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决裂 ...

  •   陆执安不知道自家亲娘去跟妹妹说了些什么,反正等他再从房间里出来时,她已经蹦蹦跳跳地等在院中了。

      他们这边刚做出已经收拾好了的模样,一队人马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然后把东西都接手了过去。

      再之后,陆执安一家四口人,只需要坐在专用的马车上,跟着车队一起进宫就行了。

      这还是陆执安第一次坐马车,倒是有几分稀奇。

      只是马车上的体验并不算美好,颠来晃去的,时隔十余年,他竟然又体会到了晕车的滋味。

      .

      先帝的棺椁在宫中停灵四十五天,等到一切全部尘埃落定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初。

      因为陆老爹夫妻俩和先帝之间的恩怨,所以两人对于先帝的丧事虽然不至于不尽心,但也没有真的给他办得多盛大。

      以陆老爹的想法来看,有那钱给他大办葬礼,还不如省下这些银子,用来整顿朝政、补贴随时有可能因为天灾而陷入危机的灾民们。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子孙,一家四口还是要老老实实给先帝守灵的。

      于是,陆老爹和妻子孟梓华每天都会在灵堂守上一炷香的时间,然后借口宫务/政务繁忙,匆匆离开。

      一同离开的还有小公主陆风致,她毕竟只有四岁,在皇嗣稀缺的时候,谁也不敢拿一个四岁小孩子冒险。

      于是“倒霉”的就只剩下了陆执安这个已经十岁出头、身板还算健壮的皇子。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也只需要每天在灵堂里守半个时辰而已。

      甚至每天守灵的时候,跪在陆执安身后的大臣们还要看着他膝下那足有十余寸厚度的暄软蒲团。

      同样在跪灵的大臣们看了看自己不过两寸厚的蒲团,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们还愿意让殿下过来守灵就已经是念在祖孙亲情的份上了”,以安抚自己想要上前指手画脚的冲动。

      毕竟,谁家的孩子给爷爷守灵还有这待遇啊?

      但是想到当初先帝对新帝夫妻俩做出来的昏聩事迹,无论是谁,此刻都说不出指责他们的话。

      大臣们看着明显要比他们厚上不少的蒲团……不,蒲柱,止不住的眼角抽搐,最后只能撇开视线,来上一个眼不见为净。

      更何况,能混在官场上的大多都是人精,再不济也是个会察言观色、顺风而行的,没有谁敢对这个情况出言置喙。

      他们这位新上任的皇后,可不是以往那些以夫为天的内宅妇人,当初这位小皇子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她就敢带着孩子在刺客包围中杀进杀出,一路护着新皇脱险。

      皇后这护犊子的个性和她父亲如出一辙,他们要是敢随便让她的宝贝儿子受委屈,她就敢让他们老母在宫中没脸。

      谁敢赌?

      懂事的闭了嘴,不懂事的没风可跟,于是灵堂之上安静的有些诡异,只有间或传来的抽泣声和火盆中火焰噼啪的声音响起。

      跪在最前面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周围没有人,陆执安甚至还能找到空隙闭上眼眯一会儿。

      他这些天来因为要突击学习宫廷中的各种礼仪和注意事项,晚上睡得晚,又每天一大早就被薅起来,睡眠时间实在是不足。

      学习的时候还好一些,因为在一对一教学,他也能打起精神来,但现在在灵堂里安安静静地跪守,他这困意顿时就涌了上来。

      像往常一样,陆执安只在灵前跪了半个时辰,就又被凤仪宫来的女官给叫走了。

      凤仪宫是皇后寝宫,在举行完登基大典之后,皇帝皇后就分贝入主中正殿和凤仪宫,不过更多的时候,陆老爹忙完之后还是会直奔凤仪宫而来。

      那冷冰冰的中正殿有什么好待的?哪里有他之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候舒服。

      现在睡惯了的炕头虽然没了,但老婆孩子都还在不是?

