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第九十四章 ...

  •   杨仪去寻姜维。同样吃了个闭门羹。

      他回杨家落脚的小楼上,看见张宜送那名羌女回房。

      羌女是首领之女。到了汉地,也按官家小姐的礼节,单独入住在一间小楼之中。

      杨仪在心中冷笑。老友张太守生的好女儿。比贤内助还管用。泼辣嚣张又野蛮的羌女,就这么被张宜笼络在身边。

      如此张宜,攻下姜维,也是旦夕之间吧。

      又想到杨曦月。杨仪心中黯然。有人曾提醒他,凶手或许就是崔若愚。

      但他设了陷阱,崔若愚却没有来。反倒是各色各样看热闹的人,装作不经意地经过杨家小楼。

      看来凶手并不在军中,更不可能是崔若愚。

      一把年纪。想不到,靠儿子,儿子不成器。靠女儿,女儿又遭横祸。

      就算众人慑于杨长史的权势,不敢当面说破。背后已经不少风言风语传出来。说杨仪早些年清除异己手段太残忍,如今老天要报应。

      杨仪也有些说不出的惶恐。更急于打破这种传言。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再娶,再生。

      偌大的杨家,总需要人来支撑,他才能安享晚年。如果杨家后继无人,那么,等他失去所有权势的时候,杨家就会塌下来,压死所有人。

      本想依靠杨曦月的夫婿。眼下没有希望了。杨曦月每天躺在床上,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怄气。

      只能靠杨仪抓紧时间,再娶。

      杨家子女恶名在外,杨仪虽然得势,但年事已高,不可能再与王公贵族联姻。

      只能找一个出身卑微、身强力健,有勇有谋的女子。与杨仪各取所需。

      他看上了崔若愚。她符合所有的条件,与杨曦月又是旧识。难得的是她以绝色佳人之姿,甘于委身军中——是个安分、能吃苦的女人。

      这个念头在杨仪心中酝酿已久。浮浮沉沉,无法磨灭。他甚至不顾身份,私下找她谈婚论嫁,可惜她有婚约在身。

      他去找姜维,正是为了此事。

      至于为何找姜维呢?一来,姜维位高权重,如果姜维开口作媒,崔若愚应该能答应。二来,杨仪心中总觉得,杨曦月有今日的下场,姜维逃脱不了干系。

      杨曦月年少貌美,出身高贵,若非一心要嫁给姜维,她何以耽误自己,又怎么会随军进发遇到那些恶贼?

      所以,姜维必须要帮杨仪作媒,让他娶到崔若愚,再续香火。

      姜维虽然不见杨仪,但杨仪没有死心。

      试过了以富贵相诱,她不动心。

      试过了以真心相许,她也不在意。

      只能以威势相胁迫,逼她就范。只要尝过了杨家的滋味,她就不会再抗拒。

      杨仪想着想着,不自觉又走到崔若愚守的马车前。

      崔若愚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小书。

      这辆马车是杨长史专用。杨仪想了想,屏退了左右仆人。

      自己登上了马车。

      车身倾斜了一下,崔若愚如梦初醒,回身一看,才发现是杨长史上了车。

      她左右看看,杨长史的仆人都远远退开了。

      崔若愚放下手中的书,恭恭敬敬地行礼:“杨大人。要去何处?”

      杨仪在车厢中,他早已想好了。“去汉中军。”

      他又补了一句:“去汉中军寻大将军。”提一嘴姜维,能让剑阁军的人安心。

      崔若愚愣了一下。去汉中军寻姜维?可姜维今日一大早已经去了张太守处,检阅五天之后的盛会。

      连张宜和红都去了张太守的官邸。

      崔若愚心直口快地说:“可大将军不在汉中军营里。”

      杨仪微微皱眉,“你怎么知道?”

