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第一百章 ...

  •   她两个到得房里时,祥哥儿是哭的声音都哑了。
      才三岁多一点的小郎,甚也不懂,只晓得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难受。
      他人小,额头磕了一条口子,又吃醉了,估计头又晕乎乎的。
      刚满了七岁不久的禄哥儿显然是被弟弟的满头鲜血吓着了,站在那头,眼睛呆呆的,霜降一连叫了他两声,他才反应过来,霜降连忙搂着他轻声哄他。
      禄哥儿很熟悉姑姑,在姑姑熟悉又温暖的怀里,小家伙慢慢地缓过来了,扁着嘴巴要哭:"姑姑,弟弟流了好多血,会不会死啊?"
      "不会的,你爹爹请大夫去了,大夫来了,他会治好弟弟的。"霜降抱着他哄。
      禄哥儿年岁小,一边哭一边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但思路倒清楚:"姑姑,我是哥哥,可是我没有看住弟弟。弟弟说,杯子里的水同我们的不一样,他想尝尝。我不叫他尝,但是他还是尝了。然后弟弟就红脸了,我去找娘,告诉她弟弟不听话,可是回来时,我就看见弟弟受伤了。"
      他抽噎了一下又哭:"我没管住弟弟。"
      霜降安慰他:"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劝弟弟了,是弟弟不听话。大夫会治好他的。"
      禄哥儿伸出小手,搂住姑姑的脖子:"我以后一定好好教育弟弟,不能乱吃东西了。"
      小小的人儿眼睛,满满的都是坚定。他似乎真的认为是自己没有阻止嘴馋好奇的弟弟,才让弟弟受伤。
      霜降觉得很心疼,她抱住小家伙:"好,要是弟弟不听话,你就告诉我们,我们教训他。"
      禄哥儿点点头,还是很担心的看着弟弟。
      三郎匆匆的带着大夫进来,朱氏和苏氏连忙移开位置,叫大夫好给祥哥儿看病。
      祥哥儿这条口子足足缝了四针,大夫仔细上了药,缠上纱布,一些急效的醒酒药,三岁的小郎是不能喝的,只好就叫煮点儿温和的安神汤给小家伙喝了。
      大夫还没处理完这头,已经是满头大汗的了。小家伙年岁小,根本就不懂大夫是在作甚么,他只晓得他疼,他就想挣扎,就想着哭。因为长时间的哭泣,祥哥儿声音都哑了,已经不大哭的出来,只好小小声的抽噎着,看的朱氏和三郎这做父母的心疼极了。
      三郎拉着祥哥儿的手跟他许诺,等他好了给他买街市上祥哥儿早就想要的齐天大圣的糖人儿,买一套竹子做的关二爷。
      祥哥儿一边抽噎一边说:"哥哥也要。"
      三郎心疼得握住小儿子的小手:"好,爹都给你们买。只要你不动,叫大夫给你缝针。爹明儿就给你们买回来。"
      有了玩具做诱惑,祥哥儿老实了很多,老老实实的不动,叫大夫给他缝针。
      这头大夫缝完针,那头杏花就端着托盘,两碗安神汤来了。
      "你怎的来了?"苏氏皱了皱眉,"可是福哥儿姝姐儿那头有了不是?"
      "回太太的话,原是五奶奶听了说祥哥儿出了事,本想亲自来的,可她这身子不好出门,只好叫我去厨下熬了安神汤来,说是他两个定然吓着了,只怕惊了神,就给祥哥儿和禄哥儿都喝一碗。"杏花道。
      朱氏忙接过来,点点头:"弟妹的心意我知道了,你替我回去谢谢你们奶奶,就说这头大夫已经来了,祥哥儿没事儿,叫她放心休息就是。"
      杏花屈膝应了声是,就又回去伺候许氏和她的孩子们。
      五郎这些日子忙他的活儿,已经足足五六天没回家来歇了。
      小奶娃尚且分不清楚白日和夜晚的差别,他们做事往往只凭自己高兴。常常白日睡大觉,晚上闹腾得慌。
      两个小的出生还不足一个月,许氏和杏花两个都瘦了一大圈。
      好在下个月白瓷的月子坐满了,也能出来工作,也能把杏花换回来。
      许氏自觉辛苦了杏花,每每自己掏腰包多给她些赏钱。虽然累些,但在许氏借她过去的日子,杏花能拿三份月钱。
      虽不在身边伺候,但霜降每个月都还是一样给杏花发月钱,公中是所有仆役都有的,这头许氏也还给杏花一份,可不就是三份月钱么?
