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情愫漫溢(四) ...
-
回到万州刺史府,正巧赶上今日放粮的尾声,还剩下一些百姓在排队领接下来一周的口粮。
这次他们很有秩序,很安静,见到他们回来还会朝他们打招呼。
魏扬亲自参与施粮,面带慈善的笑意,对每一个领粮的百姓进行心里安抚。
闲暇之际他看见段程等人已经返回,这才放下手中的事情交给下属,走到他们面前拱手行礼。
段程等人先回之一礼,随后段程开口询问:“魏刺史,这几日万州的状况如何?”
魏扬笑着应答:“已有好转。”
段程点头,“水利史抵达了吗?”
“今日卯时便已抵达,现已开始对大坝进行修缮和改良了。”
李绾莺点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进行,现在魏刺史可以不用太过忧心了。”
魏扬捋了把胡须,挂笑回应:“是啊,有望恢复正常,百姓也就不用再受苦了。”
李绾莺挂笑点头回应。
“诸位可有用膳?”魏扬看着他们。
段程等人摇头。
“老臣这就命人去安排膳食。”
“有劳了。”段程颔首。
李绾莺等人也颔首道谢。
---
“老臣等人已用过膳,就不陪诸位了,诸位慢用。”魏扬拱手后离开。
案面上摆放的依旧和之前那般的粗茶淡饭,起初李绾莺确有些不惯,毕竟在宫中锦衣玉食不曾间断。不过吃久了也就习惯了,因着这次饥荒她也体验到了什么是平民百姓的生活。
李绾莺拿起木筷看着冒着热气的菜肴,夹起一块蘑菇不自觉地看了一眼一旁的段程。
他正端着碗筷不紧不慢地吃着,额角的碎发遮挡着他的眉峰,如墨般的眼专注于眼下之事。
李绾莺看着看着竟鬼使神差地将蘑菇放到段程的碗中,又自然地收回筷子撑着下巴笑着看他。
原本正要夹菜的段程怔住,端着碗的手也随之僵了一下,含着惊愕的双眼看向李绾莺。
不仅是他愣住了,凌隐也怔了一瞬但又很快变成看戏的模样。
李绾莺察觉到餐桌上的人全在看她,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而感到有些不自在,笑容也逐渐僵硬。
“这…这蘑菇看起来挺好吃的。”李绾莺忙着解释。
见他们几个人都还不动,依旧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她,她为了掩饰自己慌乱的情绪就拿起筷子给他们都夹了菜。
“你们也都多吃些。”李绾莺笑着看他们。
景恒的脸上没有惊讶和疑惑,反而很平淡,只是目光还落在她的脸上。
李绾莺注意到他,又夹了片菜叶到他的碗里,“看我做什么,吃呀。”
景恒托着碗底的手抖了一下,收回目光,平和地回答:“多谢公主。”
“哎呀,公主不必在意我们,就当我们不存在,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呗。”凌隐看了他们一眼,放下手中的碗筷,靠着圈椅,一手搭在案面上,一手搭在椅子的把手上。
李绾莺握着筷子的手紧了又紧,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你说什么呢,我又没想做什么。”
凌隐饶有趣味地“哦”了一声,刚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打断。
“好了,先用饭吧。”段程忽然说话。
凌隐扬着眉点头,“行行行,听你的。”
段程看着碗中李绾莺夹给他的蘑菇,从容地夹起吃下,目光扫过她的脸庞,瞧见她含笑的眼眸。
他兀自淡定地轻咳了一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没再看她。
李绾莺收回目光,嘴角止不住上扬。
过了一会儿,段程用完饭后忽然起身, “我去河堤看看,你们慢用。”
李绾莺看着他点了点头。
段程垂眸看了她一眼,点了下头就离开了。
“唉,这阿程跑的也真够快的。”凌隐抱着双臂摇头。
“你们两个关系那么好,你给我讲讲你们两个的儿时趣事呗。”李绾莺边夹菜边说。
“公主,你这是想听我们俩的还是阿程一人的啊?”凌隐单手撑着下颚问道。
李绾莺眨了眨眼,抱着双臂看他,“你问题怎么还这么多,还能不能讲了?”
凌隐浓眉上挑,弯唇点头。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又拿在手中慢慢转着。
“阿程这个人啊,小时候可比现在可爱多了。”
正当他要接着说的时候,景恒默然放下手中的碗筷摆放整齐,起身准备离开。
李绾莺看了景恒一眼,“你也吃完了?”
景恒点头,拱手说道:“属下先下去了。”
李绾莺点头,“好。”
凌隐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你接着说。”李绾莺捧着茶杯说道。
“他小时候比现在活泼多了,他经常主动找我说话陪我玩儿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小时候每日除了读书上课就是锻炼武艺,我俩那时候都不太喜欢读书,所以我俩就约着偷跑出去玩儿,去河边抓鱼,弄得浑身上下不是水就是泥。出去没多久呢,就被我们教书先生发现了,他将此事告诉了将军,将军把我俩提溜回去训了一通,阿程还偷偷抹眼泪呢。”
李绾莺听完没忍住笑出了声,她抬手掩了掩上扬的唇角,“他这么古板的人还逃过课呢?”
“要不是我认识他,我也不相信呢。”
“还真挺可爱的。”李绾莺撑着下巴笑了笑,接着又问,“那他怎么变了这么多啊?”
