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 ...

  •   别的不提,单他们秦国的相国自孝公起,历代都是他国人,然秦国能强盛如此却多亏了他们出谋划策,哪怕是他的仲父吕不韦,这些年为了秦国也是费心心思。

      孟子就明明白白说过,臣视君如腹心,是以君视臣如手足为前提的。倘若君不仅不视臣如腹心,还打臣、骂臣、剥削臣、奴役臣,杀臣全家呢?那就该像伍子胥那样,视君如寇仇!

      要我忠君?
      可以!没问题——但前提是君也重用我。

      假如一个魏国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果在魏国得不到重用,那这个人才跑到别的国家得到重用后,这个魏国人忠的就是别国的王,为别的国家的强盛呕心沥血,帮助别的国家攻打自己母国魏国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包括被打的魏国都不会觉得有啥不对。

      战国时期,各国的人在哪一国做官就为那一国出力,即使是母国也照干不误,这实属正常现象,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和舆论压力。
      你来自哪个国家,和你在为哪国效力,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

      当年孔子带着门下三千弟子,走遍列国去宣扬他的儒家思想,他就是为了得到各个国君的赏识。
      他是鲁国人,却常常游走在各诸侯国之间,并不是他不忠鲁君,而他是在找一个能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治国思想的国君罢了。
      对孔子而言,重点从来就不是谁是国君,而是谁愿意采纳他的主张,谁就是他的君,谁就是他的王。

      所以,韩非如果不是韩王之子,哪怕不为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不为将自己的法家理念能贯彻下去,单凭韩王对他的轻视,他就不会留在韩国,早就另投明主了。

      至于为何会来秦国那还用问吗?

      尚公子已经身体力行的表现了自己对他究竟有多重视了。就凭他的思想秦王非常欣赏这一点,就算这个秦王还未亲政,也是值得他得拼一把的。
      要知道这对于韩非来说可不容易,虽然他身边有卫庄张良等人赞同他的观点和言论,但是在以自身利益为重的贵族和统治者都没有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就连他的父亲也觉得这是无稽之谈。
      但嬴政却非常欣赏,为此还冒险出国来见他,这就够了。

      毕竟君臣都是互相成就的,有一个采纳你政治主张的君主究竟有多不容易,看看孔子,看看如今的儒家就知道了。

      哪怕是强如商鞅,当初也是不得志,后来入秦,遇到到了秦孝公,也是游说了三次,帝道,王道,霸道说了个遍,才摸准孝公胃口,才会有如此大作为,不然他还真不一定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张仪之所以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除了他自己本身是个天纵之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秦惠文王和秦国在后面给他撑着。
      如果张仪得不到上位者的赏识,那他就算再有才,也是空有一身屠龙技,无处施展。毕竟以天下为棋盘,以七国为棋子首先得身居高位才行。

      只能说都是命。
      可见生在帝王家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他不生在帝王家,就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跟着秦王走了。

      【如果说,一部春秋,半部晋史,那战国就是秦国的崛起史 。】

      【至于为何是秦国崛起史,而不是他国奋斗史?
      因为秦国变法非同寻常,不能与山东六国的任何变法与之相比。
      别的不提,单秦国国君嬴渠梁铁心撑持变法,就这一点,山东六国的国君谁也做不到。
      如此君臣相遇,几乎化成了一个人,从古至今,君臣同道如嬴渠梁与卫鞅者,绝无仅有。】

      紫兰杆中,对此深有体会的韩非苦笑一声,赞同的点头:“确实很难做到,所以我才会说,我的法,需要一个强权的王。”

      回国后,韩非就褪去了在求学时所着的素净服饰,换上了王族公子的绚丽华服。
      衣襟上层层叠叠绣满了繁复华美的图案,腰间系着华贵的金玉腰带,像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一样,且坐姿端正,脊背挺得笔直,一派雍容矜贵之态,似乎和那些王族公子没什么不同。
      此刻他那双就算不笑也含情三分的桃花眼沉静下来,神姿清越,风姿澹澹,终是把玩世不恭外表下那犹如山涧清风的卓然风采流露了出来。

      依法治天下,一直是韩非的夙愿。

      他心怀大志的回国,他意图振兴国家,他想改变这一切。
      然韩国已经病入膏肓,是一艘即将沉没的破船。

      这一点以韩非的智慧和眼界能不知道吗?

