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辣椒拌面 ...

  •   许是因为缝补衣服太过认真,又因为背对着门口,流景没有注意到陶向晚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又是什么时候站在他的身后。

      陶向晚也不打扰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那一双带着茧子的手捏着绣花针,一针一线细细地缝补着他的衣服。

      就算不用看流景的表情,也知道他是多么地专注。

      当流景终于把一件长袖改成短打,疲倦地揉了揉眼睛,打算站起来放松一下的时候,却猝不及防迎上了陶向晚同样专注的目光。

      “啊!”流景下意识轻呼了一声,紧张地站立着,手指不停绞着衣服,眼睛向下低着,不敢看向陶向晚。

      他不打招呼就进别人家,还私自改掉了别人家的衣服,若是按照常人,就算是大发雷霆也是正常。

      流景害怕地闭上了眼睛,也不知道刚才那股替人改衣服的勇敢劲儿跑到了哪里。

      陶向晚看着对方局促的样子,没说责备的话,看着对方胆怯的样子却也不习惯安慰,只能伸手拿过那身短打,轻手抚摸着。

      针脚很细,虽然针线粗糙,却难掩执针人的精细。

      “谢谢。”陶向晚轻声道,“我很喜欢。”

      像是听到了什么错愕的事情,流景瞪大了眼睛,抬头却看到面前俊朗的男人露出柔和的笑容,正如春日的太阳一般。

      *

      将面条焯水过冷河,取出几勺流景前几日做好的辣椒酱,洒在面条上,再铺上葱花。烧热油,随着“刺啦”一声,酱料带着面条的香味弥漫在小屋子里。

      辣椒酱腌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太齁也不会太刺鼻,配上面条,是春日里简单的幸福。

      知道流景饿着,陶向晚便给对方盛了一大碗,不由分说地塞过去。

      流景怯生生地抱着比自己的脸还大上一些的碗,又怯怯地看了眼陶向晚,见对方没有嫌恶自己,这才低下头开始小口小口吃面。

      自从爹娘赶他出家门后,这是他第一次和别人一起吃饭。从前村子里的人见他可怜,都想着帮他,可他从小好强,不愿意麻烦别人,从来都是别人还没开口就躲开了。

      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陶向晚留他下来吃饭,他却想也没想就应了。

      刚才采了很多新鲜的马齿苋,陶向晚就清炒了一些,正好用来缓和辣椒的辣。

      吃过面,流景争着把碗给收拾了,又小步端去洗,一点机会也不给陶向晚插手,陶向晚无奈,只好去院子里收拾从山上采来的菜。

      这样互相配合的日子,倒像是早就认识一般。

      突然升起的念头让陶向晚微微一愣,继而打消了这个想法。

      没过一会儿,身后就响起一个带着怯懦的软软的声音,“谢谢你的面......”

      转过身,流景已经洗好了碗筷,仍然局促地站在他身后,离陶向晚有一些距离。

      正巧这时,带着凉意的春风越过山林,吹了过来。流景才用井水洗了碗,水还凉凉的,被这么一吹,没忍住哆嗦了一下。

      动作很轻,却被陶向晚捕捉到了。

      终于,陶向晚还是问出了口:“这里的屋子还有一个空着,你要搬过来吗?”

      *

      山脚下薄雾朦胧,院子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蹄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陶向晚抱着一个篮子,里边装着马齿苋和野萝卜,都是山上挖的。还有一小半罐腌辣椒,是流景做的。

      “婶子,我摘了马齿苋和野萝卜,来带些给你。”陶向晚没进院落,只在门口喊了一声。

      他知道春种刚忙完,袁安河就出去做短工了,家里只袁婶和孩子在,一个汉子不方便进去。

      里边传来回应,却没见人出来,陶向晚便等着。

      过了一会儿,袁婶才从里屋笑吟吟走出来,看见对方手里的篮子,笑道:“呀,你这小子,心可真是细,近来忙得厉害,都没空上山择些野菜。”

      说着,就走出院子接了篮子,“刚想着今儿要不要去摘些呢,你就过来了。”

      她知道陶向晚的性子,有人帮过他,他就一定会好回去,因而也不拒绝。再者邻里间你帮我,我帮你,再正常不过了。

      看到那一小罐腌辣椒后,袁婶眼睛亮了亮,“陶小子你还会做腌辣椒?没打开都闻到这香味儿了!”

