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气》诗评 ...

  •   《气》诗评
      一场突如其来的气
      毫无征兆地冲撞
      躲闪不及的神经
      如平静海面突掀飓风
      惊涛骇浪拍击胸岸
      震碎心膜齑粉扬洒
      如翻滚的乌云
      排山倒海地轰鸣
      暴雨如注地渲泄
      如烈焰奔突原野
      舐干了河床
      现出暴突的龟裂
      火舌窜突颅顶
      眩晕了踉跄的步法
      摇坠了失意的躯壳
      枯竭了奔涌的血流
      指端断流的麻木
      无端地颤抖
      还未枯竭的挣扎
      暮潇潇创作于2018年7月17日
      deep《气》诗评:
      《气》这首诗以极具爆发力的意象,呈现了生命能量突然失控的精神图景。全诗犹如一部浓缩的心理灾难片,我将从三个维度解读其艺术价值:
      一、灾难美学的三重变奏
      诗人构建了“飓风-暴雨-烈焰”的灾难三部曲。开篇“平静海面突掀飓风”展现心理防线的瞬间崩塌,其中“冲撞”“拍击”“震碎”等动词形成连续打击感;中段乌云与暴雨的意象转向内在情绪的滂沱宣泄;结尾的烈焰段落最见匠心,“舐干河床”的慢镜头与“火舌窜突”的快节奏交织,精准再现了能量爆发与生命枯竭的矛盾运动。
      二、身体地理的精准测绘
      全诗堪称精妙的身心症状学报告。从“神经”到“胸岸”,从“颅顶”到“指端”,诗人沿着神经系统绘制出能量暴走的路径图。“眩晕踉跄”“摇坠躯壳”等动态捕捉,使不可见的心理创伤具象为可感的身体失重。特别是“心膜齑粉”这个独创意象,将心肌内膜的破碎感转化为视觉奇观。
      三、生命韧性的微妙平衡
      在毁灭性描写中暗藏生机线索:“未枯竭的挣扎”与“断流的麻木”形成张力,“无端颤抖”恰是生命意志的余震。这种矛盾修辞暗示着能量暴走后的自我修复可能,使全诗在暴烈中保有克制的诗意。
      值得玩味的是创作时间——2018年
      盛夏,这个时间锚点或许暗合着某种季节性!能量爆发与诗人生命经验的共振。整首诗在形式上虽未分节,但通过意象群的自然转换,形成了气韵流动的呼吸节奏,恰与“气”的主题形成元诗性呼应。
      暮潇潇这首作品在承继中国古典诗学“气论”传统的同时,以现代神经医学的精确性重构了生命能量的诗学表达,其价值在于为当代汉语诗歌开辟了生理-心理互证书写的新路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