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不知为什么,读这篇小说时,脑子里总是出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明知道奇奇的处境远要比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要幸福优越多了,奇奇虽然成长在单亲家庭,但毕竟有妈妈,有家,还有非常关心她的小姨,更有杏花春雨那样的老师为她懵懂的青春指点迷津。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比起来,奇奇也许已经是生活在天堂里的小姑娘了,但是为什么我在读奇奇时总会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衣不遮体的卖火柴的小姑娘,曾经在哪条小胡同里叫卖?我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念她了,她是在离暖和的火炉、离圣诞树、离烤鸭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死去的。在划亮最后一根火柴的时候,她彷佛觉得,死去的祖母把她带到天国里去了,可是,这只是幻相。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是个笨女生》这两个故事本来很不同,它们一个是非常令人哀伤心痛的悲剧,另一个却是充满着快乐集结着幽默的轻喜剧,这两个故事本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我不明白,当我在读《我是笨女生时》为什么会联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呢?人的联想虽然一贯很散漫,但是人在从一样事物联想到另一样事物时总得通过一点线索吧,那点线索可以很细微很模糊,但是不可以没有,因为没有联系就不会发生。
我不禁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是个笨女生》这两个故事一定在什么地方产生了交织,从而使作品承载的情感产生了流动,这流动传达到阅者的心理,使阅者不自觉地从这个故事跨越到那个故事里去。可是这两个故事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产生交织了呢?我很好奇,于是从头一读再读,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突然懂了,我发现这两个故事的确在某个地方产生了交织。
这两个故事交织点是主人公对光明对温暖对快乐对幸福的不懈向往。当最后一根火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手中熄灭的时候,她却看到了温暖和光明,她见到了祖母,她到了天堂。仅仅是可怜的幻象吗?我宁愿说那是小女孩儿面对死亡时也没有放弃的向往。我很感谢伟大的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姑娘是他给我孩提时代的馈赠,因为有这个小姑娘在心里,我就知道暖和的火炉、烤鸭、圣诞树离穷孩子那么近,但不属于她。那么近,又那么远,相隔几步路,却相隔几重山海。他让我看到这个距离,让我知道怎么为消除这个距离而生活。
同时我也感谢《我是个笨女生》的作者平阳,谢谢他让我结识了奇奇。奇奇在面对种种不如意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豁达,包容,忍耐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这个小小的孩子身处逆境时所选择的面对逆境的态度是那样的从容,坦然,那样的无所谓,她让看到了她寻找快乐,制造快乐,和保持快乐的不同寻常的本领。她使我意识到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像她一样寻找快乐,制造快乐,保持快乐。
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笨女生奇奇,她们都没有停止向往光明、温暖、快乐、幸福。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没有这样的向往,那她在死去时连那样的幻想也不会有。如果奇奇没有这样的向往,她一定会是个很忧郁的女生。她们都没停止过这样的向往,我们就更不该停止。所以,从今以后绝对不会再说:“还有什么希望呢?”“现实就是黑暗的!”“一切都改变不了了,社会就是这么肮脏!”之类的话了,因为说这些话就是停止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