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四章 ...

  •   王媒婆照旧当的是司仪。她唱道:"今有沈家三女,兰心蕙质,端庄有礼,年长一十二岁,崔家子慕其美名,特备礼前来求娶!"
      崔如松忙捧上帖盒,里头是一百八十八两聘礼和两对龙凤烛以及聘礼单子。
      王媒婆又道:"请沈家尊长过目。"
      沈二郎作为父亲,他接手了帖盒,看了看聘礼,捋着胡须点点头:虽说崔家不曾办过聘礼,但这份聘礼却是很拿得出手的。
      王媒婆又道:"请沈家女。"这样的场合,霜降是要到场签她的婚书的。
      今日的霜降穿的很喜庆,一身水红色金边喜鹊登梅裙儿,配一件藕荷色缠枝桂花褙子,梳的单螺发髻,只簪了一只小定礼时张氏给簪的三尾凤钗,戴了一对珍珠耳坠,手上是那对崔如松走时塞给五郎,托五郎带给霜降的镯子。
      老实说,当看见五郎臭着脸把盒子塞进来时,他的表情着实是把霜降她们姊妹几个逗笑了。只把五郎笑的气跑了,走时还说:"你这小没良心的,五哥这是帮你递东西呢,你倒还笑我!"
      待得打开一看,是一只璀璨夺目的镯子,四娘嘴快,她就说:"打仗到底是赚钱,你瞧三姐夫就出去一个月,就赚了这样一副好镯子回来。"
      霜降笑着摇摇头:"你是不知道,五哥说,他身上可有好多伤呢。这打仗立功是好事,可你瞧崔老爷,三十六岁这腿脚就不大利索了,可不就是年轻时打仗受了伤的缘故么?"
      二娘就取笑她:"咱们三妹妹可不得了啦!还没过门,就心疼起女婿来啦。"
      四娘也促狭的笑着说:"三姐还叫崔老爷呢?你该叫公爹啦哈哈哈"
      整得霜降的脸成了个红苹果。二娘四娘还嘻嘻哈哈的笑着打趣。
      话扯远了,继续回到咱们的厅堂上来。
      霜降到了正堂上,跟沈二郎夫妻,崔守仁,崔守义夫妻两个见了礼,就立在一侧,目不斜视。但她却能感觉到,崔如松灼热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这个呆子,霜降心里想,这样的大场合也不知道收敛一点儿。心里却有些甜丝丝的。
      王媒婆笑着看了看盯着沈三娘不眨眼的崔如松:年轻啊,就是好,她当年和夫郎成婚时,也是这样浓情蜜意。
      她清了清嗓子,又道:"今乃良辰吉日,两姓相合,天赐良缘,亲朋在座,莫如佳期,请宋先生书婚书,以证此盟。"
      一个穿着儒生长袍的四十几许的中年人理了理长袍立了起来。
      这是鹿鸣私塾的先生,姓宋,原是沈家财礼两个哥儿的先生,有举人功名,无意官场,只想得个功名好与世人传道受业解惑。故此也算是德高望重,他性子随和,只要不是品德有大问题的,只要请他,他都愿意跑一趟去写婚书。
      宋先生立在几前,蘸饱了浓墨,大笔一挥,一份婚书就写成。
      “今有崔家长子崔如松,为迎娶沈家千金,特备金元,酒肉果礼等物于沈家,些许聘礼不足为夸,但求略表心意,万盼沈公许婚,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下首以右为尊,故此先请崔如松,与右下首落款,夫崔家长子崔如松。崔如松名字下是崔如松之父崔守仁,叔崔守义为证几字。
      崔家写完便是沈家。霜降为妻,故写在左下首第一行:妻沈家三女沈霜降。沈霜降名字下则是父沈荣仲,伯沈荣伯,叔沈荣叔为证几字。
      尽管苏氏是沈霜降的母亲,她比起沈大伯沈三叔这样的叔伯关系更亲近,但由于她是妇人的身份,她女儿的婚书上,没有给她写名字的空隙。
      苏氏瞧着一式两份的婚书写好,由王媒婆装在盒子里郑重的交给霜降和崔如松,她忍不住红了眼圈儿。她既盼着女儿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又舍不得女儿出嫁。她这辈子就只有这两个女孩儿,哪一个都舍不得,可她又怎么能强留女儿在家呢?所以尽管再不舍,她也早早地按着规矩给孩子们寻摸亲事,希望女儿们能够嫁人之后能够过得好。
      沈二郎瞧着妻子心里不舍,虚虚拉住妻子的手,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头留了婚书,聘礼抬进沈家院子,这亲就算是定了,从此以后,霜降就正式与崔如松成为未婚夫妻。
      今日男方家里是要在沈家吃饭的。苏氏早几天就吩咐了下去。六郎自告奋勇的来给二伯母帮忙,故而也就没请厨子。
      沈家厅堂不小,足足可以摆上四席,剩下的几席也就摆到外头去了。
      当然,霜降她们姊妹自然是摆在霜降房里。
      按照亲疏远近。主桌当然是沈二郎兄弟三个和崔守仁兄弟,以及崔如松兄弟。
      次席则是苏氏张氏等女眷。
      崔家叔婆则是安排到了外面的席面去。
      苏氏是个聪明的妇人,她瞧着亲家公态度就知道,这并不是很亲近的亲戚,于是她就非常痛快的把自家女婿和媳妇以及自己的娘家人安排在了屋里的席面。
      两位崔家叔婆倒没说甚,本就是来沾光混个脸熟的,但崔如林崔如柳,崔如虎崔如豹兄弟却有些不满。
      "不过是一个商户女罢了,有几个臭钱就不得了了,我们可是崔家的,竟把我们安排到外头来。"说话的是年纪最小的崔如豹。
      "豹弟噤声。这到底不是在咱们家里。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还不知道崔如松的脾气?叫他听了可不好。"最大的崔如林当然也不高兴,但崔如松从小就是个孤拐脾气,要是惹着他,他就能立时跟你干一架。最主要的是,他又很能打,他们四个加起来也打不过他一个。更何况他如今是九品千夫长,他们不过是一群没品级的伍长什长,还想靠着他沾点光,哪儿还敢跟他对着干?
