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后事 ...
-
后半夜,大火终于熄灭,姬发遣了亲卫上去查看,亲卫从上面抬了两具尸骸下来,还带下来一张图,“在后殿位置寻得这二人,一人身上披此图”。
姬发借着火光仔细打量尸骸,看见其中一具戴着帝王的冠冕,心里松了一口气,看另外一具尸骸时,却吸了一口凉气:另一具尸骸的手上戴着象征着王后权柄的玄鸟白玉镯!
倘若这是妲己,那在王宫之中化为狐狸的又是谁?分明与妲己长的一模一样啊!
而他已命人宣扬妲己是狐妖变幻,如今改口,岂非失信于人了?
姬发顿时觉得心乱如麻,姜尚也看了出来,他俯身把玄鸟白玉镯从尸骸上取了下来,若无其事的袖进袖子里,然后拿了那张图看了看,呈给姬发:“此图火烧不化,应该是件宝物,看上去与太王推演的卦有几分相似,。”
姬发心不在焉的扫了一眼,看见“洛书”二字,不以为意,说:“回去以后呈给父亲便可。”说完,就不做声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姜尚笑说:“这两具尸骸一具是帝辛,另一具看不清楚模样,亦无凭证,应该是彩女寺人之类,大王不必劳心了。”
姬发一愣,姜尚又说:“帝辛无道,赴火而死,请大王依礼行事。”
姬发恍然大悟,微微颔首,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弓箭、轻剑、黄钺,他先挽弓向着鹿台连射三箭,然后下车,以轻剑击残骸,最后用黄钺斩下了帝辛的头颅,姜尚将帝辛的头颅收起。
姬发示意离去,众人就跟着走了,待到天亮的时候,叔旦又来了,他带来了几个士兵,还有三具棺椁,分别把帝辛、妲己和崇侯的尸身放了进去,叔旦命人将装有帝辛的棺椁送往安阳。然后寻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葬了妲己和崇侯。
士兵一边挖坟,一边忧虑:“姜太师的意思是将这二人扔到荒滩,您安葬他们,难道不怕大王发怒吗?”
叔旦说:“我按礼行事,大王为何要发怒呢?”
士兵们人人称服,亦感叹商王当年何等显赫,如今却落得凄凉下场。
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厢姬发回到了王宫,就有人过来禀告,说发现了自尽的次妃,姬发于是前往那些次妃的宫室,依旧是先射三剑,以剑击尸身,再用玄钺斩首。
最后,帝辛的头颅挂在一张很大的白旗上,次妃和狐狸脑袋挂在一张小白旗上,两张白旗都悬在王宫的大门处给众人看。
大势初定,姬发想起那位神秘的凤里女君,于是命人打听下落,辗转一番,终于有人来报“女君随军出征,不见了踪影,女君的妹妹被帝辛赐死了”,姬发闻言叹息了许久,命人继续“寻访女君”,还让人寻得“凤里女君之妹”的坟茔,修整装饰,又命人精心制作灵位,送往周地宗庙供奉。
此时,逃散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家园,他们看见了那个烧焦的头颅和狐狸脑袋,十分困惑,姜尚派人解释说帝辛自焚而死,王后是狐狸精变的,百姓听了,面上点头,不少人私下说是假的,“大王其实没有死”,“狐狸哪里能大变活人”云云,还有人半夜祭祀帝辛,嚎啕“先王短折而死!悲哉悲哉!”
姬发听到了这些流言,十分不爽,召了周室大臣议论帝辛的谥号,以免夜长梦多。
叔旦建议用灵字,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怪曰灵,姜尚觉得不妥,说大王之前声称帝辛不喜祭祀,用这个号分明把大王的脸打的啪啪响。
叔旦说:“大王说的是不祭祀神明祖先,和鬼怪不是一回事啊。”
姜尚咬死不肯,姬发不欲他二人争吵,索性自己决定,定下了一个“纣”字。
贱仁多累曰纣,残义损善曰纣,姜尚心满意足的说骂得好,叔旦想起帝辛的德行,也就同意了,从此盖棺定论,帝辛称纣王,遗臭万年。
议论了帝辛的谥号,姜尚又说起民间流言纷扰,姬发想起这事就头痛,问众人如何是好,姜尚想了想,说:“百姓不知帝辛失德,陛下宜教化万民。”
姬发说:“两军阵前,朕已宣了帝辛六条罪状啊。”
姜尚道:“商人酗酒,妇人干政,自诩天命等事,古来便是如此,至于纣王拔擢奴隶而摈弃宗室亲贵,不敬神明祖先,诸侯在意而百姓不在意,自然流言不休。”
姬发诚恳道:“太师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