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四章 ...
-
姬瑶结果他递过来的瓷瓶,从里头倒出几粒药。
“我与他,之间有太多事情说不清楚。他同样对我存疑,想来是不会轻信于我,魏晏在北州的兵,不会轻易现于人前的。”
“况且,王妃于我也算是有恩,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与他为敌。”
姬瑶说完就把瓷瓶当中的药倒入口中,她也不知为何,自己会对崔珩说这些。
“可将军不说,怎知他不会帮你?”
姬瑶侧首望了他一眼,“先生好像很了解魏晏?”
崔珩对她和魏晏之间的事情好像过于在意了。
“崔某只是怕今日的事情再次发生,给将军提个醒罢了。”
崔珩也没有继续追问,看她脸色不好,声音缓和了些道:“这一箭幸好射的偏。”
“还好,自幼练武,这些早已是家常便饭。”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此前十年,她哪里受过这么重的伤,习武时受的也是些皮肉伤,就这古道叔还大惊小怪,若是他在这,怕是要立刻杀回梁军的大帐,报这一箭之仇。
崔珩见她明明是在强撑,还口是心非,蹙眉道:“行了,别嘴硬了。把衣服脱了。”
姬瑶也没和他争辩,毫不扭捏地开始解衣带。
“将军,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你和其他女子很不同。”
“嗯?”
说到这时,姬瑶的肩已经露了大半,看向崔珩。
某人正居高临下看着她,眼中一派清明,却带着股酸溜溜的语气。
“在男子面前宽衣,脸不红心不跳,就是不知,将军是单对崔某坦诚相待,还是在其他男子面前也这样不拘大节。”
姬瑶没理会他的话,只瞥了他一眼。
“先生这话,倒像是个深闺怨妇在拈酸吃醋。在下以为在崔先生眼中,病患并无男女之分。”
崔珩被她这话逗笑,“几日不见,将军损人的功夫又长进了不少。不错,的确如此。”
“不过,崔某倒是愿意做将军后院中人,就是不知,将军可愿收了在下。”
这是崔珩头一回如此直白地对她说出这种话,在她心中,崔珩如今算是可以信任的朋友,以往她只当他说的是玩笑话,便默了默,道:
“先生救人无数功德无量,与我这战场上的罗刹实非良缘,先生还是把这力气用到别的女子身上。”
姬瑶对上他的双眸,顷刻又挪开。
崔珩一反常态,垂眸轻声应了句“也是”,语气里听不出低落。
一时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此时裴凝芷端着崔珩要的东西进来。
“崔先生,东西都备好了,要不让凝芷先给将军清理伤口吧。”
不过很快她就察觉到两人不对的气氛。
“嗯,崔某就在外面候着。”
裴凝芷等他出去了,才问道:“将军,您和崔先生发生什么了,我看他神情好像不太对。”
“没什么。”
裴凝芷替她换上干净的中衣,试探道:“您是还在想王爷么?”
姬瑶瞥了她一眼,笑道:“你在想什么呢,我与魏晏,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那将军觉得崔先生怎么样?”
姬瑶知道裴凝芷话里的意思,偏过头道:
“凝芷,我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就像你如今想回京扳倒裴氏大夫人一样,况且,姬家世代戍关,父亲过世,便只能由我替他继续守在这,除了父亲的事情,我这辈子只为了大魏而战。”
“话虽如此,可将军也并非不能成家,我瞧着崔神医也挺好的,满眼都是将军。”
裴凝芷替她系好衣带,随口道。
姬瑶轻笑了声,“怎么?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就被他收买了?”
裴凝芷脸上浮上一抹红晕,替她理了理中衣,朗声道:“哪能啊,将军,凝芷自然是站在将军这边的。”
“将军,那凝芷去唤崔先生进来。”
姬瑶“嗯”了声,便没再刁难她,本就是与她开个玩笑,于是转头朝身旁的雪狐勾了勾手指。
“小东西,过来。”
小夭呜呜了两声,没敢上前,一双绿眸楚楚可怜地望着她。
“小夭,过来。”
姬瑶循声望过去,崔珩已经进了帐内,站在门口,余光瞥见一团白物向他冲过去。
随即轻哼了声,有些忿忿,“崔先生的爱宠真是认生。”
说完后,撑着下巴看眼前的主仆两人亲近。
崔珩听出她话里的醋味,笑着抱起冲向他的小夭,走近姬瑶,“日后除了我,姬将军也是你的主人,可记住了?”
小夭像是听得懂人话一般,立马看向姬瑶,又仰着头看着崔珩。
崔珩将它送到姬瑶身前,“乖,去吧。”
姬瑶看着此时的崔珩,脑海中浮现裴凝芷那句“我瞧着崔神医也挺好的,满眼都是将军”。
等回过神来,小夭已经扑进她的怀里。
“将军是不是觉得,与在下一起,两人一狐,隐居避世,做一对逍遥夫妻也挺好的。”
姬瑶有些被戳穿的尴尬,没有搭理他,摸了摸小夭的狐毛。
这手感,真是奇妙。
“好了,待会再抱,我先帮你看伤口,上好药。”
姬瑶将小夭放到一旁,重新解了身上的衣带,将中衣褪至右肩,露出伤口。
“这伤是谁弄的?”