      崔若愚连忙掩饰地说:“听其他人说的。还有张小姐,红小姐,都去了张太守处。”

      车厢中沉默了片刻。

      崔若愚在心里祈求杨仪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良久,杨仪才又开口说:“去汉中军罢。”

      崔若愚只好开始装点,将马车赶出了城。

      刚离开官道不久,杨仪就叫停了。

      崔若愚心中有些惴惴不安。此时只有她和杨仪。

      “若愚。我要下车。”杨仪在车厢中说。

      崔若愚把脚踏搬到马车旁,说:“杨大人。可以下来了。”

      杨仪掀开门帘。

      他那张年过半百仍然精神矍铄的面容,霍地出现在崔若愚眼前。

      他穿了一身湖水蓝的常服。没有穿官服。

      崔若愚垂下视线。看着杨仪皂色的云靴踩在脚踏上,一步一步走下车。

      这是一片柳树林。翠绿的光影交错,有些眼花缭乱。

      “若愚。过来。”杨仪在溪边的石头上坐下。他招呼崔若愚过来一起纳凉。

      崔若愚强颜欢笑,摇摇头:“大人慢用。小人去取水。”

      她走到较远的地方,先装满了水袋,又解开马,牵去下游喝水。

      “若愚真是细致。”杨仪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

      自从知道她是个女子。哪怕她穿着宽松的男子衣裳,身段也没显出来,可杨仪眼前总浮现出一个身段玲珑的佳人。

      “若愚——你穿这身衣服还习惯吗?”杨仪掏出方帕,擦了擦汗。

      眼神不停地在崔若愚胸、腰之间打量。

      崔若愚此时敏锐地嗅到杨仪居心叵测。但怀疑归怀疑,杨长史是朝廷重臣,想必不会为了她连声名都不要了?

      “习惯的。”崔若愚背着手,站得很远。

      “若愚怕我吗?”杨仪注意到她站在远处。他转过身,端坐着正面看她。

      这个崔若愚真是越看越喜欢。身材高挑修长,肤白貌美,那双眼睛漂亮、诱人又警惕。像极了狐狸。

      也好——他一把年纪,也不想娶一个懵懂无知的女人回家。越聪明,越好。

      崔若愚直截了当地点点头。“怕。杨长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小人当然怕。”

      “哈哈。若愚这话,像是有所指?”杨长史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崔若愚毫不畏惧地看着杨长史:“杨大人。如果并非要去汉中军,小人驱车回汉中城吧。今日太阳毒辣,会中暑。”

      “若愚。我还是想娶你。你说你已无家人,纵然有婚约在身,也可以不作数。你终究要嫁人,为何不嫁给我?你虽然当妾,但我不会再娶正室。等你生出儿子来,我便扶正。杨家的一切,都是你的。”

      杨仪缓缓地说。

      此处只有他和崔若愚二人。夏日的暑气,让杨仪身上燥热难耐。他不经意地拉开衣襟。

      崔若愚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她瞥见柳树林之外的马车,已经停了几匹马。应该是杨家的人。

      她很震惊。想不到杨长史如此不讲究,会对一个孤女动这种强迫的歪心思。

      崔若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勉强地说:“杨大人还真是用心良苦。找地方躲这么远,才跟我说明白。这件事,很见不得人么?”

      杨仪一时语塞。想不到崔若愚看着苟且因循,左右逢源,做小伏低,私底下如此够胆量,口齿伶俐,让他很意外。

      “若愚你真是让人越来越喜欢。正好老夫也不喜欢那些只会任由人摆布的女子。不够资格当我杨家的女主人。若愚,相信我。你嫁给我,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你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身份,我们杨家能得到一个更有希望的将来——老夫一定会好好待你的。”杨仪讲到最后一句,脸上有些羞涩。

      他不自然地咳了一声,掩饰着自己对若愚的垂涎。

      阳光落在崔若愚的脸上。确实印了古人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杨仪不禁看呆了。老天真是无情,这样的容貌,竟然在这乱世之中颠沛流离。

      崔若愚思索了片刻,认认真真地说:“可我不愿意嫁人。”

      杨仪又愣住了。

      崔若愚清醒地抬起头,看了看被风拂乱的柳条。

      当年在洛阳的太学里,也有这么一片柳树林。崔若愚仿佛看见那个不知所措的少女,在柳树林里惴惴不安地等着钟鹤。

      她笑起来:“杨大人确实来晚了。小人此生无所求,自由自在地在人世间逍遥一番,该有什么福报,就享用什么。绝不做非分之想。还请杨大人另寻美眷吧。”

