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第八十一章 ...

  •   刘氏最近脾气十分暴躁,不仅日日都要骂江家十八辈祖宗一遍,就连十分无辜的沈大伯也遭殃。吃早食时不小心把粥洒了一点在桌子上,被老妻逮住好一顿数落。
      王氏更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每天没有一次不后悔自己当初为啥要去瞎说的。恨不得时间倒回去,打那时候的自己两耳光。
      江大郎死了,但是他是因为违抗军令自食恶果,又因为他死后,江太太不得不指望琴小娘肚子里的孩子,只好把这个孩子的事情讲了出来,所以其实即使退亲,二娘本人受到的影响应该是不大的。
      但是,这时候的人们很多都是迷信的而又愚昧的。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尤其是男人们,不会去想,是江大郎自己知法犯法才葬送了小命。
      他们会想,怎么,江大郎好好一个郎君,有家有业的,前头都无病无灾的,怎么如今忽的就死了?是不是因为沈二娘命太硬,克夫?
      起初或许只是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猜测,但三人成虎,这话越传越离谱,倒好像真的是二娘命硬克死的江大郎似的。
      刘氏就是因为听了这话,才气的不行。在她看来,她的女儿才是倒了大霉,才跟江家定的亲。江大郎那个挨千刀的短命鬼干的损事情还少么?如今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倒来怪她女儿?这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可一部分人的劣根性,总是愿意看到别人过得不如自己。
      刘氏怎么可能堵的住那群人的嘴呢?他们往往沈家人出门时装的好像甚话也没说过的样子,可沈家的人一转身,他们就围在一起指指点点的传着一些子虚乌有的话——好像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似的。
      因为二娘这件事,导致刘氏即使是在亲侄儿五郎的婚礼上,也只是强颜欢笑。
      倒是二娘这个当事人笑的蛮灿烂的。
      虽然五郎对她来说是堂兄弟,但她自己的哥哥同她差着好些岁数,五郎同她年岁相近,都是阿奶大苏氏从小带着的,自然感情也亲近。
      五郎娶妇是件好事,她当然替五郎高兴。
      何况对于她来说,与其嫁给江大郎这样的渣滓,倒不如不嫁人。
      崔如松兄弟都在养着伤,所以即使是小舅子兼多年好友成亲,他也不能到场祝贺。只好包了厚厚的贺礼,叫妹妹崔如月带了来。
      崔如榆没有了一只手掌。虽然也靠着这个升到了什长。但因为少了一只手,这也就决定了他日后只能在军营里头做后勤的工作,而不能跟哥哥们一样,上战场打仗。
      崔如柏很自责:"大哥把阿榆分到我这里,就是为着叫我好好照顾阿榆,要是我能再仔细一点,再快一点,阿榆的手就不会断了。"
      他的弟弟才十岁,如今就断了一只手,以后可怎么办呢?——这叫他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自己的疏忽。
      崔如榆经历了这场战争,整个人成熟了很多,断掉手掌对他来说已经很好了——至少他还好好地活着,很多人却连活着回去吃一碗家人煮的面,这样简单的愿望也不能达成了。
      仅仅只是西山营一个营,发放的抚恤金和丧葬费用就高达一万两银子。
      崔如柏的老丈人家,杨凤仙的三个哥哥,如今只活下来了大哥一个,老二和老三都死在战场上。
      杨太太和杨二娘子,杨三娘子哭的昏天黑地的。可是,死去的人走了,日子还是要过的。
      他们两个死之前是伍长,又是为国捐躯,抚恤金的标准就是如今他们的遗孀能够一次性获取五十两银子,在最大的孩子满十二岁入军营做事之前,能够每个月获取伍长的月钱作为生活资金——但这只包括伍长待遇的月钱,不包括伍长待遇里面的禄米部分。盖因他们是已经死去的兵士家属而非现役兵士。
      军营出资的丧仪,九品以下的是每人一副薄棺,五两银子的丧葬用品额度。九品以上的,都有一定的家底,很少有人会选择军营里发的薄棺,所以军营就不出棺材,而是一次性给二十两银子,交给家人自己置办。
      杨胜更是愁白了头。除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更还有生活的困难。
      原先他是千夫长,大儿子什长,二儿子和三儿子是伍长,虽然月钱不算多,可四个人的月钱加起来,也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可如今两个儿子死了。撇下新妇和四个孩子,老大也瘸了腿,只好和他一样做后勤,可做后勤的再往上升,是极不容易的,立功难,就代表着只好熬资历。
      家里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两个孩子,可最大的柴哥儿也才六岁。
      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养活啊!