姬瑶与崔珩面对面坐着,她偏着头方便他看伤口,听见他这句,回过头来,正好看见他不悦的神情。
“高朗,大梁王后的亲侄子。”
“不过他比那个蒋盖有脑子些,蒋盖那种草包做主将,大梁的将士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我忘了,和你说这些做什么,你应当不知道他们。”
话罢,就看见崔珩端着一只碗过来,净布没入其中,瞬间染成深褐色,随后在她伤口处轻轻擦拭。
那碗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将她的伤口灼得火辣辣的,疼地她咬牙。
“你这用的是什么东西?”
“崔某独家秘方,清水清理还不够,用完这个后才能上药。”
崔珩正专心致志给她清毒,随口答了句。
“将军可有请援军?此战险胜,还需多加防备才是。”
“嗯,此战是险,说起来,我也是时候去写请援书了。”
“在下的许多事,崔先生都知晓,可在下却对崔先生知之甚少,崔先生不怕我哪一日杀你灭口?”
姬瑶虽怀疑他,可不知为何,确定他不会出卖自己。
“杀了崔某,将军舍得?”
姬瑶瞥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
“崔某意思是,随叫随到的神医圣手可不是何时都有的,曹司空晚年时还对身边人道:‘悔不该杀那华佗’,战场刀剑无眼,还是留着崔某比较稳妥。”
崔珩一边说着,边将药粉洒在她伤口上。
“崔先生这自夸的功夫倒是和医术相当。”
崔珩笑了笑。
“人活一世,总该找些乐子不是,这些日子,我观将军也并非是古板之人,若非是姬老将军突然长逝,将军临危受命,将军该也是个贪玩的性子。”
姬瑶不可置否,若非是父亲突然战死,她或许会一直待在君山上,或是行于江湖间。
“好了,衣服可以穿上了。”
“多谢先生,我让元之送您回城内。”
姬瑶说着就打算唤赵元之。
“不必了,崔某自己回去就好,将军繁忙,在下就不叨扰了。”
“也好,那我便不送先生了。”
崔珩朝她颔首,随后领着小夭出了大帐。
姬瑶穿上外袍,觉得还是要让人送崔珩回去,便朝帐外唤了声。
“凝芷。”
裴凝芷掀开帘子进来,“将军有何吩咐?”
“你去让元之,派两个人护送崔先生回去,然后让他到议事大帐找我我,我待会就过去。”
*
“将军,已经派人暗中送先生回城了。”
赵元之一进来,就看见姬瑶正看着大帐中央的沙盘,若有所思。
“将军可是在想大梁的下一步计划?”
姬瑶抬眸,“嗯,你可知此战为何他们突然退兵?”
赵元之一直想问,可没找到机会问出口,没想到姬瑶主动问他。
“十五万对我们十万,明显的优势,他们突然退兵,难道是内部出了问题?”
姬瑶目光赞许,颔首道:“不错,此次出战,另外五万兵马是从大梁西南调来的,领兵的是大梁王后亲侄,皇室惨死,内部怎会没有龃龉。”
“可到底是场大仗,若那高朗真忠烈,不早揭竿而起了,为何还在公孙若手底下苟延残喘,替他卖命。”
赵元之虽知道其中肯定有问题,可这里他却始终想不明白,皇室几乎被屠,难道他是想卧薪尝胆,自己称王?
姬瑶看着他,“你可还记得,我刚来军营时,得到的消息?”
“将军是说……那梁国的太子没死!”
赵元之惊诧道。
“大梁太子死没死,我不确定,但高朗身为宗亲,此前深得大梁王后信任,后来却突然被贬西南边陲之地,退出朝廷旋涡,我想,这位大梁王后,许是早就开始未雨绸缪了。”
“所以高朗才不敢孤注一掷,现在他能用的人可不多。我也是试探他一番,没想到他真退兵了,看来,这大梁太子,不知被救下到何处去了。”
“他与公孙若之间的仇,怕是至死不休,双亲被杀,宗亲被屠,家国落入贼人之手,可他现如今,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这以后的路怕是难走。”
说到这,她忽然停下,想到远在北州都府的魏晏,同样是双亲不在,孑然一身拖着病体长大,他将来会有反的一天么?
