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旧时弓箭 ...

  •   佃户找妥了,姐弟俩算是了却一桩重要心事,都放松了不少。

      当天回家之后,唐睦在灶下烧火,一边跟唐宛商量:“阿姊,明日开始,我就去集市摆摊吧。就像阿爷以前那样帮人写信,多少能挣点儿。”

      唐宛正在锅边贴饼子,闻言看了他一眼,并未反对。

      今日签完契约,他们给了牙人一两银子作为辛苦费,加上租借耕牛、补购农具,家里除了藏起来的三十两,手头的散碎银子所剩无几。

      姐弟俩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唐宛这几日采买食材兼顾营养均衡,加上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去岁姐弟俩的衣物都有些小了,也需要添置,样样都是花钱的地方。

      “咱们不能一直坐吃山空,春耕才刚起头儿,后头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唐睦年纪虽小,却自认为是家中唯一的男儿,需要担负起养家的责任,这几日一直惦记着设法赚钱。

      唐宛将锅盖盖上,去井边舀了点儿水洗洗手,点了点头:“成,我不拦你。但我明日得出城一趟,先去田里看看鲁家人干得怎么样。”

      唐睦一愣,立马皱起了眉:“出城吗?不行,阿姊别去,这太不安全了!”

      北狄人来袭没过几日,除非必须要出城做活儿的,这些时日出城的人已经少了许多。

      唐宛却道:“我会注意的,就是去田头看一看。鲁家人看着倒是勤快本分,可这田毕竟不是他们自家的,日子一久难免松懈。若不时常去走动走动,叫他们知道我们是看着的,迟早变成第二个吴家人。”

      军田的收成对他们姐弟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唐家已无在军中的壮丁,能保住军籍,全靠军田如期完粮上缴。倘若田地荒了、赋役落空,不光田会被收回,恐怕连军籍都给撸了,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唐睦便道:“那我跟阿姊一起去。”

      “你跟我一起就不危险了吗?”唐宛反问。

      唐睦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没事的,北狄人也不是天天来,就算来,也多半往村落中去,地里都是做活儿的,能抢到什么?况且,我们总不能因为有危险,就永远窝在城里。”

      刚开始得知北狄人袭扰,连陆铮都受了伤,习惯于和平安稳的唐宛确实受了不小的冲击,这也可能是祖父宁愿被吴家人糊弄,也一直不让姐弟俩接触农耕的原因。

      可总这么一直躲着也不是办法。

      “怀戎县就这光景,哪家军户不是在袭扰中种地、在烽火下耕作的?北狄人确实可怕,可真要躲,只能彻底舍了这军籍,去别处谋生活,你愿意吗?”

      唐睦默了。

      他出生在北境,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会投军从戎,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阿姊毕竟是女子,他可以接受自己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结局,却不想让阿姊陷入险境。可恨自己年纪太小,如果像陆大哥、陆二哥那样厉害,现在就可以保护阿姊了。

      唐宛见他神色肃穆,便笑着缓和气氛:“不会有事的,以往北狄人来犯,总要间隔很长时日,他们知道此处防范周密,短期内再不敢来了。”

      唐睦低头不语,半晌忽然道:“阿姊你来。”

      他转身进了东屋,唐宛迟疑地跟了进去。

      这还是她穿回来之后头一回进唐睦的房间,也就是以前祖父住的东间。见唐睦踮脚,她才注意到墙上挂着一把旧弓。

      唐睦把弓拿了下来。

      看得出这把弓已有些年头,却被保养得很好。弓身被擦拭得很干净,光洁圆润,弓弦松垂着搭在一侧。

      另有一个说不清什么皮子做成的箭袋,看着非常结实,里面装着十来只箭。

      箭尾不知用什么羽毛做的,修剪得很整齐。箭头微沉,通体泛着乌黑的金属光泽,看着应该是钢制的,虽然年代久远,却没有半点儿锈迹,一看便知经常被养护。

      唐宛注意到,这个箭头是一个扁平的三角形,并没有影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倒钩,想来陆铮受伤时也是这种箭头,所以当初敢自己拔箭头。

      唐宛曾看过一个科普视频,说箭头后如有倒刺,贸然拔出会连带大片血肉撕裂,轻伤也会变重伤,当时得知陆铮受伤,还被自己过于逼真的想象吓出了一身冷汗。

      “阿姊,要不你把这个带上,以防万一。”唐睦用力挂上弓弦,对唐宛说。

      这是父亲当年从军时所使用的弓箭。父亲战死后,这弓便一直悬在屋中墙上,姐弟俩以前也练过几次,只是当时年岁小,筋骨未成,根本拉不开。对于唐宛来说,那段并不真切的记忆早就湮没了,直到被唐睦提醒才隐约想起似乎是有这么回事。

      “阿爷说,这弓要是拉满了,箭尾能抵到耳后。”唐睦试着拉弓,用尽全力也只拉开一半。

      唐宛力气比他稍大些,也只是勉强拉开到身侧。

      姐弟俩站在院中,对准枣树试着射箭,射出去的箭轻飘飘的,准头也堪忧。照这样看,就算把弓箭带上,也不过起个心理安慰的作用,说不定还得弄丢了。

      “不带了,我路上警醒些就是了。”

      唐宛说是这么说,手里的弓箭却没松开。

      不管怎么样,有一样武器傍身总不是坏事。

      于是她又练了几次。拉弓、搭箭、松手……

      努力回忆着以前参加活动时被教练教过的技巧,渐渐地有了些许进步。

      练着练着,唐宛便想起那次活动的细节。因为穿越者的身份,唐宛一开始拍摄的视频都跟古代平民生活起居有关,随着热度的增加,选题逐渐延伸,难免涉及各种古代文化,那次就是参与了一个古代兵器复刻的主播联名活动,她负责的部分是手工复刻弩箭的项目。