      他太清楚了。

      可他是韩国九公子,韩国是他的家,所以尽管知道是一条不归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回来了。
      他没得选。
      不,不能说他没得选。事实上,就算有别的路可以走,他也是不会迈开腿的。

      突然,一阵清甜幽远的清香扑面而来,舒缓温润,闻起来非常的清透舒适,甘甜中还透着一丝丝的凉意,让韩非忍不住轻吸了一口气,不由看向正在添香的紫女。

      作为流沙四首领中唯一的女性,紫女的能力毋容置疑,不仅武艺高强轻功卓越,还极擅策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且精通调香、易容、药理、冶炼之术,甚至制毒用毒之术亦独步天下。

      美貌与智慧共存,娇媚与仗义共生。
      这个以无双的妖娆与强大的手段闻名于韩国朝野的女子生的色艳惊人,千娇百媚,举手抬足间总有种慵懒危险的娇媚在里头,柔中带着刚,刚中带着杀,可谓是美色如刃。

      就见这个正值芳华,妖艳贵气的美人冲他微笑:“最近新调制的熏香,好闻吗?”
      “当然。”韩非回之一笑,回复了往日的风流轻佻,“继续看吧,既然是说两千年前的历史,说不定我们也能出现其中呢。”
      “这么有信心……”
      “这点自信在下还是有的……”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可以说商君变法乃是秦国强大的基础 。】

      商鞅的法虽严苛,但富国强兵是不争的事实,变法确实将秦国带向了根本强大之路。
      各国虽然对秦国是又惧又恨,但对于这一点还是认同的——秦国能迅速崛起,秦孝公和商鞅确实居功甚伟。

      【因戎狄混杂的原因,秦人的五官轮廓与其他几国相比要较为深邃立体些。
      画面里明明灭灭的烛光打在秦孝公脸上,渲染出一种迷离的光泽,虽然模糊了他过于俊朗的皮相,却使他如青山般伟岸坚韧的气质更加突出,尽管穿着朴素,却也不减其中威严。
      “商君啊,秦国可否一统天下?”修长有力的手缓缓抚过墙上的舆图,这个雄主近乎感慨的问出这个问题。】

      【大良造一如既往温柔和煦的声音不急不缓的响起:“君上,可与不可,并不重要。想与不想,才是关键。”
      听闻此言,嬴渠梁抬眸感慨万千的看向他:“商君呐,你这一句想与不想,便是意味着大艰大险啊!”】

      【“君上。”虽然商鞅之法素有残酷严苛之称,但卫鞅其人看上去却清瘦温和,皎皎然若清风朗月:“天下纷扰割治五百年,一统大业自是千难万险,而且,绝非一代所能完成。 ”】

      虽然因为天境的异动,整个天下早已风云变幻,但看到这里,不止已经知道结果的时间点上的人很镇定,就连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人都没啥反应。
      一来,秦国的东出之志一直都非常明显,根本用不着惊讶。
      二来,如今七国纷争,天下动荡,历经六代明君的秦国现如今的实力固然强硬,但是山东六国又岂会那么轻易任人宰割,一统天下确实很难,根本不用商君说。

      【“商灭夏,历时两代。”】
      【“周灭商,历时三代,近百年。”】
      【“仅仅秦国由弱变强,就用了二十多年。”】
      【“若要东出,与六国争天下,直至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于秦,鞅不能测算何年何月才能成此伟业。”】
      【“可是,有一点可以测算,以天下时势,秦统一天下,当比周灭商更难。至少,要经过几代人反复较量。”】

      嬴政看着镜中画面,缓缓开口:“秦一统天下,历时七代,足足花费了一百三十五年。”

      帝国的长公子扶苏进殿时,正好听见这句话。

      嬴政瞥了这个被他寄予厚望,是他所有子女中长的最像他,性子却也是最不像他的孩子一眼,就收回了目光,看起来冷漠又威严,“过来。”

      立于长案之旁的君王姿容极盛,充满了最直接原始的冲击力,身上那高高在上,冰冷彻骨的尊贵,更是让人望之心凉。和年轻时相比,如今的他除了消瘦了些许外,根本不见一丝老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把他和扶苏的关系往父子上想。

      清晨的微光从窗户斜斜透进来,在他身上浮起一层极不真实的朦胧光晕,看起来庄严而寂凉,肃穆且神圣。

      风姿卓然,温然雅致的长子明明在一步步靠近他,两人的距离看起来却还是那么遥远,似乎不管怎么努力,也永远走不到他面前一样。
      就像扶苏的五官轮廓虽然和嬴政有一种源自于血脉相连的相像,却让人感受不到丝毫锋艳和浓烈的味道,反而有着珠玉的明净清纯,透着一股柔和内敛的雅致韵味,望之俨然,近之则温,与始皇帝身上尊贵傲人的睥睨,截然相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