      杨仪闻言,哈哈大笑。

      崔若愚却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杨仪好不容易收住笑声。见崔若愚瞪着眼睛看他。他又笑了:“哎呀,我就喜欢跟若愚说话。聪明人。若愚,你还记得我们从剑阁来汉中的路上吗?路过一个小集市。”

      崔若愚仔细回想了片刻。点点头。

      “你还记得你在那个集市上遇到什么人?做了什么?”杨仪笑着问。

      崔若愚莫名其妙地摇摇头。

      杨仪说了一个名字。“姚三。还记得吗?”

      崔若愚蓦地想起来了。

      当时他们走过一个小集市。大概离汉中城还有半天路程。她赶着车,跟在杨仪的车后面。

      见到路旁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人。

      他的衣服明显地脏了,还有些皱巴巴地。穿的是长衫。面容不甚整洁,应该已经几天没洗过脸,也没吃过饭。他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那包袱扁扁的,应该不是冬衣。

      为什么注意到他呢?

      因为他和周边格格不入。他有些畏缩和躲闪,行踪很可疑,看得出心虚。

      果然,他刚走近一个茶水摊,就遭到了驱赶。哪怕借坐片刻也不行。

      他不得已又走到烈日底下。步伐沉重而漂浮。

      最近不少地方歉收,无地的平民四处流窜,不少人最后沦落为乞丐。

      崔若愚见那人的模样。心知他正挣扎在“乞讨”和“歧途”的一线之间。

      这种人,如果有人拉一把,就不会坠入深渊。

      崔若愚送了他几张饼。还给他指了汉中城和山脉的方向。任他去选。

      无论是大城还是荒山,都是一种生存之道。

      那人接过了大饼,告知了姓名。崔若愚才知道他家中还有妻儿。他先出来找活路,找到了再回去接妻儿过来。

      崔若愚叹了口气。给了他一小包钱,只够一顿饭。

      崔若愚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不到,原来杨仪留意到了。

      她不明白杨仪为何提起这件事。“杨大人。何故提起姚三?”

      “若愚说,自己只求自在逍遥。若真是如此,又怎么会去帮姚三?沾染他人的因果,不像是只求逍遥的人。”杨仪一下一下地捋着胡须。

      “又如何?”崔若愚微微皱起眉头。

      “嫁给老夫。我是手揽重权的长史,你是杨家的女主。不管是朝政,还是乡野穷苦百姓,你都能干预。这不比你给几张饼、一包钱更有用吗?”杨仪循循善诱。

      崔若愚微微动容。

      杨仪看在眼里,以为说中了崔若愚的心事。

      哪知崔若愚却说:“难怪杨小姐也喜欢嫁给大将军。原来有这种好处。”

      杨仪脸色剧变。“你也喜欢姜维?”

      情急之下,他连大将军的尊称都丢了。

      崔若愚想了想,实话实说:“如果非要嫁人的话。大将军倒是个很好的夫婿。”

      “这……”杨仪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这般变化。“好在哪里?”

      “啊?杨小姐没提过吗?小人也不懂。只是听杨大人这么一点拨,似乎……值得考虑。”崔若愚说得有模有样,仿佛她今日第一次考虑过嫁给大将军姜维。

      “你!”杨仪气得站起来。

      崔若愚马上后退了几步,装出一副可怜而不知所措的模样。

      杨仪也不愿意彻底撕破脸皮,毕竟要娶妻,不是抓囚犯。如果撕破了脸皮,就只能强行霸占——他也没下作到这个地步。

      他稍作克制,带着怒气说:“若愚。你是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不该这么劳心劳力,浪费口舌。老夫希望你考虑老夫。并不想听你对大将军的心意。”

      “小人不考虑。”崔若愚斩钉截铁地说。

      这回又轮到杨仪不甘心了。他接着追问:“为何?你在剑阁,你也看见了。姜维虽然是大将军,名号听着威风,可朝政远在成都,他无从干涉。都是老夫一手操办。老夫可比姜维管用太多了。你年纪还小,这点你还没想明白……”

      “可大将军好看。”崔若愚害羞但明朗地笑起来。

      “这……”杨仪差点被呛死。这是什么话?

