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寿辰(1) ...

  •   启国泰安三十五年,启帝元晔六十五岁,脸上已不见盛年时的凌厉阴险,俨然一个慈祥近人的老人。
      近十六年的和平,启国国内休养生息、百业渐兴,国库日益充盈。安逸的生活让元晔逐渐遗忘十六年前牧原之战的失败。
      泰安三十五年夏五月十五,启帝六十五岁大寿,召、蜀二国皆派使者来祝寿。
      “外臣宋仪代召皇祝陛下福禄绵延、岁若椿松、万寿无疆。婧淑贵妃叩问陛下安。”召国礼部侍郎宋仪向元晔行礼。
      “免礼。请代寡人向召帝问好。婧淑贵妃一切安好?”元晔问。
      “回陛下,贵妃深得召皇喜爱,十几年来恩宠不断,事事顺遂。贵妃娘娘让陛下勿要挂念。”
      “顺遂就好。”元晔心情放松了些,摆袖示意宋仪入座,却注意到了站在宋仪身后的少女。
      “宋卿,你身后站着的是何人呀?看起来不像是寻常女子啊。”元晔问。
      “回启皇,这是召皇的侄女,玉彤郡主。”宋仪答道。
      “玉彤祝启皇福寿无疆。”玉彤郡主上前几步向元晔行礼。
      元晔见其长身玉立、体态风流,只是远远看去,玉彤身上的孩子气似乎还是重了点。
      “你今年几岁了?”元晔问到。
      “回启皇,今年冬至我就十五了。”
      “嗯,这孩子长得真是水灵呀。”启皇赞到, “赐玉彤郡主翡翠琉璃坠一双。”
      “启皇,我还没给您献上寿礼呢,怎能先受您的赏赐呢?”
      “哦,你已经祝了寿,还有什么礼物要送给朕呀?”这么一说倒激起了元晔的兴趣。
      “启皇,召国礼单中的宝物均已献上,唯有“点茶”一物尚未献上。只是这“点茶”不是实在的金银珠宝,而是一项艺术表演。启国与召国一北一南,习俗殊异。我听闻启国的茶与召国的茶很不一样,且不在意泡茶的过程。而召国人热衷饮茶,对泡茶技术格外讲究,泡茶过程已经成了一项观赏艺术。“点茶”是我们召国最古老、最普遍的泡茶方法,如今也是召国人民怡情养性的游戏。为了巩固启、召两国的友谊,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玉彤想为启皇表演一场“点茶”。”面对三国达贵汇聚的大场面,玉彤并不怯场,对着启皇侃侃而谈。她身后的宋仪却一直战战兢兢,生怕她说错话有损召国形象。
      “允。”听到启皇的准允的命令宋仪才放下心。
      宫女将案几和点茶所需物品搬上廷堂,玉彤开始慢条斯理地为大家表演点茶艺术。这也是她此次来启国的原因。她生性活泼,向往广阔的天地,一直想去召国之外的国家看看。恰逢启皇六十五大寿,召国派出祝寿使团前往启国。为了能和宋仪他们去启国,她向召帝,她的堂伯,请求为启皇表演点茶祝寿。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玉彤郡主和启皇身上时,没有人注意到自玉彤说话起,坐在宴席左前方的元璟的目光就没从她的身上离开过。
      看到玉彤的那一刻,元璟感到很震惊。眼前这个少女与自己的一位故人竟有七分相似。若不细看,他真以为是二十年前的那位女子。世间长相相似之人本就不多,而玉彤身上带着几分故人的气息。他的思绪飘忽,眼神也变得迷离。
      玉彤表演完毕,高超的点茶艺术赢得满堂喝彩。众人的喝彩声将元璟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这就是召国的“点茶”?真是精妙绝伦的表演呀!”元晔赞叹道。宫中茶师也曾在他面前点过茶,但与今日玉彤郡主的手法相比,既无奇特的味道,也没有引人惊叹的技艺。
      “玉彤郡主,寡人有个不情之请,你能不能在启国多留些日子,为启国的茶师和后宫妇人传授一些泡茶技术?”元晔询问。
      “这…”这样的要求有些出乎玉彤的意料,她看向宋仪询问意见。
      “回启皇,郡主与臣一同出使。临行前,我皇命我必须保护郡主周全将她安全带回召国,只怕是要辜负启皇的盛情邀请了。”宋仪上前略带歉意地回复。
