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天灾人祸 ...

  •   说话间已经到了1942年,彼时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频繁轰炸河南豫中、豫西地区,当时驻河南的国民党百万军团,采用“就地取材”原则,让饱受天灾的河南人民雪上加霜。农民们几乎不剩任何粮食储备,到了1942年河南麦收仅一两成,秋粮又绝收。
      在抗战抗灾的紧急情况下,汤恩伯“封仓贮粮”,造成粮价飞涨,还在重灾区抓壮丁,大建官署,甚至驱使大批灾民修筑黄河新堤,造成累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真是“水旱蝗汤,河南四害”。
      村里人实在饿的没东西吃,有的挖田鼠洞,有的吃草根树皮,有的吃“观音土”撑死了,有的吃“捻转”喝完水撑死了。实在没有活路了,好多人家开始外出逃荒。有跑到东北、内蒙古的,当时称“闯关东”。
      和饥荒同样可怕的是老日本,简直是魔鬼转世。见金银财宝就拿,中国老弱病残的中国老百姓就杀,见牲口就地杀了吃掉,见姑娘就糟蹋。
      一个深秋的半夜,一阵急促的锣声惊醒了杨疙瘩村的男女老少。“都别睡了!快往西沟跑吧,老日本进村了!”一阵大人喊小孩哭,村民都拿着包袱,包袱里是提前准备好的馍馍和装满水的水壶从家门往外逃窜。青壮年抱着小的,搀着老的后面,纷纷往西沟跑去。
      陆科谨和妻子赶忙带着俩女儿和老父亲陆思恒、母亲翠萱、大嫂、刚出生的侄儿,跟着人群往西沟跑。拖家带口跑得慢了一点,一群日本骑兵已经赶了上来。陆科谨看到路旁边有个废弃的砖窑,和家人一起跑到砖窑里,他们头上立刻响起了日军的铁蹄声。突然刚出生不久的陆铮业爆发了响亮的哭声,大嫂赶紧用手捂住了婴儿的嘴。过了不知多久,外面没了声音,陆科谨立马带着一行人继续人继续往西跑。终于赶上了逃难的村民,他们一起跑到一个隐蔽的窑洞里。
      藏好后,村民们小声议论着这几天村里的惨状。老日本一进村,就有个汉奸说,这个村的名是骂人的,说自己是“爷村”,日本兵了一把火把村口的几家都烧了。正要继续烧,突然起了大风,下起了瓢泼大雨。日本人只好做罢。村里一个怀孕的妇女被日军活活用刺刀剖开肚子,为的是要看看她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结果一尸两命,吓的家里的老婆婆也心脏病发作死掉了。村里但凡年轻一点的妇女都在脸上抹了锅底灰,就怕遭老日本的糟蹋。
      正说话间,有人说,“外面有动静,日本人来了。”吓得大家继续往西跑,正沿着跑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子,应该是西根村。突然,董桂兰说,不好,我要生了。人家只好在个猪圈旁停了下来,董桂兰穿着花棉袄,顶着绿头巾,大家伙围成一圈,董桂兰在猪圈旁生下了一个女婴,起名“朱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