      杨胜挠了挠脑袋,眼睛一瞟,就瞧见了穿着白衣素服的两个女儿。
      大女儿凤仙已经许了亲事,而且婆家非常不错,女婿崔如柏这回,怎么能能从百夫长爬到千夫长去。这门亲事他是一千一万个满意。所以哪怕崔家给的聘礼只是勉强算军户里的上等,他也是满意的。
      但小女儿玉仙,却还没定亲事。他想着寇千夫长那个断了双腿的独子,和寇大人暗示他的大笔聘礼,他养了玉仙这许多年,如今也该到玉仙为这个家做些贡献的时候了。
      他捋了捋胡须:"玉仙儿如今也大了,我瞧着,如今也该是正经的给她说们亲事才是。"
      杨太太麻木的舀着粥,儿子们的死去给这个怯懦的妇人带来了极大的悲痛。以至于她到如今两个儿子已经下葬了,她还是好像一个被吸走了灵魂的木偶人。
      "爹爹给妹妹说的是哪家的?"凤仙心里一直跳个不停。她了解爹爹,对于爹爹来说,她和玉仙是随时能被舍弃的。哥哥们的死,她也很难过,但同时更担心,为了家里,爹爹会把妹妹胡乱许出去。所以她不得不插嘴。
      "是寇大人家的独子。"凤仙的婚事对杨胜来说很有价值,所以他对于大女儿也纵容许多。寇家虽然只有九品官职的千夫长,但寇太太是玉青府寇三官人的女儿,寇三官人是个不大不小的富户,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因此给了女儿不少陪嫁,包括在宁远府内的几个铺子。寇太太耳濡目染,也十分会经营,家里的钱财也越积越多。不要说西山营,就是整个宁远府,他家也算是个小富户。
      "可是,女儿前些日子不是听说,寇家郎君断了双腿吗?"凤仙眼睛都瞪大了。即使寇郎君是在战场上失去的腿,可是人心都是偏的,她尊重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但不代表她愿意她唯一的妹妹嫁给一个残废。
      "那又怎么了?寇大人就这一个孩子,所有的家产日后都是他的,寇大郎如今也好好的活着,除了不能走路,甚都跟普通人一样的。他没受伤之前就是什长,如今他断了腿,怎么也能到百夫长去。你想想,玉仙嫁过去,就是当家太太,家里吃的油穿的绸,比咱们家好的不是一星半点!要是人家腿没断,他家凭甚要说我们玉仙!"杨胜听到大女儿的话,立时就反驳道,"何况,人家愿意给二百两银子的聘金呢!聘礼另算!二郎给你的聘金也不过才八十八呢!"
      他话音还刚落,杨太太啪的一下把粥勺子摔到地上,杨胜刚要破口大骂,就看见杨太太赤红着眼睛,一字一句的对杨胜说:"我不同意!"
      杨太太嫁进杨家这几十年,从没敢跟杨胜呛过声。她忽的这样强硬起来,倒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杨胜反应过来,立刻一拍桌子:"反了你了?敢这样跟我说话?玉仙的事我做主,哪里轮得到你插嘴!"
      杨太太丝毫不惧怕。她已经失去了两个孩子,不能连小女儿也被拖累一辈子。
      她一点不后退,盯着杨胜的眼睛:"玉仙是我生的,是我的女儿。我不同意你拿她一辈子去换钱!你要想把我女儿卖了,你就先打死我!"
      杨胜在家里一直都是土皇帝,没有人敢反抗他,尤其是反抗他的居然还是他这几十年来一直都很怯懦的老妻。这让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家之长的权威被挑战。
      怒火好像是被浇了热油的篝火,轰地一下就窜到了杨胜的脑门上。
      他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就抬起手给了杨太太一巴掌。他是武官,哪怕因为年轻时受了伤只是在做后勤。可是他比起普通人来说,还是孔武许多。更何况,杨太太因为儿子的死,已经接连好几天都只喝了粥,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哪里受得了他这一巴掌?
      杨太太被他打倒在地,凤仙也顾不得把玉仙牢牢护在身后,她红着眼圈儿冲出去,把杨太太扶起来:"娘,您怎么样?我扶您起来。"
      杨太太只觉得脑子昏昏的,好像有些分不清黑白。她甩了甩脑袋,努力想把不正常的感觉甩走。
      她仍然咬着牙,对杨胜说:"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同意你把玉仙许给寇家。你要是敢同意这门婚事,我立时就找了麻绳去寇家门口上吊!我看你杨胜,还做不做人!"
      "你!"杨胜气的不行,可看着杨太太摇摇欲坠的样子,他也怕把老妻打个好歹出来。只好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努力给她讲道理,"咱们家如今六个孩子,大郎又受了伤,总得要看啊,这么一大家子人的吃喝。难不成就靠我和大郎那一个月几两银子?二郎三郎每个月的抚恤金,尚且不够孩子们吃喝的。何况这寇家那里不好了?只不过是寇郎君不能走路而已,其他甚都是一样的,他又长得一表人才,家里的独子,咱们玉仙嫁过去可就是享福的命呐!"
