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①最广泛:全链条:过程的广泛性,全方位:权利的广泛性,全覆盖:主体的广泛性
②最真实:强调完整的制度程序+完整的参与实践
③最管用:强调民主的效能,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是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6我国国家职能:对内: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7人大享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8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8义务:①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②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③人大代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和能力。
9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0人大制度的优势: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政党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人民政协
4地位和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5主题:团结和民主
6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8要求:①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②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2文化的功能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②有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世界发展中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双创
③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传播开来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7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拥有的精神火炬
8某精神同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
9民族文化
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作用: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核心和灵魂:价值观
10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不论是本民族的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繁荣,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1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12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我们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又有利于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进世界各国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3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中的传播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14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三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色精神标识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6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必要性: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重要性
重要性: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17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8为什么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19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①塑造主流舆论性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④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⑤增强中华民族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⑥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文化自信的底气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2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①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最根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