      “诶,宋卿,又没说不让郡主与你一同回去,你们召国使团可以在启都多留些日子嘛,顺便感受一下启国的风俗人情。寡人会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召京,向召皇说明情况。召皇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相信他不会怪罪你们的晚归。”元晔一下子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再推辞只怕是于理不合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劳烦启皇了。”宋仪感到有些无奈。他相信启皇只是单纯地想让玉彤郡主为启国百姓传授茶艺,而不是另有所图。毕竟,祝寿使团里官最大的是他,身份最尊贵的是玉彤郡主。但他们二人加起来暂时还没有能掀起两国战争的资格。
      此时玉彤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她毕竟还是个爱玩的孩子,不想那么快就回召国。她一进入启国,就被这里奇异壮丽的风光吸引了。这里的风景、人、生活习俗与召国是多么不一样呀。她确实想在启国多呆些日子,好好地游玩一番。
      “元均,”元晔看向宴席中一位少年。
      “孙儿在。”此时从席座中走出一位身着水蓝色长袍的少年,身姿挺拔,丰神俊朗,约莫十七八岁。少年走到殿前向元晔行礼。
      “玉彤郡主在启都期间,就由你全程陪护。要是郡主有什么闪失,拿你是问。”明明是命令的话语,可是启皇的语气却充满了长辈的慈爱与宠溺。
      “是。”少年接下命令,转身对玉彤和宋仪略微行了个礼。
      玉彤抬眼看向少年,与元均的眼神撞到了一起。元均赶忙垂下眼睑转移目光,有些仓惶地走回席位。
      这少年长得真是好看,只是为什么那么害羞呢?玉彤心中窃笑。
      正宴结束后,启皇退席,留各国使者与启国的达官贵人相互应酬。
      大殿外,元璟一人背手而立,若有所思。
      “璟,刚才在宴席上就发现你心不在焉的,幸亏陛下没有责难。你是怎么了?”独孤祁走到元璟身边问到。
      “并无大事。只是,你有没有发现召国的玉彤郡主长得像一个人?”
      “啊,这辈子见到的人太多了,刚才也没注意看那个郡主长什么样。所以,玉彤郡主长得像谁?”独孤祁虽已年近四十,但在朋友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算了,不记得也好。忘了吧,也别管她长得像谁了。”元璟语气有些失落,径直走出皇宫。
      “诶,你知不知道说话只说一半很没意思啊?”独孤祁埋怨道。“像一个人?像谁呢?”他独自嘀咕。
      夜晚,大将军府,元璟书房内。
      “将军,属下已到聚贤阁打探清楚了玉彤郡主的信息。玉彤郡主生于大盛八年(即泰元三十五年),乃南阳王刘植与南郡王氏之女,召国太尉刘格与刘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玉彤郡主九岁前在南郡生活,之后被老南阳王接往召京王府抚养,时常出入召国皇宫,召皇对其疼爱有加。”
      “王氏呢?”元璟问。
      “回将军,王氏出自召国南郡望族,又嫁入王府,深居简出,很少惹人关注,有关她的信息十分有限。”作汇报的下属显然有些紧张了。
      “此外呢,还查到了什么?”元璟问。
      “玉彤郡主有一个姑姑,是刘格刘植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名刘萱,封号昭阳萱郡主。只是关于刘萱郡主的记录非常离奇。据聚贤阁的档案记载,刘萱郡主前十四年的主要活动区域都在南郡,她七岁就入阳灵山百草阁,拜入阳灵派学习医术。十四岁时随父兄入召京给太皇太后祝寿,寿宴之后突然染上奇病,宫中御医皆诊不出病因。召皇为了安抚老南阳王,提议让刘萱留在宫中养病,老南阳王亦留在召京王府。五年后,刘萱郡主的病竟然好了,随后就回了南郡。可是回到南郡之后就再也没有与之相关的信息流传了。”
      “可有刘萱的档案?”元璟问。
      “有的。”下属将档案递上。
      “下去吧。”元璟挥手示意下属退下。
      “刘萱?莫非你真的是她?”元璟表情凝重地盯着刘萱的档案。十六年前元璟对那个女子的身份进行过无数次的猜测,却从未想到过有这样一种结果。
      启都驿站,宋仪房内。
      宋仪正在案前写奏章,玉彤把玩着桌子上的茶杯。
      “宋大人,你在写什么呢?我怎么感觉你好像不大高兴呢。”玉彤一脸无辜地看向宋仪。