      "呸!"杨太太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二郎三郎的抚恤金,一个人就是五十两,不要说他们只有两个孩子,就是五个孩子,也足够用到成年,尚且还有盈余。何况他们每个月都还有月钱。怎么就不够花了?就算是我们一家子真的吃糠咽菜去,你也别想卖了我的女儿!"
      杨太太这几日因为儿子没了,极度悲痛,吃的又极少,只喝了些白粥。如今大悲大怒之下,身子当然是受不了的。
      凤仙和玉仙两个很怕母亲出点甚么事情。半哄半劝的把母亲扶回去,又摸了银子去请大夫。
      这回杨胜倒是甚也没有说,他当然也不想老妻有个甚三长两短。对于女儿们拿钱去请大夫的事,他保持了默认。
      大家都在的时候,玉仙尚且能够保持镇定,可一回到房间,只剩下她和姐姐凤仙两个人。小姑娘还是惶恐得几乎要哭出来。
      她还是个小姑娘,父亲想拿她给家里换钱,她虽然很愤怒,但更多的是害怕。她害怕自己最后真的不得不嫁给一个残废。或者是比残废更糟糕的夫家。
      凤仙安慰妹妹:"你放心,我和娘一定不会叫爹就这么把你卖了的。"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娘到最后还是拗不过她爹。她就去找二郎。求二郎提前办婚礼,她把玉仙带到崔家去。他们的岁数虽然还差着几岁才到十五岁,但她管不了那么多了,只有她真的嫁进了崔家,把妹妹带走。爹爹才会害怕被崔家发现他卖女儿这件事,从而影响他的名声——毕竟做官的人,哪怕是武官,名声对于官品的升降来说也是一个考察因素。这样,才能保全她的妹妹。
      至于她这样做会被人怎么样说,她不在乎,她总不能叫妹妹的一辈子被毁掉!
      凤仙其实也不很明白,家里并不是像爹爹说的那样等着钱急用,爹爹为甚非得要趁现在把妹妹卖了?玉仙如今才几岁?就算是真的定了亲,如今也不能立时就嫁娶,爹爹何必这样着急?
      杨家愁云惨淡的,但沈家却是喜气洋洋。
      盖因今日是许氏进门第二日会亲眷的日子。
      这一日,早就深居简出的大苏氏也高兴地叫春斜找来她压箱底的衣裳首饰。好好的梳妆打扮了一番,又拿了她早就准备好的一套金八宝头面,预备送给五孙媳妇。——她所有的孙媳妇都是一视同仁的,都是一套金八宝首饰。不过是王氏和小刘氏两个进门早,金八宝首饰分量要稍微轻一些儿罢了。
      因着是新婚,五郎也就歇业三天,预备等陪着娘子三朝回门过后才去开门做生意。
      人逢喜事精神爽,三郎和五郎本就长得算是兄弟里头的头一份儿,如今新婚,更是神采飞扬。他穿着一身正红色锦袍,带着尚且还有些羞涩的娘子许氏,来会亲眷。
      许氏今日也是一身正红色,绣着鸾凤和鸣的裙子,因是新婚,梳了同心髻,簪了一只三尾凤钗,发髻中央是一只菊花金分心,带了一对珍珠耳坠,看起来既端庄又婉约。
      正堂上坐着的是阿奶大苏氏,下首左边第一座则是苏氏沈荣仲夫妻。
      第二座是兄嫂,三郎沈华宗和朱氏夫妻。
      第三座是姐姐,元娘沈夏至和罗云夫妻。
      第四座是妹妹,三娘沈霜降。
      中间第一座则是大伯沈荣伯和刘氏夫妻。
      第二座是大郎沈华林王氏夫妻
      第三座是二郎沈华树跟小刘氏夫妻
      第四座是二妹,二娘沈谷雨。
      右边第一座则是三叔沈荣叔周氏夫妻。
      第二座是四郎沈华河李氏夫妻。
      第三座是六弟沈华江。
      第四座是四妹,四娘沈白露。
      这些亲眷,除了长辈需要小夫妻两个奉茶,其他的同辈们只需要互赠见面礼就是了。不过,虽然侄儿们没有见面礼给许氏和五郎,但他们却是要给侄儿们礼物的——谁叫他们是长辈呢?
      这其实应该算是大家贴补小夫妻两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只需要新妇赠与自己亲手做的针线就好了,但长辈们给的大多都是金银首饰,就是同辈们也不好吝啬。
      所以这一圈逛下来,夏栀盘里的东西装的满满的。
      这时朱氏好像突然想起来甚似的,笑着说道:"五弟妹,你回去吧夏栀这丫头名字改一改。不好叫夏栀的,撞了大姐的名讳。"
      其实本来大家还根本没注意到这个丫头叫做夏栀。但朱氏这样一说,大家就发现了这一点。
      许氏有些慌张,她自嫁进来,这个女使就伺候她的,她是根本就没改夏栀的名字,可哪知道居然和元娘姐姐犯了冲撞。如今岂不是惹了大姐不高兴?