      见祥哥儿这头差不多了,霜降就道:"今晚上只怕嫂嫂分不出旁的精神来看顾禄哥儿,不如就叫他跟着我和四妹去罢,在我们那儿歇一歇。"
      因为祥哥儿还小,伤口却不小,缝了针,今夜极大可能要发热的。大夫交代了,若是发热,一定要给他及时降下来才好。
      朱氏和冬雨自然是只好交换着睡觉,等祥哥儿一发热,就好拿烈酒给他降温,把大夫给的退烧药熬好喂给他喝。
      苏氏点点头:"好,就叫禄哥儿跟着你们罢,明儿我叫人去学堂给夫子请个假,他今儿大半夜没睡,又吓着了,只怕明儿也没精神上学。"
      东市那头的布庄才开业半年,三郎是日日都得去坐镇,去盘账的,他是一点儿忙也帮不上。
      想了想,他跟苏氏说:"阿娘,如今家里孩子越来越多,仆役也不够使唤了。五弟妹那头白瓷一生育了,就抓瞎起来,若不是三妹把杏花借出去,如今五弟妹那头也之好靠自己。我们这头呢,冬雨得力,可她终究只有一个,孩子却有两个,一事顾及不到,难免就容易出现纰漏。你和爹年纪也不小了,也很该买两个人使唤的。依着我的意思呢,咱们不如明儿请了王牙婆来,再买几个下人。家里又不缺这点子钱,别倒亏了人才是。"
      他没说的还有一句,下个月月中可就是三妹婚期了,如今这不过是小侄子小侄女的洗三礼,客人也就是亲得很的人家,一时没看顾着,小儿子就出了这样的事情。等下个月妹妹成,来往的客人更多,到时候别说是冬雨一个人了,只怕是所有的人都不得空闲的。孩子们都还小,可不能出半点岔子。
      苏氏倒也点头,小孙子这模样实在是把她吓着了:"行,这事儿我知道了。我明儿就去买几个仆役。每房按两个女使的标准来罢,再买两个厨房的人,家里人多,兰花又跟着你妹妹陪嫁,厨房里光靠李妈妈她们三个人,是有些慌乱。"
      禄哥儿就跟着霜降睡,他人小,虽然他爹他娘老是告诉他,他是他们这一房的长孙,要有长孙的样儿,但他确实就还是个小孩子。
      今日弟弟满头鲜血的样子实在是把他吓着了,睡着总是不肯放开逮着霜降衣袖子的手 ,时不时地还皱眉,显然是做了噩梦。
      霜降很心疼这个大侄子,手轻轻地拍着他抱着他给他安慰。
      这晚上大家都没怎么睡好,苏氏也索性就吩咐别吵醒大家,叫大家好好睡一觉。当然,三郎和沈荣仲除外,他俩必须得去铺子里做买卖,沈荣仲看的铺子,经营了十多年,倒能时不时在家里休息一两天,三郎那新铺子可是才开不到半年,可谓是百废待兴,他是一日都不能休息的。
      苏氏就叫李妈妈去请了王牙婆来,告诉她沈家要买下人。
      按照每房两个的标准,三郎一家得添一个女使,五郎那头得添一个女使,苏氏两口子要两个,大苏氏要添一个,厨房里苏氏预计是添两个或者三个。
      这么算下来,那得要买进七八个人。
      这是笔大买卖,王牙婆送走了李妈妈,约定下午就带人去沈家,立刻忙不迭地叫了女儿媳妇,清点了手底下的人,从中选出十五个人预备叫沈二太太选择。
      这十五个人立刻被叫去洗澡洗头,换了衣裳。收拾好了,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沈家去。
      下午时苏氏坐在院子里,也通知了两个媳妇,叫她们自己来选人。
      许氏坐着月子,没办法出来,就委托了霜降替她选一个。
      她从前出嫁时,忙于操持家里,几乎没有朋友,嫁进来沈家,倒有了朋友。因五郎的关系,霜降一开始就对许氏释放了善意,也提供了很多帮助,许氏也同霜降性格很合得来,两个倒处的很好,就是抛开姑嫂关系,也能说得上是一对好朋友。
      她就全然放心的请霜降替她挑一个女使。
      大苏氏那头来的是春斜。
      苏氏说请婆婆来选一两个女使,大苏氏自己懒得去,就说叫春斜去挑就是了。
      朱氏眼底都是青色,眼睛还有红血丝,显然都是熬夜照顾小儿子的辛苦。冬雨在看着熟睡的祥哥儿,她又喝了一口浓茶提神,等挑完了女使,她好回去同冬雨休息休息。