      当时唐宛做的是一款微型弩机,结构相对简单,扣动机括就能发箭,说是古代版本的手枪也不为过。虽说杀伤力有限,但胜在轻巧便携,用来防身倒是非常便利。

      唐宛眸光微动,心想若是日后手头宽裕,倒是可以寻访匠人试着造出几把,留着自己与唐睦防身用。

      她鼻翼微动,忽然嗅到灶上飘来的焦香味,扭头唤唐睦:“饼子好了,先吃饭吧,吃完我们接着练。”

      至于那弩机,眼下八字还没一撇呢,还是先把手头的弓箭练好再说。

      次日一早,唐宛起来后照例先打了一套八段锦舒展筋骨,随即将桶中剩下的几条鱼处理干净,做了一锅鱼豆腐汤,嘱咐唐睦趁热送去陆家。

      早饭后,姐弟俩便分头行动。

      唐睦带着祖父那套书写工具去集市摆摊。唐宛昨晚炒好了大麦,这会儿煮出了一锅浓香的大麦茶,滤出杂质后装进陶罐中,又烙了二十来个带肉馅的玉米饼子,坐上唐睦去集市叫来的骡车,前往军田那边,去看鲁家人耕作的情况。

      吴家新垦的十二亩地已经种得差不多了,鲁家人一早赶来田头,先去看了那片新地,稍稍做了些善后处理,随即便转头投入原有三十亩地的复垦中。

      一家老小齐上阵,还借来了两头耕牛,唐宛到的时候,他们人人低头出力,正干得热火朝天。

      唐宛在地头站了会儿,看他们有条不紊地忙碌,放心了不少,便抱着陶罐、拎着食篮走过去,高声喊道:

      “鲁爷爷,伯伯们,婶子们!我带了点茶水,过来喝!”

      鲁家人听到喊声,这才抬头望过来,见是唐宛,脸上都露出讶色。

      离得最近的鲁大娘快步迎上来,接过她手里的陶罐,连声道:“娘子怎么亲自来了?这么远过来还带东西,太客气了!我们做惯了活儿,茶水都备着呢。”

      唐宛笑着说:“第一天动工,哪能不来看看?你们都忙了半天了吧?先歇会儿。”

      说着,她将陶罐的盖子掀开,一股子麦香夹着淡淡的姜辛味儿立刻飘散开来。

      放下活计走过来的鲁家人不自觉咽了口口水,做了半晌的活儿,确实都有些口渴。

      “这是什么茶水,好似没喝过。”鲁大娘惊奇道。

      “这是大麦茶,用大麦炒的。”唐宛随口解释,看了眼田埂边,鲁家人果然自备了茶水,也带了不少陶碗,便拿来一个空碗舀了一碗,递给鲁大娘子。

      “大麦也能炒茶喝?”鲁大娘子接过茶水,小心地抿了一口,眼睛亮了起来:“还别说,真挺香的!”

      其他人每人接了一碗,喝起来都忍不住点点头。

      “比我们平常喝的苦茶好喝多了。”老三鲁大海也点头称赞。

      “一点儿都不涩嘴,还有股麦子的甜味!”大郎鲁有才道。

      “宛娘子,这个茶是怎么做的?”鲁大娘子问,二娘子和三娘子也悄悄竖起耳朵听。

      “这个简单。”唐宛一边分茶一边说,“大麦洗干净了晒干,加些切得细细的姜丝,在锅里炒到焦香,存在密封的罐子里,要喝的时候用开水冲泡,或者煮一煮,家里要是有陈年的干橘皮,切细了丢点进去更香,没有的话也不妨事。”

      “倒真是不难,”鲁大娘喃喃道,“家里大麦有现成的,生姜咱家去年也种了,好像还剩些。”

      鲁大山听了也道:“比茶叶还便宜呢,今儿回家试试。”

      唐宛分完了大麦茶,揭开篮子上的盖布,将玉米饼递给他们。

      因为做农活儿需要卖力气,唐宛刻意加了些肉馅儿,饼子两面被煎得金黄酥脆,一路放在篮子里用布盖着,此刻还有些余温,闻起来一股子说不出的香味。

      鲁家人连声说太客气了:“娘子这也太破费了,这么远还给我们送吃的来。”

      唐宛将饼子一一分给大家:“这地头离我家远,也不能日日都来,我就偶尔过来看看。往后田里的活儿,就全托付给你们了。”

      鲁家人被牙行的人指点过。

      别看这宛娘子年纪不大,却是个有成算的。前头那家佃户以为她年幼糊弄她,被直接告到了县衙,如今进了流民营服役。

      便是唐宛不来,鲁家人也不敢松懈,今日她来了,鲁家人更要表态。

      鲁大山作为鲁家的大儿子,闻言正色道:“娘子放心,既然接了这活儿,我们一定当作自家田地来伺候。咱虽然是庄户人,也期盼着后辈能有出息,绝对不做那昧良心的事,把自家的名声抹黑了。”

      “正是。”鲁大河、鲁大海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娘子放心,田是您家的,可收成咱也有份,我们都盼着越种越好。”

      唐宛要的就是这句话,此刻再没什么不放心的。

      鲁家人喝了茶吃了饼便继续忙活去了,唐宛则坐在地头看了会儿。

      倒不是为了监工,纯粹是出于对当下农耕技术的好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旧时弓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求个作者收藏!点击专栏查看预收! 《脆皮器修,科技苟命!》《同学,你得参加科举呀!》求收藏~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