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新麻烦出现 ...
-
在两人聊天的功夫,杨铭也回来了,他冲奚青拂点了点头。
奚青拂招呼杨铭坐下,转头对余掌柜道:“余掌柜,在下也不瞒你了,我就是买下你酒楼的人。”
闻言余掌柜先是惊讶了一瞬,随后站起身来歉意的行了一礼。
“抱歉抱歉,我这就搬走。”余掌柜以为奚青拂他们是来催自己走的。
之前来买酒楼的杨铭特意带了面具,遮住面容,所以余掌柜才没能认出来。
奚青拂制止了他的动作,“掌柜的,我不是来催你离开的。”
“那是……”余掌柜有些不解。
紧接着奚青拂又道:“掌柜的,你可愿继续呆在这里帮我做事?放心,不是杀人放火之类的事。”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我的身份不方便暴露,需要一个为我出面做事儿的人。”
余掌柜有些犹豫了,这里是他家几辈子的心血,他自然不想离开,但对面前这个人说的事,他又不敢轻易答应,听到不是坏事,才微微放心下来。
“您请讲是何事?”
奚青拂没立刻回复,而先让杨铭坐下吃面,再不吃面都坨了。
“掌柜的如何称呼?”
她卖了个关子,故意勾起余掌柜的好奇心。
果不其然,余掌柜好奇的心痒痒的,忍住想问的冲动,回复道:“在下姓余,名方怀。”
“余掌柜,我想让你继续做这儿的老板,月钱是不会亏待你的,而且我能保证,让你比以前更加风光。”
“你愿意吗?”
余方怀心动了,虽然不知道“老板”是什么意思,但应该与掌柜这类的称呼差不多,回想起以前的盛景,还是会怀念。
“我愿意,东家。”余方怀做酒楼生意多年,他多少也猜到面前的这些人绝对非富即贵,地位不低。
往往这些人做生意不方便露面,因为中渊国有条规矩,当官的人不能再从商。
但这条规矩是好先帝在世时立下的,如今过去许多年,暴君当政,这条规矩也就被废除了。
但因为先帝是明君,有一定的威视,就算大臣有产业,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暴露出来。
有了朝中大臣当靠山,谁也不敢轻易惹事,官越大,靠山越大,越是不敢动。
奚青拂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见杨铭吃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回宫了。
“余掌柜,你先带你的家人回下京居住一段时间吧,等这里建好后,我会派人通知你回来的。”
余掌柜颔首道:“是。”
他只能暂时压下心中的好奇,恭敬的目送三人离去的背影。
……
走在路上,小启子怎么也想不明白,陛下为什么会用只见过一次面的余方怀。
“陛下,您为什么会用余掌柜帮您做生意啊?”
杨铭走在奚青拂的右侧,听到小启子的问题,他也侧头看向中间。
越靠近皇宫,过往的行人开始慢慢变少,连叫卖的商贩也越来越少。
奚青拂惬意的摇了摇折扇,尽管天气炎热,走在街市上,她也是心情坡好。
“在如今官官相护的时候,他能管住自己的心,不受利益的蒙蔽,单就这份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的品质就让足够人赞赏,”
“余家酒楼如果不是有其他酒楼的针对,现在或许已经美名传遍整个京城了,”
小启子还是不明白,包子脸都皱起来了,又继续问道“那您不怕他做出不利的事吗?”
“砰。”
“哎哟!”
奚青拂合起手中的折扇,不轻不重的敲了下小启子的头。
三人走到人流量较少的位置,偶尔有路过的百姓见小启子抱着头,嘟着嘴,一副委屈的模样,有人还笑出了声。
被敲头的小启子委屈巴巴看着自家陛下,小声喊了句:“陛下……”
连一旁的杨铭都看不下去了,嫌弃的瞥了眼小启子,开口解释:“笨,余掌柜看重自己的家人,万一他要做什么对陛下不利的事,也要想想他的家人能不能承受后果。”
小启子沉思了会儿,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我怎么觉得…我们好像话本子里的坏人啊?”
奚青拂、杨铭: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有点像……
经过杨铭一顿“教育”过后,小启子的包子脸更皱了,双手捂着被揪红的耳朵,跟在两人身后。
“陛下,大长公主再次求见您,是否还要拒绝?”杨铭压低了嗓音在奚青拂耳边说道。
奚青拂就知道,该躲的始终躲不了,早在她归朝第二天,奚玉就曾求见过,不过被她给拒绝了。
原主因为暴政留名史册,被后世之人辱骂千百年,作为孝景帝的姐姐,大长公主奚玉,努力为自己“弟弟”守好国家,最后因病去世。
这份可歌可泣的姐弟情谊也被世人传颂过,可惜,奚玉一身的“污点”就是原主,也因此背上暴君“走狗”的污名。
甚至奚玉的名字只出现在史册过一次,“固守景帝之江山者,玉也。”
后来在二十世纪的时候,有人发掘到了奚玉长公主的陵墓,才从功德碑中得知奚玉的一生事迹。
奚玉宠爱自己的“弟弟”,不惜以女儿身入那波诡云谲的朝堂,只为守护“弟弟”的江山,但却从未枉杀一人,一面念着亲情,一面守着清明。
在奚青拂得知奚玉求见,有些迟疑,她不是原主,也怕在原主姐姐面前露馅,才迟迟不肯相见,但一直不见也不是个办法,总归是要解决的。
“让阿姐先回去吧,朕下次一定见她。”
回到皇宫时已临近夜晚,皇宫内依旧灯火通明。
手持火把的禁卫军井然有序的巡视着宫内,自从上次奚青拂被掳走后,巡查的人数增加了不止一倍。
御书房——
屋内灯火通明,火烛摇曳生姿,空荡荡的大殿中只有龙椅上的一人。
奚青拂翻阅手中的奏折,时不时的用毛笔书写着什么。
前几日派去赈灾的银子远远不够,能救助到的人非常有限,饥荒也越来越严重。
因为天气炎热,不少流民都出现了中暑的情况,中渊国夏季久不下雨,食物短缺。
在奚青拂出宫的时候就观察到,尽管外面饥荒闹的有多严重,中京城影响的根本不大,而下京城陆陆续续有许多流民进来,食物大量短缺,足以见得阶级分明有多明白。
太多的问题存在,也只能一件一件解决,当务之急先解决流民中暑、饥荒的问题。
就在奚青拂烦恼的时候,御书房的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