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长安 ...
-
那是一座曾经异常繁华的历史之城。而我要说的,并非它的繁华,而是它的惆怅。
每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有无数的惆怅沉积。比如,洛阳。比如,金陵。比如我要说的长安。
千年之前它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我无法想象那些车马的喧然,事实上我也并不想知道。
我对它的印象是惆怅。这种莫名其妙的惆怅,来自于一首古诗:《长安古意》。
那些青牛白马七香车的句子,那些空空落落的浮华,我已经记不得了。而数年来嚼味心头,愈来愈不忍卒读的句子,只有四句。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初读,也还平常,再读,再读,唇齿交激间,只一不经意,忽然间惆怅如风如雪地堆满了心头。
开始掩卷,想起许多往事。
那些似曾发生而又似乎根本未曾存在的故事,那些缥缈,那些波荡的游离,那些安静的迷茫。
似是而非的时候,最宜怀旧,最易怀旧。
打开一本书,吹去上面积存的岁月的霜尘,然后,把朴树的声音满满地放了一屋子。
朴树的歌没有伴奏是很难唱起来的,它的韵律不可捉摸。怀旧的时候,我只听朴树和水木年华,他们有同样的安静里的伤心。
那些歌声穿越了我的年年岁岁,遥远的天边有一个空空落落的月亮,而我只能安静地仰望。
喜欢的字和词慢慢变化。
单纯。纯粹。寂寞。阳光。月色。冰雪。沉静。清澈。透明。
开始喜欢这些字眼,任它们清脆而无声地击碎我心灵的壁垒。
我曾无数次仰望月光,并且知道它散碎在另一个叫长安的地方。
同样的月色。同样的怀旧。
我曾无数次梦见过一个雪夜,一个安静而有月光的雪夜。梦总是不合常理。那些雪花直接从天空上飘下来,夹着孤独的月光。在那个梦里有一棵古松,我离它的距离恰让它的剪影充满我的眼帘。抬头看去,那古松的剪影不动分毫,针如银丝,枯枝褪尽了一切地虬曲着。
它树根如磊,树影如剪。天空是岑寂的暗蓝,而影是沉默的纯黑。月光投落,洞彻一切,而只一回首,就发现,雪已经落满肩头。
再回过头去,梦就碎了,留给我无尽的惆怅。
睁开眼,同样的月光摇碎。现实成了梦的延续,使得我们的清醒,反而不真实了。
谁又是真实的呢?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迷失在这个怀旧的森林里。
森林的对面,是忘川。忘川的彼岸,是长安。那个应该承载我我无数悲欢的地方。
我的前世,应该是生活在那个城市的罢?
人是种很奇怪的东西。在你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段时光,几年,或者更短,发生了最大的悲喜。在此之后,时间会变快,一日一夜无声无息地流去,而你丝毫没有感觉,似乎一切还停滞着。等有了那种感觉,一回首,去寻那些悲喜时,就发现雪连着月光已经落了一肩。
那是一种不忍回首的惆怅。
在很久以前,很久以后,那个前世的我偶尔路过某一个小院,然后忽然停步,慢慢地回过身,举手,犹豫着去推一扇尘封已久的门户。
一推不开,岁月流转,再一推,呀然一声,门悠悠地开了,不知多久以前的阳光哗啦啦散了下来。竹篱清舍,尘霜轻积。那一间小小的院落小小的屋子,正是花开的时候,却没人。再推开屋门,手就那么悬在了空中。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变。一床的书堆放凌乱,仿佛就在昨天,主人刚刚出去。
这举手一推门,竟流去了不知多少尘世的岁月,将少年的眉间,抹上了一痕风霜。
若有若无的风送来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气,花瓣舞落。案头的墨早已干涸成块板结开裂。一张用镇纸压住的长卷上有一首未尽的古风,字里行间有尘色覆黄了纸面。
执起笔,前世的我用无墨的锋毫,缓慢而安静地将那一首古风余下的四句续完。
然后,放笔,转身,掩门,离开。
那一掩门间,从渐合的门缝里,看见那数十年前的阳光,洒落那一床的书,单纯异常。支起的小窗中,可以看见一方透明的蓝天。
纸上的尘土中,隐约有笔锋相磨的痕迹。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那是一种清朗的惆怅,任谁都不忍卒读。
记得无数次,读到此先掩卷,深深呼吸,宁定心绪,安静良久之后,才敢再翻开书,去接着把诗读完。
落寞的空气间,有下午的阳光缓缓照进来,朴树的歌声充满了整间屋子。窗外有一棵古松,树根如磊,树影如剪。手指拂过书面,指间满是岁月的霜痕。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