“这么说,梁国内现在也是乱的很,那公孙若急着集结十五万大军想从通北城突破攻入我们大魏,就这么急不可耐么,也不怕窝里斗,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谋的,已经不止是大梁那么简单,他想做的,是几十年前,那个中周的大帝。”
姬瑶说到此处,目光重新回到沙盘上,思绪飘到多年前。
现如今的梁,魏,楚,赵,都是由当年的中周割据出来的小国,那时中周还统一着这片土地,如今的魏玄承魏帝,梁国梁王,楚国楚王,赵国赵王,都已经是这些国的第二代君主,他们的先帝,是中周的皇子,其中也不乏寒门。
这个寒门便是当时名动中周的骆公子,从街边行乞,到楚王幕僚,甚至一度自己自立为王,后来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她的小国后来也被楚王吞并。
不过这其中到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因为在骆公子消失之后,便传出,她本是个女儿身。
流言传出,民间议论纷纷,都不敢相信,一介女子,是如何能从一个路边的乞丐,到与将来四国国主称兄道弟,甚至差点让他们出兵相击的。
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各国茶馆都津津乐道的戏本,被说书先生写成了不知多少个版本,流传至今。
姬瑶知道的也是在君山时,从师父那知晓的,虽然师父没有告诉她,落意是谁,但她也能猜到,师父留下的书里那个“落意”应该就是骆公子。
“所以啊,公孙若此人,就像是深山的饿狼,蛰伏多年,一招制敌,手段雷厉狠辣,这一天想必他等了许多年,恰好父亲战死,他又怎会放过这种机会。”
姬瑶收回思绪,重新抬头,俯仰之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公孙若在大梁蛰伏多年,一上位父亲就战死在大魏边城,是不是太过巧合了些。
“公孙若竟有如此野心!竟肖想重新统一四国做大帝!”
赵元之听到姬瑶所言,震撼至极,他从未往这方面想过,若真如此,公孙若也太可怕了,他筹谋的到底还有什么。
“所以不能让他在梁国那个位子上待太久。”
姬瑶喃喃道,随后走到书案前,“待会我修书一封,你让人快马送至京都呈给陛下,还有一封,送到北州漠北王府。”
“是。”
赵元之立在一旁,还在想着刚才姬瑶说的那句“不能让他在梁国那个位子上待太久”是何意,就听见外头有动静。
但见姬瑶没啥反应,便乖乖站着等她写完。
“将军,城内的百姓来了军营,说是今夜庆祝胜仗,请将士们去城里热闹热闹呢!”
裴凝芷刚候在帐外,得了消息就进来禀告。
“我就不去了,肩上有伤,还是不去凑这种热闹了,元之,你带凝芷去逛逛,她来这之后还没去过城内。”
姬瑶仍旧低着头写着书信,一边嘱咐赵元之。
“不了不了,凝芷跟着将军,将军去哪,凝芷便去哪。”
裴凝芷连连摆手。
“今夜无事,你就去城里看看,我想一个人待会。”
姬瑶这才抬首,望着站在门口的裴凝芷,后者见她坚持,便低头领了命令。
“既如此,凝芷领命。”
姬瑶将纸折好放入信封中递给赵元之。
“好了,这两封按我刚才说的送出去,然后你就和凝芷去城内吧,我这里没事了。”
*
此时的梁军大营伤兵躺了一地,各个营帐都充斥着惨叫声。
主将营帐内。
“高将军,战场上不遵军令,你应当知道是什么后果。”
“若不是你怕死不敢上前,这一仗又怎么会败!本帅还落得如此下场!”
蒋盖右肩缠着布,左手拍案,然后指着站在大帐中央的高朗呵斥。
“明明就是……”宋正阳站在高朗后半步,想上前争论。
若不是高朗那一箭,刺中姬瑶要害,这场仗会是什么惨烈的后果还不一定,姬瑶明显就是做足了准备,说不定除了埋伏还有援军。
结果被高朗一手按住。
“蒋将军,此前我已经提醒过,若是不及时收兵,就是敌伤八百,自损一千的后果,你若是觉得高某那日下的令不妥,大可上奏参我,国师自会撤了我。”
蒋盖第一仗就以退兵结尾,公孙若那里定难交代,况且他本就有意为难高朗带来的人,这次元气大伤,已经不适合立马开战。
得想点别的法子除掉姬瑶,以泄心头之恨。
蒋盖见他丝毫不惧,气的抓起身前的酒盏往前重重一摔,正好砸在高朗脚边。
“高朗你当如今还是萧氏的天下!来人,将高朗和宋正阳带下去,各打一百军鞭!给我拖下去!”
见他发怒,周围的将士才上前,将高朗和宋正阳押出大帐。
“将军,有人送来一封信。”
蒋盖的气还没消,便见一个侍卫拿着一封信进来,没好气道:“哪来的?”
“那人不肯说,只让属下问将军可还记得北山之约。”
蒋盖凝目看向那个侍卫,起身走向一旁的刀架,“把信拿过来。”
将士垂首将信双手奉上,随后颈间一阵刺痛,随后便失去知觉倒在地上。
蒋盖睨了他一眼,拿起一块净布擦拭干净后,将脏了的白布随手丢在尸体上,而后才慢悠悠打开那封信。
看见信的内容后,才冷笑了一声,“论心狠手辣,这人倒是一点不输国师。”
而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只要能除了姬瑶,这个法子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