      他显然就很喜欢这个小娘子,说这些埋怨的话给他听见了,难保不找他们麻烦。
      崔如豹也不过就是酸一酸。他的娘子也不过就是个农女出身,比起崔如松这位商户娘子,真是拍马也赶不上。这位沈三娘,长得又貌美,娘家有钱,哥哥们又出息,自己更是有一手绣技。他就是做梦都想讨个娘家得力的貌美的娘子。
      偏偏他家又没落了,爹爹不如三堂叔有本事,自己更不如崔如松有本事。娶的娘子也不过是个差不多而已。
      崔如松早年死了娘,他们还笑崔如松呢,爹出息有个甚用?没了娘,在后娘手里过日子,哪里能有他的好果子吃!哪里知道崔如松自己个儿就很厉害,十二岁就做了百夫长,十六岁就做了千夫长。如今瞧着,怕是能在三十岁之前就做上七品校尉的位子。
      他们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来捧他的臭脚。
      崔家其实祖上没有甚大仇,崔老太爷那一辈因为老人跟的老大,也就是崔如松的爷爷,自然是长子家产多,那时崔家两位叔公就有些不满,可他们到底没奉养老人,也就没话说。
      真正两家不怎么来往的,是在崔守仁这一辈。崔守仁虽然说是长子长孙,但在这一辈堂兄弟里头行三。他进军营时候,两个哥哥已经做到什长了,崔如松的爷爷因为打仗瘸了腿,已经退下来了,亲自去跟两个侄子说话,叫两个侄子关照关照弟弟。两个堂伯当时答应的好,收了礼却全然不管崔守仁,也是他自己争气,后头他做到了千夫长位子上头,崔家两个堂伯还只是百夫长。崔守仁心里也厌恶他们,自从老太爷去了之后除去每年过年去一回,再不来往,那头也不怎热忱。
      结果崔如松竟然很出息,从小就在武场上滚着,,一直都比同龄人强些,又十二岁就做了百夫长,两位堂伯常常暗恨自己被崔守仁比下去也就罢了,孩子也不如崔如松,在家里总是拿着崔如松来催孩子们上进。天长地久的,这几个兄弟自然不会恨父亲,但十足的讨厌崔如松。
      小时候仗着兄弟四个人多去欺负崔如松。崔如松原先年纪小跟吃了些亏,后来年纪大了,常在武场上去滚,也渐渐的能与四个打个平手,到他八岁时候,已经能凭他一个人把四个人打的屁滚尿流了。
      后来崔如柏崔如江崔如河也长大了,他们也就更不去招惹崔如松了。
      老实说,来捧着崔如松,一开始他们当然不愿意,可是个瞎子都知道他如今前途无量,崔如江崔如河两个废物点心,不过扒着他,就能升官,崔如林自觉比那两个废物点心强多了。
      他长了年岁倒没长脑子,只觉得他来跟崔如松重修于好,崔如松就要以怨报德,把过节都忘了,来出手拉拔他。
      可崔如松不仅不冷不热的,而且一句话也没说要拉拔他们的话。他其实也有些生气,到底还是他奶奶说服了他:"要想从别人手里捞好处,你这头就得低下来,又想求人捞好处,又低不下头,那别人就是个傻子也不会帮你。"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太高兴。毕竟他们几个和崔如松积怨已久。
      故此奶奶和三奶奶早上嘱咐的叫他们早些去帮着崔如松抬聘礼,他们一个也没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