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今日,是景之到渔村的第四个年头。
他原是京城山间书院的一名先生,天子脚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潮涌动,山间书院作为天下第一书院早与朝堂利害相关。景之一心只想教书育人,心无旁骛,不久便辞了职,举家回乡。
虽说回乡,可自景之启蒙日起他便从未离开京城,回乡也得重新寻个落脚的地儿,听闻海边最富庶的渔村想请位先生在村里教小孩识字念书,景之便寻了路,双方一拍即合,此后,景之便定居于此。
与往年一样,海边的渔村每年都会在今日祭祀海神,感激大海今年的庇护馈赠,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女孩叫精卫,正捧着祭祀用的花往海边走,“痴儿捧花去填海啦!”两个男孩从她身旁跑过大声吆喝着。村里的皮孩子总笑精卫的名字,说她是痴儿,所以娘给她起这名。
景之起初以为是村里人待精卫极好,当着自家孩子的面偏袒精卫,给她塞好吃的,惹的皮孩子眼红才这般。
村里人总在精卫走远后摇摇头,念叨着“可怜啊”“作孽啊”“越发像她娘”。景之才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打听后才晓得缘由。
景之走到港口时,瞧见精卫已经站在一个女人旁,那个瘦骨嶙峋的女人就是精卫的娘。
女人是海商家的小女儿,家中人老来得女又因她出生在海上,所以被家人称作大海的礼物,视若珍宝。
后来,她随父出海,遇上了海啸,商船触了礁,开始灌水,她说那日的天比祖父用的墨都黑,她最爱的大海变得面目全非,似是上古的凶兽般要吞噬世间一切,神斧闪过,透下一瞬光亮,照亮了船上人扭曲的面庞,女人的悲鸣和孩童的哭声夹杂着海浪声回响在耳朵,后来她在娘亲的怀中沉进了海里,一切都安静了。
她再睁眼时,眼前是一个黢黑的男人和年迈的老妇。他们说,捡到她时,只剩一口气,身边只有船支的残骸,未见有旁人,她活下来简直是奇了。
此后她一直受男子家的照顾,后来,她与男人相恋相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们给他起名叫平安,村里老人常说,男孩是照着男人的模子刻出来的,一模一样。
平安六岁那年,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她怀有身孕,男人不许她去捡鲊鱼,她便只好留在院中晒鱼干。
太阳晒得人乏,她靠着椅子,不知何时睡沉了,连外头落雨了也不知,还是被隔壁的王婶子唤醒,才发觉雨落大了,急忙赶去收衣裳和鱼干。
雨落的又急又密,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天鼓不断像是击在她心上,她慌极了便冒着大雨,去港口等男人和孩子。
等啊等,终于海上出现了船影,她松了口气。海边只有这一处避雨亭,这雨落的急,捡鲊鱼村妇都挤在这一处,看见自家男人平安回归,纷纷迎了上去。她却等到所有人都上了岸,也没看见她想找的人。
后来,有个男人站到她面前,她识得,是王婶子家的男人,他说:“妹子,你稍微缓缓,听俺说”
他重重的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王婶子也在这时靠了过来,“俺们没料到这雨会这么大,要是晓得,俺肯定抱着雀哥不撒手,肯定不会让雀哥带着平安留下的。”
原来,雀哥前日发现块宝地,虽较平时离得远了些,但那片海域捕上来的鱼又大又肥,被商队高价收去了。
今日收队时,雀哥同大伙说想再留会儿,大伙都晓得他家中有喜,不久便要添张嘴了,负担难免比之前重些,便都没拦他,只是纷纷提醒他,让他早些回,晚些时候要落雨。
男人揽着同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孩大笑道:“俺家三代渔夫,没走前先会游,打小就出海抓鱼,要落些雨就让俺不敢抓鱼,俺家早就饿死了。”
雨越下越大,似是海水倒灌般,连着下了整整三日,停在港口的船支如三日前一般,不少,不多。
后来,女人产下女婴,起名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