      “虽说启皇已经派人向皇上说明情况,但我还需把此次祝寿的情况以及我们滞留启国的前因后果向皇上详细表明。”宋仪盯着玉彤看了一会儿,无奈扭头轻叹一声。
      “宋伯伯,我知道你心里在怨我。对不起啊,玉彤给您添麻烦了,我也不知道启皇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您不要怪我了好不好?”玉彤走进宋仪,轻轻摇了摇他的肩膀,露出一副委屈的表情。
      看到玉彤这幅样子,宋仪不好发作,只好自认倒霉。心里想这可真是个小祖宗。
      “宋伯伯,就知道您最疼玉彤了!”玉彤知道自己的故作委屈已经奏效,兴奋对宋仪撒娇。
      “郡主,天色已经晚了,您赶紧回房休息吧。”
      “玉彤告退,您也早些歇息。”
      郡主蹦蹦跳跳地回房去了。
      回到房间的玉彤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张开双臂舒展身体。想到接下来一段时间都要在启国度过,内心激动又有些忐忑。
      她睁开眼睛,好像想起了什么,从枕头底下抽出一本小书。这是召国说书人编的《启国卫将军元璟传》。书的颜色很深黄,边角有些地方也已经烂了。这本书陪伴了玉彤的童年,她都已经记不清自己翻过多少次这本小册子了。可是,“元璟”两个字在整个南阳王府似乎是一个禁忌,父亲母亲从来没有提到过,也不准她提。有一次父亲看到她在看《元璟传》,第一次对她发了脾气,当着她的面把书给烧了,并严厉告诫她今后不许再看。处于成长期中的孩子总是叛逆的,加上元璟的故事对她太有吸引力了,于是她又偷偷地买了一本。这次她藏得很好,没有人发现她在看《元璟传》。
      回想这段经历,玉彤觉得自己对父母的反抗取得了胜利,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她翻开书页,盯着书页上的元璟像,身着铠甲的少年将军矫健英俊,意气风发。但是她觉得真实的元璟肯定不长这样,不然,今天宴席上她何以认不出他呢?总不会在十几年间他的容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说到元璟,玉彤突然想起自己此次启国之旅还有正事没完成。
      她的姑姑刘萱,昭阳萱郡主得知她要随使启国的消息后,派人快马加鞭从南郡给她捎来一封信和一本书。信是写给玉彤的。刘萱知道玉彤从小就仰慕元璟,此次到启国要做的事情必然有“拜访元璟”一项。于是拜托她将这份书稿作为礼物送给元璟。但是要求玉彤不能透露刘萱的身份。
      她的姑姑是家中唯一一个知道自己仰慕元璟的亲人,也是唯一一个不制止她提及元璟的长辈。她之前以为是姑姑对自己宠爱所以不介意自己提家中的禁忌。现在看来,姑姑和元璟的关系估计不一般,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将书稿交给另一个国家的人?因为她知道这份书稿在刘萱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刘萱游历召、蜀两国、花费十年心血才完成的。
      玉彤的姑姑从小习医,醉心医术,心怀悬壶济世之心、惠泽百姓之志。召国大盛十一年至二十一年,刘萱独自一人游历四方。在那十年里,她学神农尝百草,寻访天下名医,对药材的功效用途作了订正,还补记了很多以往医书中没有记载的草药种类。刘萱非常重视这项事业,游历归来后在阳灵山上的百草阁闭门著书,花费半年光阴才将稿子编订成书。(百草阁是刘萱师门居所,初代阁主开创了召国医学界的“阳灵派”)
      刘萱一直将著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之一,而她对此付出的心血玉彤也看在眼里。所以,对于刘萱赠送书稿的行为她其实感到很不解。但这是姑姑交给她的任务,也是姑姑的心愿,就算心有困惑她也必须要完成这项任务。
      玉彤直起身子,来到案前研磨润笔,写了一封拜帖,预备明天差人送去元璟府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寿辰(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