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不是说夫妻恋人间都有个七年之痒的问题嘛,我确连一起经历七年之痒的人都没有,情感经历为零。
      虽说母胎单身二十多年了,但因为自身条件不错,从小到大身边喜欢他的人其实不少,每个人表达心意的方式好像不尽相同,都没有在我心里存在多少印象。
      处于当时的环境中,个人思绪是放空的,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心态,好像没遇见看对眼的人可以解释一切,但怎么才算对眼的人呢?
      我也想过要不要踏出一步试试看,但心里面那隐隐约约的不对劲迫使自己顺其自然,难道这就是佛系人的爱情观念?
      我感觉在个人的起点上,这二十多年的人生过的就哪样吧,父母大学教授,往上数几辈不少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在传统观念里就是一整个书香世家。
      父亲给我取名为漾,意指美好、柔美、有才华之义。姓顾名漾,顾漾这个两个字不出意料会伴随我一生。
      但从小到大就觉得父母工作可真忙,还好本人够坚强,属于不需要操心的类型,甚至说吃百家饭长大的也有道理。
      因两位教授理想是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所学,导致对我的关注度一直处于一个中下的水平,但毕竟学校里面的教职工,家属那么多,大家邻里邻居关系又好,加上我从小到大这个长像非常具有欺骗性,属于基因完美继承的那一批人,导致小时候那个肉脸可没少被捏,大眼睛不说话无辜的看着你,谁的心不软。
      所以有一半时间是今天去这家蹭个饭,明天去那家吃个零食,虽说不是自家孩子,但特别乖巧可爱,大家不约而同想把我养的白白胖胖,吃着吃着也就长大了,跟身边的同领小伙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长大后闲得无聊我还问过,总而言之就是有人跟你抢饭,你们不隔应吗?大家青梅竹马的默契就来了,回答大差不差,因为你长的好看啊,那么可爱看着就想撸,多吃点才可以白白胖胖的…
      果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分年龄…
      因为大家的照顾,感谢之意就体现在逢年过节的送礼上了,每年我都是左手托着一袋右手托着一袋,夹在中间抬头看着两方的“人情世故”。
      “谢谢谢谢谢谢,添麻烦。” ,“不不不,也吃不了几口饭,而且跟我家孩子一起玩也有个伴。” 别说整体而言为我父母减少了很多负担。
      因为从小处于一个比较开放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一直住在学校里面的家属楼,教授两虽然对我是放养模式,但学习上还是抓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感谢父母的优良基因,我话不多,但脑子灵活,从小到大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学霸那一类人里面,肯定有我的一个位置。
      就是看着挺优秀,但确实没有多崇高的理想。
      比如学生时期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老师问同学以后的梦想是什么啊,成为科学家、成为医生、成为外交官这样的答案比比皆是。
      小孩子嘛,今天是这个,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了,不管是一时的口号还是后续真可以坚持下去,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说出个大概。
      其实我真的有认真思考过,但也回答不出来个所以然,还别说当时年纪轻轻的我已经有良好的思想觉悟,觉得梦想什么的虚无缥缈,费脑子想这一出实在有点累。
      但因为老师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鼓励我说一个出来,我只能向家里靠拢,说了个老师,这答案一出老师的眼神不可慰不欣慰,虽然我看来看去觉得老师对待每一个同学的答案眼神都差不多。
      然后我就随波逐流?虽然随波逐流这个词在我这顺风顺水的人生中显得不是特别严谨,但大体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中考接着高考,高考分数在我平时的正常水平线,反正国内名列前茅的选择不是问题。
      要说什么大学,当时我想着啊,自己从小进进出出的学校不就可以嘛,这样就省了收拾这奔波那的麻烦了。
      父母对我的很多选择会给建议但不会干涉,但我心里面这嫌麻烦的想法肯定不能说啊,最后还是顺理成章,父母任职的学校成了我的选择,走来走去还是这个舒适圈。
      过程好像没什么变化,仍然成绩优异,大家赞不绝口,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中间的过程不多赘述,后面我选择了读研,这对我来说也是在规划内的选择。
      不同的是,我没有选择本校,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选择了一所北方的大学。
      以前从这奔波去另一个地方不是嫌麻烦嘛,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懒,虽然这个选择,对我个人而言,是存在一点冲动的,但冲动的原因,不可说不可说。