      所以当陆执安到了凤仪宫时,看到的就是正在陪陆风致玩的父母。

      “爹,娘。”陆执安象征性地行了个礼,然后凑了过去。

      倒不是他不知礼,不称呼他们为父皇母后,而是陆老爹和媳妇儿一致认为,叫父皇母后太生分了,还是叫爹娘听着顺耳。

      他们都这么要求了,陆执安也只能就这么做,即便是礼部的官员总是忍不住念叨这样不合礼制,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安儿来了啊,那就让人传膳吧,吃完饭你们父子俩好好聊聊。”孟梓华看着自家儿子,笑眯眯地说。

      在这种事情上,陆老爹向来都是听从自家媳妇儿的,所以默认了她的安排。

      因为还在孝期,所以一家人的餐桌并不算特别华丽,除了一碗陆风致的蛋羹以外,其他的都是素菜。

      但是御膳房向来最擅长用一堆山珍海味去衬托一种食材,看到一盘类似于开水白菜的蔬菜时,陆执安眼皮微微一跳,不过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用膳结束后,孟梓华陪陆风致玩了一会儿就去哄她睡觉。

      陆执安和陆老爹则是去了凤仪宫的小书房。

      陆老爹并不是每一顿饭都在凤仪宫里吃的,初初接手一个国家的政务,又是在远离朝堂这么多年后,即便是年少时就已经有了贤名的陆老爹,此时也难免有些忙乱。

      今天他过来,主要还是为了立储的事情。

      太子是一国储君,也是江山未来的继承人,定下太子人选向来都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不过陆老爹只有陆执安一个儿子,自然也没有其他的人选可以纠结,储君之位是必定会落在陆执安身上的。

      而作为江山未来之主,太子的册封典礼自然不能马虎对待。

      但是陆老爹也知道,他这个儿子平日里最不耐烦的就是一些没有必要的礼仪流程。

      前段时间的登基大典,如果不是对一切都还不太熟悉,并且以他的身份不可能不去参加,只怕他也想要撂挑子。

      那么太子的册封典礼,他们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流程了。

      陆老爹曾经也是当过太子的人,虽然当初那次典礼距离现在年代久远,但他依稀还有一些印象。

      反正……那个繁琐程度显然是不符合陆执安心理预期的。

      为了避免他到时候再跟礼部的人闹了幺蛾子,他觉得还是提前和自家的大儿砸商量一下比较好。

      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这一次碰面。

      先帝已经停灵四十五天,明天就正式下葬皇陵,也是时候把册封太子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陆执安听了自家老爹的话,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当太子这件事早就是他们一家人心中的共识了,现在不过是来讨论一下删减流程,何必大惊小怪。

      陆老爹早已经让人把历代太子继位时的礼仪规章都规整了出来,今天来凤仪宫的时候让近侍何书也一并带来了,这会儿他直接拿给了陆执安看。

      陆执安也不客气,对着记录一通比划。

      当然他不知道,当这份修改后的规章交到礼部尚书的手里时,对方都快要哭出来了。

      这……这么简朴的册封仪式!他真的不会得罪太子吗?!

      虽然说现在这些决定都是太子自己的意思,可难保他未来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不会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啊QAQ

      不仅仅是礼部尚书,其他大臣们也都有些意见,觉得这样不够庄重。

      不过陆执安和陆老爹也有应对方法,别问,问就是先帝山陵崩不久,太子及后宫众人仍在民间所说的孝期内,虽说宫中向来都是以日易月,但为国丧让路实属应有之义。

      而册立太子只是为了江山稳固,也是为了安先帝在天之灵,不过是减免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利用先帝丧事这件事,陆家四口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尤其是陆执安。

      这主要还是因为在他们一家人进宫当天晚上,父子俩在陆老爹年轻时住过的东宫抵足谈心时,就已经给他讲了当年他离宫之前的事情。

      .

      陆氏皇族从开国至今已传了四代,陆老爹是第五代,陆执安是未来的第六代。

      在先帝之前,陆氏连续三代皇帝都是一脉单传,能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一人不说,连公主都从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所以,当初先太后生下陆老爹时,满朝上下都认为这将会是这一代唯一的继承人,也是最合乎礼法的继承人。