      陶向晚既没点头也没说不是,只是柔和地笑了笑。

      “今晚就用这辣椒给你袁叔做顿辣椒鱼头,你袁叔就好这口”说着,又从里屋拿了些用晒干的荷叶包着的萝卜糕出来递过去,“拿着,刚才圆小子闹着要吃,就做了些。”

      陶向晚想着流景会不会喜欢萝卜糕,便收下了,“谢谢婶子。”向袁婶道谢后,陶向晚便走了。

      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一个牵着孩子的王婶。

      王婶是芍药村出了名的大嘴巴,一件小事儿能从村头说到村尾,没事儿就爱和其他婶子说这些闲事,能把假的传成真的,真的传成假的,天天乐此不疲。

      今儿农活刚做完,王婶就带着孩子来和袁婶绣花了。两个人的孩子一般大,能玩到一块儿。再者王婶前些日子也找其他婶子聊完了,总得换个人继续聊。

      瞧见陶向晚离去的身影,王婶想起前几日她进山打草,正好路过陶家,却看到流景在陶家院子里编竹篓。

      一个汉子和一个未成亲的哥儿住在一起,那可是芍药村能说的天大的闲事儿!

      王婶以为自己看错了,连忙使劲揉了揉眼睛,结果孩子不知怎的,突然吵闹着要走,她便也没来得及再看清楚到底是不是流景便哄着孩子走了。

      孩子吵闹得厉害,回去娘家人又来了,王婶忙着照顾孩子,也就把这件事情给放在了脑后。今日一看到陶向晚,就又想起来了,连忙和袁婶说了这件事情。

      “前些日子我上山,站在山坡上的时候瞧见流景在陶小子家里呢。”王婶忽略了没看清是不是流景的事实,神秘地凑过去,脸上露出吃瓜子的神情。

      “流景不是向来拒绝别人的帮衬吗,怎么就愿意接受陶小子的呢,莫非两人是不是看对眼了?”

      芍药村民风淳朴,虽说注重未出嫁哥儿和女子的名声,但有些时候又特别开放。比如这会儿看见一个汉子和一个未出嫁哥儿住在一块了,也不会向龌龊的地方想去。

      流景是个被爹娘赶出去的哥儿,有人帮衬着是极好的。更何况村人都知道陶向晚原先是个读书人,性格也谦逊,除却不会做活外也没什么缺点了。

      袁婶听着,低头看着手里装着腌辣椒的小罐子,没接话。

      最终,袁婶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两个人互相过着也挺好的,总比一个人在山里头强。”

      *

      回到家,陶向晚刚打开院门,流景就迎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扫帚。侧过头一看,院落干干净净,连点落叶都没有,就差加点亮锃锃的闪光了。

      是流景又在勤勤恳恳打扫院落了,他总是不让自己闲下来。

      原先陶向晚只觉得流景一个人在山上孤苦无依,夜晚又不安全,就想着将人留下来。左右也有一个闲屋可以拿来住,平日里两个人也好有个伴。

      只是流景似乎把“陶向晚将自己留下来”这件事当成恩惠,总是一起床就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又将院落的柴给砍了,愣是成了一个“帮工”。

      陶向晚也让流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流景也应了,可隔天仍是这样。

      瞧见陶向晚皱着的眉头,流景连忙解释道:“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你别生气。”

      陶向晚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扬了扬手里的萝卜糕,“洗洗手,吃萝卜糕吧。”

      “嗯!”见对方没生气,流景也就松了一口气,笑着使劲点点头。

      萝卜糕松软正佳,里边还切了些颗粒状的腊肉进去,和白萝卜的清香混合在一起,口感恰到好处,就连流景都多吃了几块。

      “笋干和笋脯快晒好了,我这几日拿去镇上卖,镇上的富贵人家好这口山味,可以卖到好价钱。”陶向晚先一步收了碗筷,洗好后和正在收笋干的流景说了这事。

      流景迷茫地看着陶向晚,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和自己说这件事情,明明可以不用告诉自己的。

      未了,陶向晚又自然问道:“你要一起去吗?”