      父母是支持的,认为多出去走走看看是非常好的。朋友是惊讶的,整天说舍不得舍不得,你出去不适应北方的气候怎么办,照顾不好自己怎么办…
      真想每个人来一个大兜比,我又不是生活不能自理。
      ……
      大学的林茵路上长着两排树,又高又大,遮天蔽日,始终如一为走走停停的学生遮阳挡雨。
      我从小到大住的职工楼就在旁边二楼,小时候萝卜头的我经常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就觉得阳光可真刺眼,后面长大一些就经常想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看看外面的太阳,但实在不能久看,眼会瞎…
      它没有挡住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却在下午四五点开始,太阳准备下山时,精准的挡住了直射到我房间的阳光。
      这时候的阳光强度已经减弱到让人舒服的程度,每次下课我坐在房间书桌前,总喜欢分神看着对面,透过林荫树圆溜的光圈一点点下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果然恒古不变的小学问题能经久不衰证明还是有道理的,我这不就按照曾经那个问题的回答,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校当了老师,继续攻读博士,兜兜转转一下子就过了好几年。
      每天的日子普通又繁忙,工作和学习占大多数时间,空闲时间跟朋友相聚不多,毕竟大家都各奔东西,能见面的机会属实有限,还没有和学校里面的“老朋友”下下棋多。
      房间下午的阳光渐渐被遮挡,这时的我一般喜欢吃完饭后出来溜达溜达或者跑两圈,除非刮风下雨,不然各个田径场上学生,小孩,老师都不少,这个画面和氛围让人很舒服。
      回来这个我熟悉的地方,仍然还是在一个不大的圈子里,春夏秋冬,现在都轮到我见证学生在这个时期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了。
      田径场半个小时的慢跑后,我停下来进行了腿部的拉伸,拿出手机看了下消息
      同是老师的孩子,我发小兼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林谦进行了信息轰炸,铺面而来十几条消息,这倒符合他私底下跳脱的性格。
      一点开,看到的信息让我愣了一下。
      林谦:“我们大学时期很出名的那个学长,高我们两届的,叫林域的,你还记得吗?”
      林谦:“不是说他一直待在国外吗,听说回来了。”
      林谦:“好像学校邀请他作为荣誉校友回来演讲,那你说他会来参加百年校庆吗?”
      回过神,看着这个名字,顾漾陷入了一些回忆,记得他们曾经有交集。
      翻看完信息,是因为距离中大百年校庆还有一个星期,作为校友都可以回来参观母校,毕竟顾漾是学校老师所以林谦正问我一些情况。
      林谦:“百年校庆还是比较隆重的,很多校友应该都会回来,到时候应该挺热闹,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就搬出学校了,上一次回校看我爸妈还是两个多月前呢…”
      “那个林域...”这几个字顾漾打的不快,但纠结了一会不知道后面应该说什么,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删除。
      “林域吗,没有多少印象了”发送的时候,顾漾竟感觉松了一口气,消息回的也快。
      林谦:“一整个期待住了!”
      林谦:“林域学长大我们两届,后面大学毕业不是申请了国外的学校去深造了吗,据说现在在华尔街混的风生水起,就校友群里面时不时提起他的消息,那些风光事迹还是经常在各位八卦友人之间讨论的,所以学校应该不会放过他,正好有消息他回来了,话说你们两个都不在学校各种群里面。”
      林谦:“咱们高中时我还在大学校园内见过他好多次,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学校遇到他,但我记得大二时你不是还跟他一起参加过辩论赛,没有印象了吗?”
      顾漾想了想回:“真没有多少印象了。”
      能有什么印象呢,只不过是机缘巧合成为队友参加了一场比赛,除此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交集。
      回完这个消息,按了手机,没多少兴致再看林谦回了什么。
      但不能阻挡手机屏幕显示的微信信息提醒,顾漾突然觉得手机关了静音是个明智的选择。
      学校关于迎百年校庆的各种安排对顾漾没有什么影响,学生课还是得上,但看着学校的变化,还是有点期待,虽说看习惯了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但百年校庆还是仅此一次。
      就是这段时间,每到夜晚,一向睡眠质量良好的顾漾,做梦比以前频繁了很多。
      梦里的情节模糊又熟悉,如老电影般重复着,醒了后,即恍惚,又感到疑惑,想抓住又抓不住什么的坠落感。
      据林谦说,越靠近这一天,各个群里面讨论的就越热火朝天,这个说期待,那个又说要出差来不了非常可惜。
      各个话题此起彼伏,其中穿插着林域,这个名字这段时间听到的频率有点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1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