凌隐又喝了一口茶水,抬起手背抹了下沾着水珠的唇角。
“人都是会成长会变的嘛,可能是受夫人的教导和影响吧,夫人是书香门第出身,对其子自会有熏陶。”
李绾莺点了点头。
“这样啊,那你为什么还这么……”
她停顿了一下,找了个还算合理的措辞来形容他,“活泼?”
凌隐眉头跳动了一下,端起碗筷看着桌上的菜肴,“我这是、这是保持天性。”
李绾莺扬了扬眉头,“哦”了一声。
“好了好了,快吃吧,可不能浪费,现在这里的粮食可宝贵着呢。”凌隐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对李绾莺叮嘱。
“当然了,自是不可浪费。”说着她就往嘴里送了一块蘑菇。
---
河堤附近围满了官兵,因着最近阴雨连连,泥土中还包含着水分,上面印满了深浅不一的脚印。
水利史看着图纸与相关官员探讨。
在他们闲暇之余段程走到他们身旁,“诸位辛苦了。”
水利史摇头,“这是我该做的事情。”
“河堤的修缮也是耗时耗力的,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段程接着说。
水利史看着流淌的河水和天边的一抹霞光笑着回应,“少将军放心。”
官兵们都各自忙着手头上的任务,段程环视着四周点了点头。
水利史和他交谈了几句后也去忙了,他就独自一人站在那里看着天边的夕阳。
清风徐徐,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味道。
空中飞鸟盘旋,时而传来阵阵啼叫。
夕阳的光洒落泽上,光点随着水的流动有节奏地跃动,闪着耀眼的光芒。忙碌的身影接住光亮化为希望,他站在岸上看着眼前的场面弯了弯唇,牵着缰绳踏上青石路。
他牵着马走在夕阳下,远远看去成为两道剪影。一人一马沐浴在柔光中,安然又祥和。
路上的风光无限好,有青山有绿水,有霞光,有草木。
段程走到一处高地,地面上长满了长草,他放开缰绳随地而坐。马低头凑到他身边,他低头看去,抬手摸了摸它的头。
“这几天你也辛苦了。”段程看着它说道。
像是看着自己的一个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马眨了下眼睛,站直身体走到一边安静地吃草,段程扭过头看着天际的落日。
不知不觉间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李绾莺的脸,还有她最近令人疑惑的种种举动。
一想到这些他就会乱了方寸。
他望着天边思绪也跟着飘远,直到马过来低头蹭了蹭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
---
夜色将至,李绾莺洗漱后点了一盏灯和一炉香。
她拉开桌前的圈椅对着镜子梳理着长发,看着镜中的自己忽然凑近,指尖触摸着有些发黑的眼底,眉头一皱。
“这几日没有休息好。”
她朱唇微抿,双手捧着自己的脸颊,“没事,好在灾荒的解决之路顺利。”
说着她找出一直研究的那本制作烟花的“秘籍”,失败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她只能一遍一遍的反复熟悉流程,找到原因。
“久闻潭州的浏阳县被称作烟花之乡,正巧趁着这次南下,有机会去学习一下。”
屋外的微风时而扑在窗棂上,发出摩擦的声音。月影婆娑,从窗纱透射进来与屋内的灯火相撞又融合。
李绾莺拿着笔在另一本空白的页面上总结着提炼出来的要点和总体流程。
这些东西她已经整理过很多次了,虽然对这些字面上的知识已经掌握,但是实操起来却没有成功过。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越想越迷糊,她放下笔撑着下巴看向窗纱,上面映着屋外杏树的枝梢。
伴随枝梢影子的抖动,一个人影逐渐走入这个窄小的画面。
李绾莺蹙着的眉渐渐抚平,站起身跑到门口推开门,扭头看去正瞧见段程的背影。
“少将军!”
段程闻声回头,目光落在她的脸上。
“公主,有什么事吗?”
李绾莺走到他面前,“你是才回来吗?”
段程摇头,“回来有个把时辰了,适才在与魏刺史探讨以后的计划。”
李绾莺点头,“我们是要回京了吗?”
“快了,过两日就能回去。”
李绾莺眸光流转,放在腹前的双手开始相互摩擦,嘴角微微上翘。
“我不想回去,我还有事想做。”
段程眉头一蹙,低头抱拳,“陛下交代过灾情缓解后要即刻送公主回宫,末将不敢违背。”
李绾莺晶亮的眸子眨了眨,视线慢慢从他的身上移开。
“这些都是我的意思,不关你的事,阿耶问起来我会解释清楚的。”
“末将还另有公务在身,恐不能护公主左右。”
李绾莺看他还在低头行礼没有要起来的意思,她只好伸手去扶了一下他的胳膊,他才抬起头。
“无事,路上有景恒陪着我,不会有什么闪失。就算遇到了什么事,也不会牵连少将军的,少将军不必担心。”李绾莺低头看着地板。
段程听到她后面的这句话眉头皱的厉害,看向她的目光流露着难以名状的复杂之色。
见他不说话,李绾莺朝他行了一个颔首礼,“少将军辛苦了,早些休息吧。”
话落她转身便走,脚下刚走了几步,身后就传来他的声音。
语气既坚定又小心翼翼。
“我不是怕陛下那边不好交代,我是担心你的安全。”
李绾莺听后脚步随之停下,灯光下晃得如蛾翅的睫毛轻颤着,他的话语一字一句的传入她的耳中回荡在脑海。
她站在原地不动,段程慢步朝她靠近,在离她一臂之远的位置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