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朝堂之上 ...

  •   吏部尚书:“陛下,臣以为对于江南南湖郡旱灾之事,应选举太子亲赴。太子乃一国储君,是最为适合的人选,南湖郡乃本朝国库之根本,如今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此乃天降横祸,是上天在预制皇上,皇上应派遣太子以此来安抚南湖郡的百姓,来证明圣上对他们的仁爱。”

      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此言差矣,按尚书的话中意思,是要陛下亲自前去吗?”

      吏部尚书向皇上拱手行礼,匆忙道:“陛下,臣万没有如此想法,只是觉得太子仁爱慈厚,性情温和,实乃佳选。”

      “哦?那即使撇开人选不谈,这一来吏部尚书不应先为皇上想出解决旱灾的方法吗?如今如此匆匆选人,怕不是让别人以为你们吏部要跟人抢功劳呢,二来,这旱灾的事何时与你吏部有关了,各个小郡的贡禄年年不足,这难道不是你吏部之过?”

      “那这治理旱灾的事又与你们刑部有何关系?”

      “你!”

      崇文帝抬了抬手,厌烦的皱了皱眉:“好了,肃静。”百官倏地安静下来,不约而同的低下头。

      崇文帝默默地环视了一片四周,又转向太子问:“太子,你觉得呢?”

      “父皇......儿臣......不知,全凭父王决断。”

      崇文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才淡淡的转到顾惜朝这边。

      “豫王,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顾惜朝拱手,言:“臣以为刑部尚书所言有理。”

      崇文帝挑眉,饶有兴味地问:“有理?那豫王继续谈谈。”

      “陛下,目前南湖郡的现状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如今只是如此草率的选择人选去安抚民心,只是只标不治本,要在根源上解决这种问题,讨论治灾人选是毫无意义的,当下的重中之重是治旱的措施,只有安排好计划才不会导致到时的无措。

      至于这治旱措施,臣只能建议考察当地的水库状况以及南湖郡的郡守,这是问题的根本之重,只有这样南湖郡的问题才会解决,至于之后,可以注意当地的农业种植,换取更加适宜本地生存环境的农作物,通过郡守进行大力宣传,在郡守的门口安排救济粮。”

      崇文帝点头,,朝顾惜朝笑了笑:“豫王所言不无道理。那众爱卿可有什么可行之道或者对豫王观点有所不满的吗?尽可提出来。”

      众大臣众大臣忽然间哗然。

      “怎么?众大臣讨论出结果了吗?”

      刑部尚书率先站了出来,道:“臣以为豫王思虑周全,无需补充。”

      “不敢,本王只是尽微薄之力来为本朝贡献。”

      “豫王谦虚了。”

      吴莫转头看了一眼太子:果然,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太子的性情说得好听了是仁爱慈厚,说得不好听了就是圣母心太重,担不起这天下大任。

      吴莫将思绪拉回,突然轻笑了一下。

      “陛下,既然众大臣都无建议,那儿臣还有补充之处。”

      吏部尚书突然突兀的笑了,问道:“简直不自量力,豫王的计划安排的妥当毫无纰漏,你又有何补充?”

      “儿臣认为,豫王的计划仍有不妥之处,”吴莫转向顾惜朝,“敢问豫王,您刚才道要监查地方官吏的行径此乃重中之重,可是如何查,以什么理由查,怎么查,这些都是问题,大名鼎鼎的豫王不会连这都没想到吧。”

      众大臣再一次陷入哗然。

      礼部尚书忽然道:“殿下说的不无道理,只是这如何做,不知殿下想到措施没有?”

      “以儿臣薄建,父皇应通过此次的旱灾遵循治世之道,不止要对于南湖郡的郡守多加提防,更要给其他地方的郡守一个警示。

      儿臣愿父皇加强对各县区的年供禄,严格筛查供禄质量,以削地之法来严惩贪污之人。”

      刑部尚书:“那三皇子说说这该如何削地才能防止到时各地郡守的不满和叛乱呢?”

      “以年为收禄间隙,每月为小收,四时为大收,若不合格或逃禄的,即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削地,若有一石未齐可削其五亩,十石未齐,可削其五十亩,以此为准。”

      崇文帝欣慰的点点头,难得对着吴莫一笑,道:“我儿说得有理,是可行之道,传令下去,就按三皇子的想法办。”

      旁边的太监点头说了声”是”,便朝着内阁的方向走了。

      “那众爱卿们可有意见?如若没有的话,那这南湖郡的旱灾之事,朕便交由三皇子处理。”

      众大臣一时拱手,言:“圣上圣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