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少年与明月(1) ...


  •   关于徐若言这个人如果你查过她的户口簿,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讯息:许若言,女,出生日期:1988年2月13日。再深刻一点,她也许还会告诉你,她是出生在初春季节的水瓶座,喜好阅读各类滥情小说,琼瑶的,张爱玲的,亦舒的。
      然后我再很严肃地告诉你,我就是这个许若言,很文艺很滥情的许若言。
      你认真看中国地图的话,你就会发现,在公鸡的肚子位置罢,台湾海峡正对着的经济特区就叫做厦门,在厦门到外有一个同安区,在同安区外又有一个浮山镇。
      那便是我的家乡,地如其名,多山,多木,多水,少财。我的父母凭借着初中学历在镇上勉强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因为我从小就被文艺范围所熏陶,每每跟随伙伴们山上打柴去,回家后总免不了爸妈的一顿臭骂,于他们来讲,文艺少女是不需要与草猛野夫之徒混在一起体味生活的艰辛的。
      彼时家里也没有几个钱,父亲大人干脆用少得可怜的几个钱买了玩具、彩笔、画册,家里还有罕见的一台,据说那是当年母亲的陪嫁品。
      于是我的童年变是在这充满文艺泛滥的时光中度过,当我讲一个金发洋娃娃的胳膊拧下来,用彩笔在老爸的笔记本上画了三个没有耳朵的女生后,我就去看电视,我的记忆极好,看过的电视剧总能大致的记下故事情节。
      来我们家看电视的小孩很好,几乎每次都要排队,那我可不大乐意让所有的小孩都跟着分享。然后,也就只有跟我关系亲密的小孩才会享有和我一起坐下来看电视的殊荣,看过的电视剧有很多记不住名字,90年代的孩童纯净的天空容不得半点污秽,每当看到少儿不宜的,诸如KISS之类的场面,大家都会很自觉地转台,并且将头偏转一边,以显示自己年纪尚幼,并且大骂编剧是个变态鬼。
      我总是搬来粉红色的小凳子,安静的坐在门口,我在等待着一个叫做叶晨硕的少年的到来。
      “hey,圆圆。”怀抱着篮球的少年兴奋的冲我招手,夕阳西下,碎屑一般柔和的色彩斑斑点点洒在他的身上,他是个好看的,干净的少年。
      尽管我的妈妈曾很严肃地告诉叶晨硕,她的女儿叫做许若言,小命言言,不是圆圆!但叶晨硕说许若言她白白胖胖的,脸蛋粉嘟嘟的,叫圆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就乐意他叫我圆圆。
      1995年,许若言六岁,叶晨硕九岁,他是我叔叔邻居家的小孩,会打牌也会打球,但从不打人。
      我大声喊道,晨烁哥哥,你要不要来我家看电视?
      稚嫩的童音蔓延在通往浮申篮球场的那条小径上显得格外清凉,就像是一片本无所波纹的水面上当开了一大朵的涟漪。
      “等我打完球,我就去看哦。”
      我知道他的话也只是在敷衍我而已,但我还是满怀希望等他回来,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忘记。
      叶晨硕最喜欢的动漫是《七龙珠》,当时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喜欢看那种动漫,但就像是我喜欢看《美少女战士》一样,我们都同样会为了一个梦想而痴迷。
      有的时候我也会去浮申篮球场看他打球,在这里我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浮申篮球场,否则很多读者可能会犯疑惑,一个篮球场怎会起这般的名字?
      浮申是一个人名,住浮山镇最东头的一间平房。他是镇上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市领导到镇上督察的时候,镇上不大不小的孩子纷纷提议要建个篮球场,市领导倒也是以人民之所需为本,几个月后,篮球场真的建成了。
      但镇长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篮球场的取名字问题,但他知识面太窄,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合适的名字,就叫来了老一届大学生浮申前来探讨,浮申一拍桌案,说,就叫做“浮申篮球场”吧,镇长欣然同意。
      毕竟在那个知识极为贫乏的年代里,知识分子说的话便是文艺的精髓。
      浮申篮球场就此而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