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山里 节目演出 ...

  •   亮堂堂的新校舍建好了,就坐落在小山村的前边。我们欢天喜地的搬进了新教室里。教室是部队当兵的帮助建的。
      新教室是前后两排,红砖绿瓦,有很高的的玻璃窗,教室内是洁白的石灰墙,宽大的黑板,明亮的教室,桌椅板凳都是新打的,教室里散发着新木岔的香味。
      学校周围没有院墙,前边就是生产队的打麦场,后边是一片小树林。学校的东边有一道长了几颗杨树、桃树的很陡的土坡,土坡上长了许多牛筋等各种杂草,春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到野地里掐了牛筋草的嫩草径做哨子吹。土崖子下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在玉米地最东头,是部队首长家的宿舍——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排青砖绿瓦平房,这是营房里的最豪华的建筑了;在山脚下马路拐弯处的下方的左边是部队的有座高大玻璃门窗的八一礼堂,大礼堂里每个礼拜都会放电影,这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为盼望的好日子。大礼堂左边就是父亲他们的办公区了,办公室的前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还有一大片枝叶稠密的墨绿墨绿的桑树林,这些桑树上结的椹子很小,都没法吃,对于蚕宝宝是最好的食物了,我们每个孩子都养了蚕宝宝,我感到奇怪是那些吃了这嫩绿的桑叶都长的白白胖胖的。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采一些又大又嫩的桑叶带回去,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我们采的桑叶也越来越多。
      才上了两个月的学,我们就开始放暑假了,我们正疯玩的正高兴,被老师叫回了学校要检查作业。
      别的孩子们都到院子里玩去了;跳绳的跳绳、踢毽子的踢毽子、男孩子满院子追着跑。我拿了一本新到的红领巾杂志翻着看,营房里的孩子们几乎每家都定了这份月刊,书里边有好看的插图和生动的儿歌和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君”我听到有人喊,我抬头看见一个叫小玲的女孩、是我们的班长,平常和个小大人似的,扎着两个小辫、她用一双好看的大眼睛看着我说道。我问:“什么事?”“八一建军快到了,部队要搞纪念活动,你们几个也出个节目好吗?”我问:“谁说的?”小玲说:“是曲老师。”曲老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瘦高个,带着一幅金丝眼镜,走路轻轻地、文质彬彬的,曲老师踏着学校唯一的乐器—脚踏风琴教我们唱歌和画画。我觉得曲老师有点喜欢我,这个让我感到很温馨。这时小辉小慧跑进教室听见我们说话就说:“演节目,演什么?”小玲说:“演什么,你们自己找去呀。”
      放了学,我们一起跑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里山楂树林里,把书包树下一放,爬到山楂树上摘那些还没有熟透的山楂吃,河岸上杨树上一个知了不停的’知了,知了‘的叫着,树叶中一只斑鸠也’咕咕’叫着。这条小河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山洪爆发冲激的深沟,河床上到处散布滚圆的大石头和大大小小的美丽多彩的鹅卵石;河岸两边是被大水冲刷出的犬牙交错的层层叠叠的青灰色的砂岩石和峭壁。
      山里的果树很多,每到了秋天,坡上、沟壑里到处都是,山楂、柿子、核桃、红枣等等随便吃,农民也没当什么好东西。山楂树的叶子很密,小辉一边吃着一边说:“我们演一个\'宝葫芦”的故事好吗?想要什么有什么,我说\'变\', 冰棒就到我嘴边了,那多好呀!”小辉想起电影的情景兴奋地咽着口水、那样子好像真的在吃冰棒,我们只有去很远的城里时才能吃到冰棒。我说:“我们演两个小八路,去敌人那里偷几把手枪来,我们进山就什么也不怕了,特务来了也不怕了。”小慧说:“都不好,不如到我家找画书去,那里边有许多好看故事呢。”