      按照长幼尊卑,最先选的自然是代表大苏氏的春斜。
      她选了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妇人,瞧着老实不出挑,但就是这份老实,被春斜看中了。
      要她说的话,本来老太太不管家,也不爱交际,更不爱出门。再加上老太太岁数大了,指不定甚时候就两腿一蹬,去了,明显是不如如今管家的太太房里,以及两个奶奶房里有前途的,就只有老实安静的能待得下来,能安心的侍奉老太太。
      这妇人姓白,因为在家排行老二,就叫做白二娘。
      春斜给改了个名字,叫白鹤,她也希望这个名字给她们的主子老太太带些儿长寿的福气。
      改了名字,白鹤就自觉的站在春斜身后,正式归属老太太大苏氏的名下。
      苏氏挑了两个女使。一个给取名叫做吉祥,吉祥会认字,另一个叫做如意,如意的长处在于她会梳头。
      苏氏仔细看了她两个的眼睛,举止,都是那等守规矩的人。原先家生子出生的她两个,很明白规矩的重要性,也很明白,后宅里最好的工作单位就是掌家太太院子里。故而两个都欢欢喜喜的磕了头,立在苏氏身后。
      本来若是按照平日朱氏的性子,她一定会发挥长嫂的谦让,请弟妹先选。但昨晚到现在,她就睡了一个半时辰,又还要照顾小儿子,她的精力实在不行,脑子也不如以往灵活,就懒得搞甚谦让,直接选了一个同冬雨差不多大的女使,改名叫做冬雪。
      霜降也早就替五嫂看好了一个,没有甚一技之长,就是个普通农妇,有点老实怯懦。
      虽然她的确不出彩,但很适合许氏。
      许氏院里有一个白瓷,是大宅院出生的家生子,白瓷伺候嫂嫂三年,早就从原先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主仆一体,独当一面了。
      这时候如果再挑一个大宅院出来的就不妥了。白瓷生完孩子,看到又进来一个大宅院家生子出身的女使,定然升起一丝危机感来,那新女使也一定会想着,白瓷刚生育了,还不能回来伺候,争一争第一人的位置。贴身女使一定也要有一主一次的关系,才能更和谐的做事。
      贴身女使内讧,对于许氏而言不是好事。
      再一个,白瓷本身携带的大宅院生活经验就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再来一个,得不偿失。
      现在许氏的忙碌点在于孩子还小,忙不过来,找个踏实肯干不多话的,就是许氏最适合的女使。
      她来之前也同许氏商议过,姑嫂两个一致觉得,挑个勤劳踏实能干的,农妇出身就很好。
      这是个二十八岁的妇人,虽然看着有点儿怯懦,但手上都是茧子,说明很勤快,虽然被卖掉了,但把自己收拾的很干净,连指甲盖里面也没有泥,说明是比较爱干净爱收拾的。
      霜降就点了她:"你日后就跟在我五嫂嫂跟前伺候。"
      她诺诺的道:"是,是,小的明白了。"
      许氏给她取名叫做白果,顺着白瓷的名字。
      最后李妈妈选了三个厨房做事的妇人。这就算是结束了。各家的主子,或者是负责人,把新进的人领了回去,先带一带,熟悉熟悉工作,才能上岗工作。
      白瓷的假期一直到霜降婚前十天。所以带新人的工作就交给了杏花。
      把新人白果花五天时间带一带,她自己就能回到霜降身边,结束她的借调工作了。因此,杏花教的很仔细,就是想着能早日回去。
      五奶奶待她是不错,但她早习惯了,也熟悉了三娘子,还是更熟悉的工作环境,更熟悉的主子,更叫她放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0章 第一百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