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秋试是三年后,但不过两年,霍云就追来了京城,按书信寻到她的新家,想给她一个惊喜。
      他到了新洪记铺子,却只听邻居们说着,原来老板娘的饭菜如何的高明,生意如何地好。
      但铺子一个月前刚刚盘给新东家了。
      她料到他会来。还留了一个地址给他。
      霍云见到了她在幽巷中为他租下的清雅院子,院中有两棵未开花的桃树,几桌上是她留下的信和一笔银子。
      她人踪沓沓。
      他冒着连绵不断的滂沱秋雨,发狂胡乱寻找了十几天后,发现在京华烟雨中苦苦寻找一名避而不见的女子,绝无可能。
      他咬牙在小院中读书,只愿登科一试,名扬天下。
      她想来就会出现了。
      她留的钱,他恨恨不肯动,寻了西席差事。且他进京城也是有个差使,为李知府在京城里做坐京师爷。霍云带了一笔为数不小的银,为李知府升职回京城奔忙,四处拜望李大人在吏部的旧识,暗中筹划打听消息。
      唯在夜深人静时,于灯下,霍云看着他准备的一只求亲金钗而伤感。他进京城已经攒了一笔钱,本是想向娇儿求亲的。
      秋试当月,程老爷一家子进京谋复职。李知府也升到了京城。
      洪娘子听到了消息,她在码头,透过帷帽薄纱看到了小云。江天青蓝,鸥羽点点,他虽是单瘦了些却依旧飘逸超群,把程老爷的两个女婿都比了下去。她痴痴看着他,直到他们一行人进城门走得不见踪影,她才转身回县主府。
      玉阶深堂,县主夫妻并坐在内堂,问她这个干女儿:“你真的愿意?”
      “愿意。”她跪下来,素手捧出一丸穿肠毒药,“女儿唯愿出首去告御状。告马陈两家纵容族人数十年横行不法。若是熬不过刑,便服毒自尽。绝不连累爹娘。”
      “你有什么心愿?”宁安县主到底不忍,“你不是和那位霍举人颇好?他为了找你,也来我府上打听过你。”
      “没有我,他一生顺和,早应该为官了。我也不为他求什么。”她含笑。
      小云根本不需要她了。她只是小云的拖累。
      ++
      襄阳民妇洪氏,在登闻鼓前告御状的消息在京城传开,物议汹汹。告的是刑部侍朗马大人,兵部尚书陈相公及两家的姻亲族亲。
      流传出来的状纸上,两族在乡里仗势横行的恶行桩桩件件,其中就有青田县一案 。赈灾款项被马氏贪没,霍知县并几位僚属程学官、范县尉等被诬陷罢官的。
      当年的学官程老爷正在京城,大喜与霍云商量,又进了李大人府中连夜秉烛谋划。
      不提两位女婿,便是程二小姐也不时看霍云一眼,不知他是否知情?洪娘子投靠宁安县主,恐怕是听说县主的夫君于氏一族与陈尚书不和。于尚书与陈尚书争夺宰相一位。
      看着似乎有翻案希望,但万一失败,岂不是性命难保。
      “太急了些。”霍云终是长叹一声。但她为何就不肯托他?
      朝中正如他所料,于尚书并没有优势,节节败退,襄阳民妇洪氏则被押在刑部大牢里,听说要动大刑。案情一时胶着。
      霍云在殿试时下笔千言,把卷子写成了御状直呈御前。
      一时惊动天下。
      大狱之下无人幸免。
      陈氏、马氏党羽皆被免职,族人被翻出旧案,但霍云也因为被查出曾经为吏不应科举的欺君之罪,一百杖后,被流放边城。
      ++
      城关上残阳似血,流放路上,霍云病得形消骨毁。命悬一线。
      好在为他上下打点的士子、官宦颇多,他躺在车上一路晕迷着,终于平安到了流放之地。他听到了熟悉的哭泣声,挣扎间看到了少年时那一抹灼灼桃花,他又从奈何桥上走回,迷茫茫摸索,握住了床前洪娇儿的手:“……你何必来。”
      “小云……”她泣不成声。
      “……何必来。”他喃喃地反复,紧握着她的纤手,他一生,只望她过得平安。
      边城荒凉,坟山处处,霍云时好时坏地病了七年之后,终于含笑而逝。在第三年时,她就穿上胭红嫁衣簪了金钗,与他交拜,终是一起圆了儿时心愿。
      夕阳下,断霞凄红,她独坐在他的坟前,为他摆一碗肥肉,酌两盏美酒,
      这一次,小云和娇儿终于可以不再分开了。【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