      于是,顺理成章的,陆老爹就成了新任太子。

      却没有想到,先帝不知道是天赋异禀还是怎么的,竟然在后来的二十年中陆续生出了十几个儿子,且都出自后妃。

      先太后在生下陆老爹后身体不太好,坚持到他八九岁的时候终于还是病逝,所以在他成年前的那些年里,日子过得着实不太好。

      尤其他已经是太子,是前朝后宫中所有有子嗣的妃嫔及其背后家族的眼中钉,又没有亲娘护着,虽说还有母家,但对于宫中之事,他们也是鞭长莫及。

      先帝呢,儿子多了也就不像是他小时候一样在乎他,于是连着近十年的时间,陆老爹的生活都极其混乱。

      而同时,作为太子,他还要担负起比其他皇子更加重的学习任务,整个人可以说是不堪重负。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陆老爹被指婚。

      太子是江山的继承人,太子妃就是未来的国母。

      先帝虽然渣,但在这方面还是拎得清的,于是给陆老爹选了方方面面都不差的镇国公嫡长女孟梓华,也就是现在的这位皇后。

      或许在定下这个人选的时候,他心里对陆老爹还是有一些舐犊之情的,毕竟满朝皆知太子文弱,母家也不是多么强盛的家族,选一个娘家强势的太子妃,有助于他在未来登基继位。

      奈何,人的想法总是会变的。

      随着太子一日日长大,大婚之后又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先帝对太子的忌惮也越发深厚。

      太子大婚之后休了三天的假,这三天时间里他和孟梓华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而在那三天之后,他就开始为了出阁做准备。

      孟梓华也不愧是镇国公府的长女,在太子的支持下,并没有用多久的时间就已经掌控了东宫上下,完全做到了当初先帝给她的预期目标。

      而就在这期间,太子开始出入朝堂,一身才学也开始展露,逐渐引来了先帝的忌惮。

      东宫大婚半年后,太子妃有喜。

      皇室又将迎来下一代的长孙,满朝文武都为之庆贺。

      偏就在这个时候,当时的贵妃,可以说是光明正大地给先帝吹枕头风,说太子大婚至今,宫中仍只有太子妃一人,容易酿成专宠之祸。

      且太子妃已有身孕,接下来可是有大半年的时间无法侍奉太子,这……于理不合。

      这是时下人们的固有认知之一,先帝也没觉得她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甚至还夸赞了她的德行,说她虽然是庶母,但对待太子极为慈爱。

      然后转头就给太子赐了两个美人。

      陆老爹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直到和孟梓华成婚后,才算是重新有了一个家。

      这时两个人刚刚成婚半年,但感情已经处的相当好了,自然是不愿意平白无故的家里就多两个陌生人。

      而且他知道,眼下能有两人,未来就能有五六七八个。

      独自生活的十年和幼时的经历,让他厌极了嫔妃一堆互相倾轧的生活,自然也不希望未来的自己也会面对这样混乱的一个家,于是干脆就拒绝了先帝的赏赐。

      然而这个时候的先帝本就因为太子在朝中声望逐渐提高,对他心存忌惮。

      他这一拒绝,就被先帝认为是对自己的忤逆。

      于是很快,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皇帝开始不待见太子了。

      这就给了陆老爹那些年纪相近的兄弟们一些不切实际的野望。

      这一段故事陆老爹没有给陆执安详说,只提到了最后的结果。

      在被先帝忌惮愈加深重时,他遭到来自弟弟们的联合构陷,被禁军围了东宫,险些死于那场斗争,是太子妃揣着肚子里当时已经七个月大的陆执安,一人一剑在禁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将满身是血的他带到了先帝面前。

      当时太子的明黄色衣袍上沾满了亲卫们的血,太子妃赶到时,太子身边的亲卫已经仅剩下寥寥几人,但凡她到的再晚一些,只怕是陆老爹就活不到现在了。

      不知道是不是太子夫妻满身是血的模样吓到了先帝,他总算是一改先前昏聩的模样,认真调查起了这场风波的经过。

      但陆老爹早已经在这些年的争斗中厌极了这样的生活,即便是先帝将参与构陷太子的几个皇子都贬为庶人,也依旧没能拦下他脱离皇室的决心。

      因为太子妃救驾时动了胎气,夫妻两人勉强在宫中多待了一个月,然后就带着不多的行李家当,去了大树村。

      临走之前,他还送了先帝一份大礼——他们离开京城的那一日,陆老爹用自己为数不多的人手,将他脱离皇室的原委写成告示,撒遍了整座京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决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