      但她面上不见慌张,笑眯眯的道:"多谢三嫂子提醒,我刚进门,甚都不清楚,倒是犯了不是,叫她冲撞了大姐姐。我这里也给大姐姐陪个不是,大姐姐瞧着我是不知者不罪,就饶了我这回罢,回头我亲手做了点心给大姐姐吃。"
      元娘本也在怨朱氏,大家都在呢,就这么把这件事捅出来,哪怕她本人并不在乎一个女使叫甚名字,可这样一说,她倒不得不在乎了。
      但许氏的回应叫她很满意。大大咧咧的直接赔了不是,比那等遮遮掩掩的做法好的太多。
      大家也都知道,她是才进的门,这样短的时间,新妇没注意到女使的名字跟大姑姐犯了冲撞,也是情有可原的。她的态度大方又亲近,倒让元娘对这个弟媳高看一眼。
      于是她笑道:"你昨日进门,家里乱哄哄的,事情又多,没注意到这事儿也情有可原,怎么好怪你呢?不过,五弟妹许给我的点心,我可是记着的!"
      许氏就笑道:"多谢大姐姐体谅。大姐姐放心,我呀肯定是忘不了的。"
      朱氏笑了笑,没说话。这位五弟妹是个聪明厉害的。她试探这一回,可是有些惹得婆母和大姑姐不满了,日后可得更加仔细些才是。
      许氏回去就把夏栀改了名字叫做白瓷。是指着房间里柜子上头那对甜白瓷花瓶取得名字。
      夏栀是个老实胆子不大的女使,原先不知道大姑奶奶闺名,她自然不觉得自己的名字有甚不对。如今知道冲撞了大姑奶奶名讳,这女使吓得够呛,生怕跟在张府时一样,立时就叫拖出去打二十板子。
      幸好是主子们仁慈,五奶奶又把这事儿给对付过去了,白瓷立刻就抛弃了原先的名字,从此她就叫白瓷。
      虽然人老实,胆子小,但白瓷毕竟大宅院出来的,她一眼就瞧出来,三奶奶不太喜欢五奶奶。所以,在朱氏走前客气地说叫许氏有空就去找她,带她熟悉家里的话,白瓷立刻就跟主子进言:"小的瞧着,三奶奶是不大喜欢您的。可您刚进门,三奶奶进门这许多年,自然是不好同她对上。可要想从三奶奶那头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小的瞧着怕不见得。不如您意思意思去寻一寻三奶奶,也不算得罪她。但真的有用的信息,小的觉得,您还是去找三娘子。"
      许氏刚进门,自然也不是全然相信这个分给她的女使。但瞧着今日嫂嫂把她推出来,白瓷那惊慌失措的表情不像是演的,那就说明,这丫头至少背景是清白的。这叫她对白瓷就多信了三分。
      "这话怎么说?"她故意问。
      她当然知道,这个家里对她好感度最高的,一定就是小姑子霜降。
      不仅是婚前的几次接触,让她觉得霜降是一个人好的小娘子,更是让她明白,霜降之所以对她这么好,很大一部分因素一定是有夫君五郎的关系。
      果然,她一询问就知道,五郎最疼爱的妹妹就是霜降,兄妹两相差三岁,从小一起长大,虽然三郎也很疼爱弟妹,但毕竟相处时间更少,所以关系最亲近的要数五郎和霜降。
      因为五郎,霜降愿意担风险瞒住全家替她来送银子,又对她多加照顾。这就说明,霜降是一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致的小娘子。
      五郎也嘱咐过她,要是自己不在家,她有了甚麻烦,三嫂嫂有时不一定会帮她,但妹妹霜降一定会帮忙。
      但她还是想问一问白瓷,看看她怎么说。
      白瓷组织了一下语言,她说:"小的进府,不比奶奶多几日,但小的明显能够感觉到。三娘子与五郎君感情是最好的,今日早晨的事,小的直觉三奶奶是对您有防备之心的,但三娘子并不会与家里的利益分配有冲突,她又与五郎君兄妹情深。我想她会很愿意帮您的。"
      许氏笑了,目前看来,这个女使倒是真的忠心她的。
      "那就依你所言。郎君下午要去看望三姑爷,不在家,咱们先去三奶奶那头坐一坐。然后就去寻三妹妹。"许氏道,"你开了我的箱子,找几样礼物出来。"
      第一次登门拜访,礼物不一定要多贵,但总是个心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