      于是我们下了树,抓起书包跟着小慧来到他家里。小慧的妈妈和妹妹都在家,我们进门喊了声阿姨就进了小慧的房里。小慧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大箱子来,打开后看到有许多摆的整整齐齐的画册和图书。小慧把画书摆在床上我们看起来。小慧的妈妈伸进头来问:“你们在做什么?”小慧说:“老师让我们演个节目,我们在找故事书。”小慧的妹妹从妈妈后边跟进来从我们手里抢书说:“这是我们家的,拿给我。”小慧的妈妈拉过小妹说“跟我出去玩去,你哥哥他们有事。”小妹被阿姨拉走了。
      小辉翻着翻着画册说: “看,这一篇就很好” 我们围过去看,只见是一个儿童团员埋地雷的故事,画上有几个孩子抱着地雷去炸鬼子,是首打鬼子的儿歌。
      小慧站起来把帽子一歪说:“我要演那个小鬼子,你们俩演儿童团员。”小慧拿了块毛巾搭在帽子里学着鬼子的样“你的、你的米西米西地”我和小辉也抓了块白毛巾抱在头上扛着木棍子在屋里又跳又唱。
      小慧的妈妈进来说:“你们都出去玩去,脑门子都让你们吵炸了。”我们出了小慧的家门,家门的前边就是菜地。部队家属院里家家都有一大块菜地,放了学,我们要给菜地除草浇水,还有去厕所担大粪,挑到菜地里埋起来发酵。到了冬天我们在菜地里挖一个长长深深的地窖好储存过冬的萝卜白菜。这片菜地就是孩子们的美丽的花园。我们经常把吃过的杏仁、桃仁和各种花种子种在松软的土里,给它们浇水上肥,看着种子发芽成长。小慧领着我们进了他家的菜地,开满牵牛花的篱笆旁的金针花都开了,那是我们从上坡上移栽过来的。地里的辣椒都红了,茄子油亮油亮的,还有一排西红柿和豆角架,丝瓜架开满了黄色的花朵、挂着许多长长丝瓜。小慧从瓜架上摘了一个橘黄色的大南瓜,小慧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这就是我们的大地雷,铁西瓜。”
      临近十一了,我们的节目要在八一礼堂试演。那天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礼堂,礼堂的灯光全打开了,到处灯火通明。礼堂的中间舞台中央挂着慈祥领袖的巨大的彩色画像,左边墙上挂着几位留着大胡子的外国人的画像,右边的墙上挂着胸前挂着金光闪闪勋章的十大元帅的画像,台下是一排排枣红色的长连椅。
      孩子们化好了妆,在舞台后边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兴奋激动地准备上台。小玲从人群里走过来问:“准备好了吗?”看见我和小辉拿着红缨枪小慧抱着地雷说:“别慌,报幕完了你们再上,记住了。”我们点做头答应着。
      没多久,枣红色的大幕缓缓地拉开了,台下坐着老师和几个军人,还有部队宣传队的小乐队。这时一个漂亮细高挑的女孩,穿着一身红格的连衣裙,跑到到舞台前边报幕来了。
      第一个节目是合唱:歌唱王二小,是报幕的那个女孩领唱,那女孩嗓音很清亮很好听。我的眼睛一直没离开她,我不知何时开始喜欢漂亮女孩了。后边还有:舞蹈、独唱,快板书。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等那女孩报完幕,我的腿颤抖着和小辉扛着红缨枪抱着地雷上了场,我们一边唱着儿歌,一边表演着埋地雷。小慧也从舞台那一边出场了,他端着一把木头枪,带着一顶鬼子的军帽,鬼鬼祟祟的弓着腰迈着八字腿、东张西望的走过来,像极了《地雷战》中的扒地雷的小鬼子。小慧活灵活现的模仿引得台下的老师和那几个军人都笑了。
      我们大声地唱道:
      大地雷,铁西瓜,
      鬼子梦里也害怕。
      儿童团们起得早,
      埋地雷,又站岗。
      山顶上,看敌情,
      鬼子来了就拉弦。
      线一拉,就开花,
      炸的鬼子回老家,
      哇哩哇哩叫妈妈。
      我和小辉唱着,小慧在台上表演着鬼子被地雷炸的人仰马翻。
      表演完了,我们出了舞台,紧张的脸上和身上流着汗,兴奋的脸上发着烧。小玲跑过来竖着大拇指笑着说:“演的很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