      两人隔空站着好久。

      杨仪有些后悔了。想不到崔若愚不仅油盐不进,心思还跳跃难猜,让他下不来台。

      就连他潜伏在不远处的奴仆,她看见了,也丝毫没有惧色。

      如今看来,即便杨仪用强手段,崔若愚也不会认输认命。

      “老夫再问一次。”杨仪恢复了长史的威仪,正襟危坐,严肃地看着她:“长史夫人的位置,大把女子抢着要。本官认为,你最合适杨家,杨家也最适合你。何必倔强,浪费这大好机会?”

      崔若愚摊开手:“大人。小人实在不愿意。纵然有心帮人,也不愿意牺牲自己。杨大人高估小人了。”

      杨仪长叹一声:“你会后悔的。蜀地的汉,看似繁荣,实则风雨飘摇。即便是藏身姜维的剑阁军,也保不了你多久。真不如跟我。你会后悔的。”

      崔若愚沉默不语。

      这一点,杨仪倒是说对了。单从姜维数次接到的诏书和来信,就能看出一二。

      成都的皇帝和百官,麻痹的麻痹,沉沦的沉沦,认命的认命。

      除了姜维,早已没人记得光复汉室。

      而姜维则坚信,只要北伐成功,所有作壁上观的人都会齐聚在大汉的朝堂之上,为大汉的荣光而匡扶天下。

      届时,千万个像姚三那样的人,就会得到救命稻草,不至于一是落难就要万劫不复。

      总得给个机会。

      杨仪最后没有留住崔若愚。他骑马先行一步。崔若愚驱车后回馆驿。

      她刚拴好马。小鬼头和几个剑阁军跟来的兄弟就围过来。

      他们笑嘻嘻地看着崔若愚。

      崔若愚瞟了他们几眼。今天到底触犯了哪路神仙?怎么尽看这些男人傻笑?

      “有话就说。再笑我揍你们。”崔若愚臭着脸说。她推开那几个人的包围,去洗手洗脸。

      “怎么样?我说崔哥行吧?”小鬼头挤眉弄眼地。

      “行!当然行!不止你一个人提了崔哥。我们可都是功臣。”那几个人嬉皮笑脸地。

      “什么事?”崔若愚越听越不对劲。

      “崔哥!你要飞黄腾达了。”小鬼头嗖地跑到她身旁,“五天之后就是盛会。咱们剑阁军也得有人盯着盛会操办。汉中城出两个人,汉中军出五个人,羌人出两个人,剑阁军虽然是客人,但因为我们剑阁军也参会,所以也出一个人。”

      “然后呢?”崔若愚皱起眉头。

      “刘将军出来应了差事。可是大将军说刘将军事务繁重,又在汉中城帮忙,再兼顾剑阁,那就太忙了。大将军让剑阁军来的人另找可靠人选。你猜怎么着?”

      小鬼头和那几个熟悉的兄弟双眼放光地看着崔若愚。

      “我还能猜怎么着?”崔若愚拍拍自己的额头。

      “没错。就是你。”小鬼头笑起来。“你当时给大家伙置办汤水,大家都还记得你呢。就选你了。”

      “你怎么笑得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崔若愚假意揪住小鬼头的衣襟。“打了什么鬼主意?”

      “嗷,我们兄弟都是真心的。只有崔哥才肯替我们想想。难得大将军肯给机会,我们兄弟当然要推你出来。照顾照顾我们呗。”小鬼头涎着脸说。

      “我不收拾你,就算不错了。”崔若愚恼怒地说。“大将军怎么说?”

      “大将军就点点头。让人告知你。”小鬼头说。

      “那人呢?”崔若愚看了看周围。“就是你们啊?真不讲究。”

      那几个剑阁兄弟和小鬼头咧着嘴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第九十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