,虽然衣衫都被洗得有点褪色,一看就是日子过得较为清苦,可是能一下子拿出三百文。

      自己卖她个好,也算交上朋友,日后她万一转变了想法或是又拿来其他有意思的图纸,五文钱而已,算不得什么。

      崔雁竹和老师傅约定好了取陶车的时间,买了炊饼和两个豆沙馅糯米糕后回了关氏瓦罐汤的摊头。

      她离开以后,学徒问老师傅:“您不是前两天还做过差不多的机关吗,问她答不答应做什么,就是直接用也无妨,她又不会知道。”

      “瞧着有点投缘罢了,是个乖巧的丫头。”老师傅难得笑了笑,不过转瞬即逝。
      *

      因为等老师傅做模型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崔雁竹有些担心关叔关婶饿急了。

      最主要的是,结合小学徒说的话,她对那个陌生男子的身份有了其他的猜测。

      要证实这个猜测的话,她需要亲自见见那个男子顺便说几句话,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自己有没有错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章节14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