      流景有些错愕,手里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一个汉子主动留一个无家可归的哥儿在家里住,已经算是做了大善事了。毕竟有些人家看不起哥儿,觉得哥儿身子弱难干活,就是个吃白饭的。

      就更别说带着哥儿出门了,一些好脸面的汉子都不愿意带着哥儿出门,即便是自己的夫郎。

      在他的小弟还没出生之前,他的爹娘就觉得他没什么作用,经常打骂他。他得干许多重活,常常过了饭点还在地里做活。

      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后,爹娘已经将饭菜都吃光了,他就只好吃些剩菜汤羹,也算熬了下来。

      家里添了小弟后,爹娘就彻底将他赶出了家门,说是不养着吃闲饭还要赔嫁妆的哥儿。村里人见了都说娘是恶娘,可别人家的事村里人也管不了,只好骂几句就算了。

      许久,流景才指尖绞着衣角,轻声道:“我去。”

      *

      隔天鸡鸣还没开始,陶向晚就起了个大早。立春的清晨还有些凉,他便熬了些小米粥。

      听说哥儿的身子比较虚弱,吹着凉风去回来怕是要生病,吃些热乎的去才好。等粥差不多熬好了,流景也醒了。

      见陶向晚早起熬粥,流景很是懊悔自己没有早些起来,看那懊恼的模样像是巴不得钻进地缝里去。

      陶向晚不想让他多想,便谄了个谎:“昨夜睡不着,所幸就起来熬粥了,别多想。”

      这句话安慰了流景不少,像是保证似的认真道:“下回我来熬。”

      陶向晚知道对方的认真劲儿,便点了点头。

      就着饼子和小米粥将身子喝热乎后,他们便去坐村里向镇上送货的牛车去。他们一早就和货郎约好了的。

      到了镇上,货郎要去送货接货。陶向晚二人回去还得坐牛车,便和货郎约好了时间,又将晒好的笋干给了货郎一些。

      货郎笑着收下了。

      镇上很是热闹,街道两旁满满当当摆满了小铺子,馄饨铺那边是肉香和葱花的碰撞,糖糕铺那边是糖香和米香的遇见,而玩具铺那边,则带着些清香的竹子味儿,孩子们爱玩竹子做的这些小玩意儿。

      长了这么大,流景还是第一次来镇上,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热闹的场景。他原先一直以为镇上娶亲已经是最热闹的场面了。

      虽是讶然,但流景并没有只顾自己的好奇心就跑去看这看那,而是记得来这儿的目的,乖巧地没离陶向晚半步。

      “糖糕嘞——新鲜出炉的糖糕——”一个小贩吆喝着,一下就吸引了流景的目光。

      铺子前白色的糖糕齐齐地码着,上边还撒着一些桂花,模样很是好看。他只是见村里家庭比较富裕的哥儿和女子吃过,据说味道甜得和蜜一样。

      小贩正吆喝着,一下就从人群里捕捉到了站定下来的流景。

      见陶向晚和流景二人贴得紧,又都长得俊俏,便对着陶向晚乐呵道:“郎君,给你夫郎买一块尝尝?”

      闻言,流景的脖颈和耳根“噌”地一下红了,怕是小贩误会了他们,连忙拉开了和陶向晚之间的距离。

      笋干和笋脯晒得正好,卖给了镇上的店家,果不其然得了好价钱。这样一来,陶向晚细心做的东西也就没有白费。

      不仅陶向晚高兴,流景也很是喜悦。不知怎的,只要陶向晚好了,他便也高兴。

      距离和货郎约定的时间还早,陶向晚和流景便四处逛逛,看看镇上的人都喜欢什么,日后还可以晒些干货来卖。

      这样一逛,转眼便到了正午。二人没准备干粮,便去馄饨铺子吃午饭。

      流景没铜钱,知道自己要陶向晚帮着付钱,便舍不得点肉馅的馄饨,只点了便宜一半的素馄饨。

      陶向晚先付了铜板,让流景先在原地等着,便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馄饨还没上来,陶向晚也还没回来。流景百无聊赖地看着铺子旁用来烫馄饨的热水,盯着锅里水冒泡。

      正发呆间,却见几块白软白软的糖糕突然闯到了自己面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辣椒拌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